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王博
加強黨對民辦高校的領導是我國的國家性質和黨的執政地位所決定的,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客觀要求,也是保證民辦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保障民辦高校依法規范辦學的必然要求。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國民辦教育由于辦學歷史較短,經驗不足,出現諸多不和諧聲音,制約了可持續發展。
民辦高校絕大多數采取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因此黨委的地位與作用就不同于公辦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民辦高校董事會尤其是董事長對關系到學校發展的重大事項起著主要的導向作用,董事長和董事對教育規律的掌握程度、對教育方針的理解程度,都會直接影響到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民辦高校是自籌資金辦學,生存與發展的壓力較大,因此其機構設置精簡,力求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因而,黨委機構設置比較集中,部處人員較少,很多人身兼數職,事務繁雜多樣,精力投放不夠,本職工作調研可能就不夠深入細致。
市場經濟條件下,民辦高校行政干部、教師隊伍受各種因素制約和制度影響較大,黨員隊伍難以穩定。民辦高校教師干部黨員比例偏低,在教師黨員中,民辦高校還有部分教師的組織關系屬于臨時組織關系,這不利于學校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限制了民辦高校黨委政治核心作用的發揮。據統計,民辦高校黨員專職隊伍中,出現兩個數值極端,老干部、青年干部比例失調,梯次配比不均衡。老同志一般熟悉教育和學生工作,但年齡偏大,精力有限;青年同志有精力和熱情,但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加上人員少任務重,疲于應付,沒有精力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常常停留于工作表面。
民辦高校招生規模、就學條件無法與公辦院校相比,生源成績普遍較低,學生素質有待提高。高考考生對民辦學校的首選率偏低,大多數民辦高校一般還需要通過線下降分錄取完成招生計劃,由于學生基礎起點低,人才培養質量有待提高。少數學生自身沒有學習的積極性,這就迫使一些學校降低標準,采取較為嚴厲的、或者寬松的管理措施。這些措施在表面上和短時間內能讓學校井然有序。長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另一部分學生創造能力的發揮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另外,社會某些方面存在著對民辦教育的偏見和歧視,不僅增加了民辦高校的辦學困難,而且對民辦高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加深了一部分學生的自卑心理,容易引發個別的逆反心理問題,這也無形加大民辦高校黨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難度。
確立民辦高校黨委的政治核心地位,發揮民辦高校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決定的,是執政黨的政治意志在民辦高校中的具體體現。全面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為學校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
要實現民辦高校的科學發展,就必須首先理順董事會、校長辦公會、校黨委的關系。董事會是負責研究決定學校重大問題的決策機構;校長辦公會負責實施執行董事會的決策;黨委參與學校重大事項決策,起政治核心作用。要完善組織生活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民主評議制度、黨員聯系非黨員制度,構建黨委“三重一大”長效機制。
民辦高校黨委應貫徹落實好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確保學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社會主義的公益性辦學原則。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黨組織應積極參與、適度介入,在依法明確職責范圍的基礎上,全力支持董事會、校務會確保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民辦高校黨委要積極引導董事會正確處理投資與回報、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市場規律與教育規律的關系,使“回報”更多的體現在辦學質量和社會效應上,保證校長在依法行使職權,自主辦學,全面提高辦學能力。
加強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注重抓好政治安全工作、政治重點人教育管控制度、反邪教工作、反恐怖工作、穩定專項工作、宗教工作領導小組聯系會議等機制建立。
政治安全重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師生能力素質。以理論創新帶動實踐創新、教學創新;進一步加強校報、校刊、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校園廣播等文化傳播載體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博客、微博、微視頻作品等新媒體的力量,打造立體的宣傳體系,加大對品牌的宣傳方度,塑造形象,擴大學校影響力,重視學校形象的包裝、宣傳與推介,提升學校品牌的價值。
加強黨管干部意識,進一步完善干部選拔和任免制度,建立科學嚴謹的干部選拔、培育、考核體系;按照“班子精干、人手夠用、后備充足、梯隊分明”的人才成長路徑,善于發現、識別、選拔和任用管理人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提高師生滿意度。幫助黨員干部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筑牢廉政建設“防火墻”,按照“標本兼治、懲防并舉”原則,加大民辦高校招生、就業、收費、培訓、發證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力度,嚴厲查處在招生就業、評優評獎、國家獎助學金認定、入黨評先、職稱評定、人員聘任過程中卡、拿、吃、要等不良行為。
進一步做好統戰工作,加強對工會、團委、學生會的領導,積極支持在各自的領域發揮作用,充分調動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性,確保政治安全。充分發揮“我為學校代言,秀出你的風采”校園文化建設引領作用,堅持以師生為主體,以校園為陣地,以活動為載體,以創新為動力,打造開放、包容、理性、自由的“和諧校園”“平安校園”等的文化建設。
習總書記強調,“必須做到政治過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將黨的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業務離不開政治,政治更離不開業務,學校教育肩負著培養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和責任,確保政治安全,維護學校的利益,自覺將自身與學校發展融合一體,積極的建言獻策,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