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艷秀
6月25日,是第30個全國“土地日”,今年土地日宣傳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從6月22日到6月27日,遼寧省自然資源系統,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采取在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在地鐵等公共場所播放公益科普宣傳片、在知網播放學術講座視頻等形式,開展系列主題宣傳活動。
節約集約用地是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將節約集約用地提升到推進資源利用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戰略高度。在一貫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同時,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這是根據我國土地國情作出的戰略抉擇。遼寧省陸域面積14.86萬平方公里。共有農用地1.73億畝,其中耕地7457萬畝(含保護性耕地6902萬畝、永久基本農田5522萬畝),建設用地2466萬畝,未利用地2519萬畝。隨著經濟發展,特別是在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時期,遼寧省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面臨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雙重壓力。要保證遼寧省社會經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又要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科學發展,遼寧省自然資源廳始終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在耕地保護、盤活存量、空間規劃等多方面探索土地資源利用的開源節流措施,提升全省節約集約工地水平,保障遼寧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近十年來,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在經濟結構轉型上作了大量的探索實踐,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興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其間也累積了較大規模的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省自然資源廳貫徹落實‘增存掛鉤’工作機制,對消化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高度重視,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強力推進,確保了2018、2019兩年超額完成國家規定的“雙降”任務,2018年處置批而未供土地5485公頃,下降比例16%,處置閑置土地3411公頃,下降比例64%。2019年,遼寧省處置批而未供土地6818公頃,下降比例達到20%;處置閑置土地1745公頃,下降比例達44%,我省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不斷提升。
同時,省自然資源廳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認真履行耕地保護責任,各級政府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動態監測、土地違法問責等制度,全面形成覆蓋各層面各環節的耕地保護制約體系和保護格局,牢牢守住耕地“紅線”。認真落實國家及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實施意見,著力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嚴格保障規劃期內全省耕地保有量面積不低于6902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5522萬畝的目標,通過建立新增耕地數量、新增水田和糧食產能三類指標庫,加強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加大補充耕地核查力度,補充耕地的數量、質量得到有效保障,真正做到“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同時,探索建立全省補充耕地指標調劑平臺,促進跨市域補充耕地指標調劑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2017年國家占補平衡新政實施以來,遼寧省批準占用并補充耕地達5000公頃,糧食產能0.4億公斤,其中易地完成補充耕地1700公頃,既保障了全省經濟建設合理用地需求,又通過補足耕地數量與提升耕地質量堅守了耕地紅線。
此外,省自然資源廳始終秉承著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要與“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處理好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關系,處理好增量擴張與存量挖潛的關系,處理好五級規劃的銜接,處理好規劃編制與空間管控的關系,建立留白與糾偏機制。因此,建立符合遼寧實際的全省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嚴格監督實施,可有效解決國土空間各類規劃的差異和沖突,從源頭上消除多規不一的矛盾,保障各類用地屬性的唯一性和空間規劃的統一性,與各部門各專項規劃相互協同有效銜接,形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