□張 軍 孫志芹 鹽城工學院
錦是絲織物中的高級品種,生產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的西周時期,明清最為繁榮。宋代的錦取代了秦漢時期的經錦、隋唐時期的緯錦,后人稱之為宋錦;明清時期的錦以經面斜紋作地、緯面斜紋顯花,稱之為宋式錦或仿宋錦,現統稱為宋錦[1]。繼宋以后,蘇州的織錦品質最為上乘,蘇州地區是宋錦的主要生產地,顧又稱蘇州宋錦。蘇州宋錦技巧高超,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有精致、幽靜的花紋,強烈的層次感,深藏著東方的含蓄美。時過境遷,宋錦曾一度淡出公眾的視野。2014 年11 月10 日,參加APEC 會議的亞太地區領導人及其配偶身著以宋錦材料為主的中式服裝集體亮相,為傳統宋錦邁進國際市場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本文結合明、清織造的宋錦,就如何發揮傳統文化魅力,以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創新現代服裝設計,作粗淺思考。
宋朝時期錦的發展源于兩種需求,一是作為制作達官貴人宮廷服飾的材料。《宋史·輿服志》有記載,宋代的制度有每年按品級分送“臣僚襖子錦”,當時賞賜的錦袍花色有翠毛、宜男、云雁細錦,以及獅子、練鵲、寶照中錦等7 種[2]。二是為滿足當時的史學、文學、書畫裝裱需求而創作的名目繁多的宋錦。據近代絲綢研究專家民國時期朱啟鈐的《絲繡筆記》引褚人獲的《堅瓠集》記載,吳中機紡購得的宋裱《淳化閣帖》,揭取其上22 種宋裱織錦開始生產,開創了清時期宋錦的繁盛時期[3]。
宋錦用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作為室內陳設用的獨幅裝飾用宋錦,如掛軸、卷軸、圍幔,紋樣寫實,多為佛像、經變故事及花鳥畫等,故宮收藏的乾隆時期的“極樂世界”掛軸為舉世稀有[4]。另一類是作為匹料的宋錦,功能實用性廣,既可為居家飾品、服飾用料,也可為書畫裝裱。發展至明清時期的宋錦,在圖案布局上主要有兩種格式:
(1)無骨架布局。紋樣題材多為花卉,以規則、連續、對稱形式平鋪,呈現出豐滿、延續不斷的視覺效果。晚清的云鳳花卉錦紋樣延續宋代流行寫生風格,造型精致,以歷代皇后的象征鳳凰為主花,賓花為折枝菊花,以云紋作底紋圖案平鋪,局部刻畫精細,鳳尾有作飄帶狀,或作孔雀羽狀,呈現出繁復、細膩、動靜結合的藝術效果。
(2)幾何骨架布局。幾何紋樣的運用是宋錦紋樣的顯著特征。常見的有三種構圖形式。一是滿地幾何形地紋與寫實花卉鳥蟲相組合。例如,以不相連接的散朵花與幾何紋樣相組合,空白處布滿細小幾何紋樣。幾何紋是宋代繁盛發展的紋樣之一,織物中多見各種幾何紋連續排列、環環相扣、疊套成各種巧妙精致的圖案,或作底紋或以細密的幾何紋襯托出主花,在江蘇金壇茅廬出土的南宋周瑀墓中的織物就有“矩形紗”,民間稱這類首尾連續排列、無限延伸而成的連環紋樣視為富貴不斷頭,寓意吉祥[5]。宋代連環紋的興盛可能與伊斯蘭教文化傳播有關,伊斯蘭教裝飾藝術中有著豐富變化的幾何紋樣[6]。這種幾何紋的構圖方式在織錦中又稱曲水紋,是宋代織錦的典型代表,也是明、清宋錦中常見的紋樣題材。二是以在主體花紋幾何形或散花紋周邊留出適當空白,在空白內填充格式略小紋樣,空白外用小型幾何紋樣填滿,以滿地幾何形紋樣上添加自然型牡丹花,這種圖案便是流行于宋元時期的“錦地開花”,一直沿用至明清時期。三是以幾何紋為骨架,內填吉祥圖案,如最具特色的龜背紋、四達暈、六達暈、八達暈、天華紋等,以中心圖形的水平線、垂直線、對角線組成的“米”字形做骨架,在此基礎上做圓形、方形,內填花紋或幾何形,依據骨架線的幾何數確定具體的圖案名稱。
宋錦有重錦、細錦、匣錦之分[7]。宋錦的配色古樸高雅,與元、明時期流行的光彩溢目的織金錦、妝花緞等絲織品有明顯區別,切合宋代貴族和士大夫崇尚雅致的審美情趣。明清時期,宋代織錦的藝術特色獲得了繼承和發展。宋錦的配色會根據不同的用途而各顯特色,重錦多為宮廷裝飾用,用色大多以多彩加金,采用由淺入深或由深入淺的“褪暈”方法,主花紋采用不同色相不同明度深淺的配置,地紋布滿細小均勻的幾何紋和云紋,以葵黃、泥金、香黃同類色褪暈,外淺內深,逐層過度;主花紋以不同明度的明黃、絳紅、深藍為主色調,主體花瓣有以高明度的米黃與低明度深藍對比搭配,亦有低明度的絳與低明度深藍對比搭配,采用不同明度的淺綠色間隔,金線鉤邊,色彩莊重,富麗明快。細錦的配色與重錦相似,不同之處在于緯線不加金線,采用長拋或短拋,豐富色彩配置。重錦和細錦的紋樣精巧,色彩豐富,用色設置需特別注意地紋清爽,必須選用地的緯色與經色為同類色搭配,避免對比色相的經緯交織點出現,破壞地紋的靜謐氣韻,同時與主體花紋拉開層次,豐富錦面立體感。匣錦主要作為書畫裝裱,用色相對簡單,多為黑白兩種,錦面細膩淡雅。
唐代以前的錦基本組織是經向絲線顯花,唐初雖有緯向絲線分段換色顯花的織錦,但緯向花紋與經向地紋組織相同,到了宋代,經緯向不同的組織顯花,成為宋代錦的顯著特征之一[8]。發展至明清,它的織造技術又有更大的改進,采用兩組經線分別為地經線、面經線,三組緯線由地緯、長拋緯、短拋緯交織而成。圖1 是宋錦紋樣基本結構的菱形圖案,其兩種經線和三種緯線的關系為:圖中豎向排列的是經線,黃色的是地經線,白色的是面經線,兩種經線在編制過程中相互疊壓,最終形成菱形圖案的骨架。在編制過程中,橫向穿梭的線是緯線,棕色的是地緯,地緯線與地經線交織;綠色的是長拋緯,藍色的是短拋緯,長拋緯和短拋緯與面經線交織,用來編織出花紋;面經線和地經線以及三根緯線在編制過程中相互穿梭疊壓,不同段緯線被經線壓蓋,顯露出來的部分就形成了菱形花紋。
宋錦代表中國古絲綢卓越的織造技藝,其獨特的組織結構、典雅的圖案設色、繁復的紋樣設計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由于其造價高昂、產量極低,在近代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藝的沖擊下,宋錦的需求量急劇減少,品種逐漸湮沒,本文所提宋錦多指裝裱用錦。2014 年APEC 會議時,各國領導人身著以卍字紋宋錦為主要材質的“新中裝”(圖2),其以低調、高雅、古樸、清新贏得盛譽,宋錦也為更多人所認知,被運用到服裝、家紡、家裝、裝幀、箱包飾品等各個領域。傳統宋錦的產業化開發為宋錦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圖2 卍字紋新中裝
1.翻古復新的市場產品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宋錦服裝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針對旅游市場開發的“宋錦”符號化服飾產品。這類產品都是在面料上移植宋錦圖案紋樣,缺乏設計目標,故針對性不強,設計品位自然不高。例如,許多宋錦女裝產品是立領開衩旗袍,不同之處只是置換不同面料的紋樣、色澤的變化。部分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為了便于生產,降低成本,采用化纖為主要原料,改變宋錦的組織結構,去除傳統宋錦的面經,三組緯絲接結于同一種地經線,忽視花紋的亮度和飽滿度。另一類是針對中老年高收入人群的高級定制服飾,服裝外形大多沿用典型的中式服裝造型,在紋樣設計、面料設色方面突出宋錦品質,歷史凝重感較強,但所占的市場份額不大。
2.異彩紛呈的T 臺秀
2015 年9 月,米蘭時裝周上,蘇州上久楷品牌宋錦女裝壓軸出場,在國際流行舞臺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017 年5 月,設計師劉園園與上久楷品牌聯手推出宋錦復古系列,詮釋千年宋錦的古韻時尚與傳奇。T 臺宋錦的異彩紛呈,多視角、全方位地詮釋了宋錦的時代意義。無論跟風趕潮、復制性創造的符號化的旅游產品,還是高端的經典定制產品,抑或是追求大投入、轟動效益的T 臺藝術品,都應重視質的要求和發展目標,否則會造成藝術審美判斷上的價值錯位,不利于民族藝術的真正創新和繁榮發展[9]。
1.圖案特征的凝練
現今,人們提到宋錦,必然將其與滿地規矩的幾何紋聯系在一起。纖巧秀麗的構圖,寓意深刻的題材,繁復細膩的造型,契合了宋代雅致的欣賞品味,與大氣磅礴、珠光寶氣、富麗堂皇的云錦迥然不同。流傳至今的經典紋樣如果不重新進行藝術設計與創新,其自身很難達到歷久彌新的更生[10]。服裝廓型設計簡潔而有張力,弱化對裝飾線條的依賴,既能以時尚精煉的剪裁勾勒出女性優美的形體,又可將中國傳統旗袍的意蘊延伸出來,詮釋東方女性優雅含蓄的一面。
2.用色技巧的啟發
歷代宋錦用色主要以赤、黃、青、白、黑五種色調為主,這五種色調也被稱為“五方正色”。五方正色與國際流行色的有機結合,也是2014 年APEC 宋錦服裝的設計重點。領導人配偶服飾上的沉著、穩重、又不失亮度的寶石藍,既是五方正色之一,又是歐洲宮廷喜用顏色之一,很好地融合了傳統文化與國際時尚[11]。另外,宋錦的沉靜之美也源于其配色技巧,色彩處理多以深淺層次相近的“退暈”手法,主花略加對比色,錦面艷而不俗、灰而不悶、古樸高雅。如圖3 上久楷宋錦女裝,底色與花色以不同明度的對比,達到和諧、平穩的視覺效果,結合宋錦花紋顯色特點,圖案色彩變化豐富但繁而不亂。

圖3 上久楷宋錦女裝
3.獨特工藝的科技創新
宋錦采用多重緯線與上下兩組經線聯合顯花。當今,宋錦多采用斜紋組織,織物柔軟不失身骨,正反光滑,耐磨抗皺。獨特的彩拋技藝可以在紋樣色澤豐富變化之余還保持織物自身的柔軟。五彩翟鳥紋備受傳統服飾愛好者青睞,但是費工耗時、高成品低效率的手工宋錦根本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蘇州的鼎盛絲綢有限公司研究了歷史上首臺劍桿宋錦織機,實現了宋錦產品的現代化制造。圖4 便是手工與機工相結合織造而成的“五彩翟鳥”紋新宋錦,色澤更加豐滿肥亮,成品女裝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份淡雅悠遠、寧靜祥和的自然之韻。

圖4 尊飾面料五彩翟鳥紋
隨著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融合,獨特的民族紡織技藝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追求個性、品位與豐富的精神內涵的服裝服飾設計應在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中尋得啟發。宋錦意蘊豐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時代特征,其傳承、發展和創新應建立在保留傳統精髓的特色之上。設計師如果一味地追求流于表面的“民族印象”,借助新、奇、異,博人眼球,注定沒有根基,勢必被“喜新厭舊”的設計界所淘汰。如何利用好宋錦這一民族瑰寶,在追求新意的設計界特立獨行仍是需要我們致力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