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高
貞豐縣鄉村旅游資源比較豐富,有國家5A級“三岔河”水利風景區、國家5A級“雙乳峰”景區、國際山地“三岔河”露營旅游目的地、龍山陽光田園國際綜合體國家3A級景區等金字招牌,全域旅游格局已經初具規模。但貞豐縣鄉村旅游開發類型比較單一,鄉村旅游發展滯后,數量、規模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社會、經濟、生態效益不明顯等是客觀現狀,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必要研究其發展思路,在實踐中探索,以達到健康生活、快樂旅游的目的。
充分研究貞豐縣鄉村旅游開發。打造貞豐縣鄉村旅游品牌和亮點,有力推進貞豐縣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在貞豐縣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調查評價的基礎上,結合鄉村旅游發展趨勢以及鄉村旅游發展規律,優化鄉村旅游總體布局,完善鄉村旅游功能結構,規范鄉村旅游項目規劃與開發。制止與糾正當前不良的鄉村旅游亂象行為,指導鄉村旅游規劃與開發按照規范有序、科學合理的要求進行。
建設改造一批高中檔旅游餐館,積極發展旅游經濟;推廣布依農家樂特色菜,發展布依風味小吃,形成地方餐飲特色;按照專業化、社會化、規模化要求整合社會資源,推廣使用環保游覽車輛;改善購物環境,規范市場秩序,保護游客安全,方便游客購物,積極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改造和新建文化娛樂設施,開發適合村民與游客參與的、高尚的旅游娛樂項目。
加快進入旅游景區的道路建設,確保游客進得來、散得開與出得去。在主要旅游景區、商業區和游客集散地建設與接待規模相適應的生態停車場及生態環保的公共廁所等接待設施。道路建設是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的瓶頸,只有道路暢通才能繁榮鄉村旅游。在主要旅游區、商業區和游客集散地的適宜地段建設一定數量的直接飲用水系統與公共廁所,并將直接飲用水與公廁納入鄉村旅游日常管理范疇,要達到國家級旅游景區(點)質量和等級標準。有條件的地方,還應考慮設置無障礙通道與綠色通道。
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一批旅游領域高端人才的貢獻。貞豐縣鄉村旅游最缺乏的就是產品創意和良好的規劃設計,因此,要深化理論研究,重視旅游人才培養。當務之急就是要培養一批高、精、尖的旅游專業人才,設計出創意好、品牌好的旅游產品,創新產業發展思路,打造精品特色亮點,以此來促進貞豐縣鄉村旅游的長遠發展,提升鄉村旅游的軟實力。同時,加強對旅行社、住宿、餐飲、車船、購場、娛樂等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管理與指導,培養一支結構合理、管理水平高、服務質量好、長期穩定的鄉村旅游專業隊伍。
找準突破“亮點”,實施集中開發,實施高起點、新思路的發展戰略,突出地域文化的民族特色,辦好民族節會活動。深入挖掘貞豐布依民族文化資源。一是表現形式,主要是要打造民俗村、民俗園、布依博物館等;二是布依民族文化與其他旅游資源有機結合,一般是與山水風光、民族風情類產品結合在一起,如布依、苗族服飾和布依古城等;三是深度挖掘布依非遺產業,形成民族歌舞、演藝等民族文化旅游產品系列。民俗節會活動是對外展示民族文化的機會,貞豐縣利用苗族“二月二”、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風情節等各節慶活動,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弘揚民族文化,將極有特色的民族活動辦成農民歌舞表演;要加強民族節會與旅游業的融合,即要使民俗節慶成為旅游活動亮點。建議貞豐縣委縣政府每兩年舉辦一次大型的“中國布依民族風情節”和“中國祭供母親節”活動,讓全世界的人們都來貞豐祭拜“雙乳峰”圣母,讓外界都知道貞豐、了解貞豐、宣傳貞豐,提高貞豐知名度。同時,要更新民族節慶活動,一年一個樣,年年常辦常新,富有詩情畫意,增加節慶文化內涵,擴大節會影響,努力打造成民族節會的知名旅游品牌,讓旅客來貞豐,來了不想走,走了又想來;讓旅客回歸自然、享受自然、感悟自然,放松身心,切實體會到貞豐休閑旅游帶來身心放松的美好心情。
1935年4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軍委縱隊及中央紅軍第一軍團、第三軍團、第五軍團經過貞豐縣,分別從壩草、白層、者坪3個渡口架設浮橋橫渡北盤江進入貞豐境內。紅軍路過貞豐白層時,在當地留下了許多宣傳抗日救國主張的標語和感人故事。貞豐是紅軍長征路過的地方,也是黔西南州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要打造紅色文化旅游線路,以貞豐縣城的馬二元帥府、文昌宮、白巖丫口等紅色旅游線路為中心,以紅一、三、五軍團經過貞豐的白層古渡紀念碑、李小焱故居、平街鐵索橋、魯貢鎮洛艾村紅色基地為輻射點,開辟重走長征路、緬懷革命先烈的徒步活動。加快白層古渡紅色紀念碑、李小焱故居、平街鄉鐵索橋、魯貢鎮洛艾村等紅色文化旅游名鎮建設,以紅色文化體驗和紅軍經過貞豐的地方為重點,布局紅色文化旅游項目,開辟貴州黃果樹—白盤江大峽谷—三岔河—雙乳峰—馬嶺河大峽谷—萬峰林—云南石林等精品旅游線路。把貞豐縣紅色景區建設成為全省、全國黨性干部教育基地,提升貞豐知名度。總之,要通過紅色景區的打造來實現亮點的突破,使之成為旅游熱線中的景區。
城鎮旅游景觀應該成為城市亮點,根據城市布局不同性質設置相應景觀,所有城市景觀盡量表現旅游資源的內涵。對于民族地區的城鎮、路邊的民居,一切旅游通道上的地方,應該體現出民族文化的建設風格,應在交通便利的城區城郊、鄉鎮或者景區附近建立布依民族旅游項目基地。要提倡穿著布依民族服飾,對于經商者、旅游從業者應明確要求,要不斷研究改進民族服飾,讓普通老百姓都有條件穿,增添民族城鎮景觀,彰顯布依文化特色,顯露旅游意蘊;開發城鎮民族文化旅游產業,完善城鎮休閑娛樂設施。在城市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要對休閑娛樂建設給予適當安排。在經費許可的情況下,修建城市主題公園、布依民俗藝術館、文化館、圖書館、布依民俗博物館、體育館,紀念館、影劇院和城市文化中心、布依文化休閑廣場,為廣大市民和游客的休閑娛樂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娛樂場所。同時,要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工作。根據2013年國家民委發出的《關于印發開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掛牌工作意見的通知》精神,積極申報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掌握申報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應該具備的申報基本條件,凡是符合申報條件的,都應按照申報程序提交申報材料。制定全縣村寨中、長期保護與發展規劃,完善領導機制,加強資金整合,提升建設質量,將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發展納入城鎮化總體規劃,保持民族建筑特色,促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可持續發展。壯大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產業,把文化與旅游完美結合,為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