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建
(中國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合肥 23009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習近平同志在2015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的,其目的是旨在調整我國經濟結構,使各類經濟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當前,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支付清算體系已基本建成,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起到了基礎性支撐作用。隨著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如何通過供給側改革發力,進一步強化支付清算制度供給、技術供給、人才供給等研究,從而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支付清算服務,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
當前我國的支付清算體系在組成上,包括了功能完善的銀行賬戶體系、種類齊全的支付結算工具體系、層次豐富的支付清算系統和行之有效的支付結算管理制度體系;在結構上,目前則是大體維持“結算-清算”二級制的支付體系。
(一)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銀行賬戶體系。當前銀行賬戶按照開立位置來分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開立在中央銀行的銀行賬戶,包括央行為商業銀行開立的存款準備金賬戶、支付系統清算賬戶,央行為第三方支付機構開立的備付金賬戶等;一類是由設立在我國境內,并接受我國金融監管的各類商業銀行為國家行政機關、社會企事業單位、個人開立的,用于服務其社會經濟活動的各類資金賬戶。上述兩類賬戶是當前我國銀行賬戶體系的核心。
(二)種類齊全的支付結算工具體系。支付結算工具是指具有支付功能、可以滿足人們支付需要的物品或服務。當前,按照支付結算工具的特點和組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票據結算工具和非票據結算工具,票據結算工作可以為支票、本票和匯票,非票據結算工具則有資金匯兌、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卡、信用證等。我們個人日常使用較多的網上支付、手機支付等則屬于非票據結算工具中的資金匯兌。
(三)功能齊全、層次豐富的支付清算系統。我國的支付清算系統以中國人民銀行建設并運營管理的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為核心,以商業銀行行內系統為基礎,以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銀聯)、支付寶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和城銀清系統、農信銀系統為補充,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基本形成了功能齊全、層次豐富,有力的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支付清算網絡體系。
(四)行之有效的支付結算管理制度體系。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和市場檢驗,目前我國已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支付結算管理制度體系。先后頒布并實施了《票據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 《電子商業匯票管理辦法》、《支付結算辦法》、《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同時,還加強了對支付市場的監管,開展了支付結算違法違規行為的專項整治工作,并出臺指導意見,深化并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的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反洗錢、恐怖活動融資等問題。
隨著我國支付方式、支付介質的不斷創新,支付清算行業快速發展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大力推動支付清算體系健康發展,提高支付清算服務水平是中央銀行加強支付清算工作的一個重點。
(一)支付系統架構不能滿足當前需求。第二代支付系統設計采用數據集中處理架構,基礎設施投入將成倍增加,維護成本和難度成幾何級數增長,系統運行風險高度集中,合理地應用云計算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數據集中架構所帶來的問題,可以使用分布式存儲冗余備份技術,提升支付系統運行安全性。
(二)支付清算體系國際化程度薄弱。人民幣跨境支付(CIPS)目前僅用于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并不包括資本相關交易,業務種類也較為單一,進一步推動支付清算系統國際化,未來仍然任重道遠。
(三)農村支付清算環境建設亟待改善。落后的農村支付體系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還存在著諸多不足:銀行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網點縣城以下設施投入不足,支付結算費用高,金融支付結算工具欠缺,農村信用社、郵儲銀行雖然是農村支付結算的主力軍,但其支付手段還主要停留在傳統方式上,非現金結算工具認知度低,現金交易習慣難以改變等。構建滿足村域支付清算服務需求,適合三農發展的支付服務體系,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十三五”期間扶貧攻堅的一項重要工作。
(四)跨境支付存在監管風險。跨境電商的繁榮帶動了跨境支付業務迅速發展,跨境支付或將迎來最佳發展時機,但同時也會滋生一系列風險,例如:交易真實性識別風險、洗錢和資金非法流動風險、備付金管理風險、逃避個人結售匯限制的風險、國際收支的申報管理監測風險,需要加強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的監管。
綜上所述,國內供給側改革在能源、金融等領域初顯成效,“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進展,助推了經濟轉型、增強了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國支清算體系仍然存在服務能力不健全、農村支付環境不完善等問題,筆者建議,從技術供給、基礎建設供給等方面,加強我國支付清算體系供給側改革,完善支付清算體系,提升清算服務水平。
(一)運用科技創新技術,提升支付清算運行效率。當前生產運行的人民銀行第二代支付系統已經建成并運行了多個數據處理中心,實現了數據的異地備份存儲,但是在系統結構和數據存儲模式上,它仍是沿用了傳統的數據集中處理、集中存儲的架構,這種集中式的系統架構具有技術成熟、利于系統維護等優點,但是它也存在著系統運行風險集中,系統可擴展性較差等缺點,而當前云計算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并且在很多領域已經進行投產,因為合理地應用云計算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支付系統數據集中處理、集中存儲所帶來的問題,建議可以通過使用分布式存儲冗余備份技術,提升支付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從而應對節假日期間支付交易量突發性增長,從而降低系統運行成本。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創新技術,進一步提高現代化支付系統運行效率,支付清算技術提升及工具創新已經是支付清算服務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途徑。
(二)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發展,推動支付清算體系國際化。作為人民幣國際化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2015年10月,人民銀行推出了人民幣跨境支付(CIPS)。首批直接參與者包括境內的中外資銀行機構19家,間接參與者一共176家,覆蓋了47個國家和地區。CIPS一期系統主要功能是用于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支持跨境貿易和貨物服務貿易、服務貿易結算、跨境投融資、跨境個人匯款等業務,CIPS對于人民幣國際化和加入SDR都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CIPS目前僅用于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并不包括資本相關交易;同時,目前兩百多家的間接參與者覆蓋范圍較為狹窄,業務種類也較為單一,尚未起到支付清算主渠道的作用。積極推動人民幣跨境支付發展,提高參與者覆蓋率,構建多元化離岸人民幣中心,要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優勢,從而拓寬人民幣結算國際范圍和規模。支付清算體系國際化是支付清算服務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戰略。
(三)改善農村支付環境,提升支付清算普惠程度。長期以來,農村等偏遠地區的銀行機構網點設置基本處于空白狀態,當地支付結算需求受到抑制,構建滿足村域支付清算服務需求,適合三農發展的支付服務體系,是“十三五”期間扶貧攻堅的一項重要工作。現階段應繼續深入研究支付系統在推進城鎮化、扶貧攻堅等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支付體系建設。一是引導金融機構優化網點設置。通過窗口指導、與地方政府合作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優化網點的設置,尤其是加強縣以下地區的銀行網點、助農取款點等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以進一步滿足農村地區多樣化的支付結算服務需求;二是宣傳現代化支付結算知識,培養農村地區良好的支付習慣。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支付結算知識宣傳,尤其是宣傳各類非現金支付工具的優勢,增強農民地區居民對非現金支付工作的認識和了解,以逐步改變農村居民的支付習慣,減少農村地區的現金使用;三是積極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措施,推動各類支付主體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扶貧開發、普惠金融建設,為“三農”提供有效的支付清算服務。支付清算普惠程度提升是支付清算服務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手段。
(四)加強支付清算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提升社會公眾對支付清算知識的認知度。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提高社會公眾對支付清算知識的認知度,從而增加社會公眾對支付清算業務的需求。加強對支付清算從業人員培訓,提高支付清算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推動金融機構提高支清算服務水平,促進支付清算業務的發展。一是以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為輻射點,以網點柜面人員為紐帶,不斷地開展具有特色的宣傳活動,從而提高社會公眾的認知度,提高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的使用效率。二是充分發揮現有助農取款點、惠農金融服務室的作用,大力開展農村地區支付清算知識的宣傳,從而有效地改善農村地區支付清算環境。三是不僅要加強對金融機構支付清算從業人員培訓,而且要將培訓面擴大到企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員,特別是各銀行機構重點客戶的業務經辦人員,通過對企業財務會計人員培訓,進一步放大培訓效應,釋放支付清算業務需求。支付清算知識的宣傳和培訓長效化是支付清算服務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