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明濤
(延安大學醫學院醫學遺傳學與細胞生物學教研室,陜西延安716000)
隨著醫學教育的快速革新,各高校全面開始實施課程信息化建設,傳統的單向講解式的授課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教學一般是教師作為主體,把書本知識“填鴨式”教給學生,學生被動地全盤理解接納老師講授的內容,學生的主體角色被忽視[1],而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創新、分析、歸納的能力和主動獨立學習的意識。而在新媒體和移動網絡快速發展的情形下,學生不認真聽課、玩手機等現象時常出現在課堂上,導致學生上課求知動力不足以及教育質量不斷下滑。加強和改進基于互聯網的多媒體教學,整合并優化現代的不同教學方式,探索符合新時代發展的新的教學模式,已是勢在必行。近年來,教師將不同的現代教學手段應用于“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中,很好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包含細胞的亞結構、功能和生命規律。而人類用肉眼根本不可能看到亞結構,需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這就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難度增加。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想方設法讓學生能夠看得到想得到。教師制作的多媒體PPT 課件具有細胞結構圖、動態過程、flash 等多種多樣的影像資料。教師使用“雨課堂”“學習通”教學平臺,結合PPT 課件教學,使數字化的信息和清晰的圖像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應用[2],學生也可多次重復觀看學習,同時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變得非常活躍,一改傳統的板書、掛圖等呆板的教學氛圍。這樣,“醫學細胞生物學”中繁雜抽象難理解的知識便容易被理解。這優化了課堂學習環境。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學習興趣明顯提高了,學生明白了思考和探索細胞奧秘的意義。同時,學生增強了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傳統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體現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表現為教學的依賴關系。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講授部分內容時,在“細胞衰老”章節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PBL教學法。以“細胞的衰老”為例,第一步: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認真思考,精心查找資料,結合成人“早老癥”病例,于課前提出問題,并提供學習材料及信息檢索技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1)什么是自由基?(2)自由基對機體有哪些有害作用?(3)自由基通過什么機制損害DNA和蛋白質?(4)如何引起衰老?”第二步:學生查找資料,分組合作,圍繞學過的“醫學細胞生物學”知識結合疾病,就疾病簡介、臨床表現、發病機制/病因、類型、治療、預防等方面進行討論闡述。第三步:學生開展課堂討論、比較、歸納、總結,從而掌握該部分主要學習內容。第四步:指導教師就各小組獨立學習、小組協作及問題的解決分別做出總結和評價,指出不足之處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之后,每個小組再寫出總結體會。學生經過認真充分地準備,查詢資料、精心推敲語言,最后就以上問題進行一一總結回答。這既解答了問題,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教師仍需注意盡量不要占用學生過多的課外準備時間,避免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PBL教學法使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導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協作探究和創造性,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也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改善,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教學效果就提高了[3]。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搜集資料、討論問題、總結匯報。
同樣,PBL 教學對指導教師也有很高的要求。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準備,需要儲備更多的相關知識。如何設置更高質量的問題,怎樣解決學生查詢到的一些“課外”問題,單一學科的知識很難解決問題,教師要掌握多學科多層次的相關內容,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理論水平。這些都是對教師的挑戰,教師的業務和解決問題的水平需要提高。
在“細胞分化”章節采用基于案例的CBL教學法,這種教學法是以病例——“多利羊”為問題,從“多利羊”的誕生過程先激起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帶著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問題積極努力地思考,這樣學生的學習潛力自然被挖掘出來,克服了以往傳統灌輸式教學的弊端,真正把學生的自覺自主學習和能動性展示出來,體現了“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通過總結問題環節,各小組的成員踴躍發表自己的所學所想,小組長再利用多媒體及“雨課堂”平臺綜合各成員的想法,再進行小結發言。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和點評。學生的疑難問題得到了解決。同時,教師清楚了學生的優缺點。教師將學生作為案例分析的主體,提高學生對病例的興趣,讓學生自由地參與課堂討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很大程度地激發出來[4]。案例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升了對臨床疾病的興趣,培養了臨床思維。同時,它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對分課堂”教學要求學生通過教師講授獲得主要知識,強調知識的條理性和重難點的理解掌握,明確學習任務[5],主動從教材和網絡資源中尋找答案?!皩Ψ终n堂”的內化階段將課堂學習延伸至課下,學生積極主動學習[5],積極構建相關知識結構,豐富了學習經驗和思維方式。教師可以在“內膜系統”“細胞核”等多個章節應用這種教學法?!皩Ψ终n堂”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講授和提供的主要知識背景下,充分利用足夠的時間把握知識的脈絡以及重點掌握的內容。為了學習更有主動性,學生應更多地通過知網資源以及不同版本教材主動查詢解答疑難問題,初步給出答案,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6]。其中,內化和吸收知識過程是將課中部分學習任務擴展到課后,學生通過主動自我學習,把疑難問題想明白了,而難以理解的部分知識再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歸納得到解答,那么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就到位了。應用“對分課堂”和概念圖教法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學,學生們有了充分的討論時間,不管是課堂還是課后,還是再從課后回到課堂,學生在不斷地質疑中獲得了更多更難理解的知識,提出更多問題。研究發現,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學生課堂互動參與度很高,認真聽課,明顯提高了作業的完成質量。教師講解輕松了很多,課程的整體內容及學科邏輯性都能完全顯示出來,教師的講課激情和學生的聽課興趣融為一體,學習效率也就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在講解“細胞信號系統”章節時,教師須了解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相關知識的復習,會占用課堂大部分時間,同時極大影響了講課的教學進度。教師將處于兩難的境地。而利用“雨課堂”平臺結合概念圖教學法后,教師只需用幾張課件就可以將關鍵知識點講透徹,喚起學生的記憶,增強了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信號與受體部分時,設置問題:信號與受體相互作用的類型是什么?它們怎樣實現信號轉導?細胞內的系列過程又是怎樣的?最后如何引起細胞的生理效應?“雨課堂”可以把這些問題提前發送到學生手機端,學生則很好地利用課余時間查詢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在課堂中,學生和老師可以通過彈幕和投稿模塊的功能實現互動,更好地解決問題[7]。課后,教師利用“雨課堂”平臺把與重難點內容相關的知識以習題的形式推送給學生,學生可以自由地支配課余時間來進一步理解鞏固所學知識和解答疑難問題。同時,“雨課堂”可以對教學和學習情況進行數據統計,以便于在課后老師進行教學反思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的教學實踐反思為及時調整后續章節內容的講解步驟和方案,提供重要參考[8]?!坝暾n堂”數據還可反映出學生的上課表現、互動頻次、問題回答、習題測試的情況,這些都可作為對學生過程性考核的依據。
“醫學細胞生物學”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細胞的亞結構及其功能、信號傳遞、細胞分裂增殖與分化、衰亡等生命規律。而這些知識包含的信息量龐大,教師須有足夠的相關圖片和視頻材料來制作優良的PPT,如講授“信號轉導”內容時,化學信號物質是怎樣靶向作用細胞結構(或分子),又如何引發信號傳遞、轉換及信號效應等,借助圖文和視頻將這些抽象知識融會貫通,增加了直觀感,減少想象,便于學生掌握記憶。PPT課件結合“對分課堂”和PBL教學,看到內容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學生經過小組內不同分工和合作并討論,既高效準確掌握教學內容[9],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協作意識,學生更容易理解。在相同的課堂時間內,這些教學法傳授的內容比傳統教學法講授的內容信息量增加了許多[10]。
要使課堂教學高效率進行,仍需教師發揮教學主導作用,而教學是否取得成功,有待學生能否積極參加和互動交流[11]。在PBL和CBL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分工,規定合適的時間,確定主匯報人等,教師只起引導作用,而不是把知識單純地傳輸給學生。設計案例時教師盡可能擴大到多學科的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能更有效地掌握足夠的知識。教師選擇案例時要做到少而精。在使用“雨課堂”平臺教學過程中,文字和圖片等接踵而至,這要求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預習并提出疑難問題。教師利用測試模塊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利用彈幕模塊反映學生難理解的問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主動參與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時刻以學生為主體,起到對學生學習啟發和引領的作用,堅決抵制“填鴨式”教學,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從而迸發出強大的學習內驅力,也保證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體作用。
在現代多媒體教學中,學生以瀏覽PPT幻燈片的方式聽課,師生間的直接直觀的表情、肢體語言等交流減少,缺少必要的表情、手勢和眼神等的直接交流,阻礙了師生情感的互動。利用“雨課堂”教學平臺,教師能夠以“朋友”的角色與學生互動,要隨時與學生交流溝通,與學生的距離變近了,教師的親切感也展現出來了。
教無定法,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在“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中是課堂教改的必然要求,這樣教學效果可以得到明顯提高。教師要熟練掌握不同教學平臺的使用和教學方式,依據講授內容選擇一種或多種適宜的教學模式,不斷完善教學過程。維護教學平臺的良好建設和管理,利用好網絡資源,滿足師生真正實時互動,更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