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照宇
(南京審計大學 會計學院,江蘇 南京211815)
大數據背景下,被審計單位急速增加的數據量和越發繁雜的數據類型為審計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審計方法已遭遇了技術瓶頸,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上,本文分別探索了網絡爬蟲、Excel、SQL 語言和3S 技術等大數據技術在審計領域的應用,研究了各自的運行思路及適用范圍。
大數據技術是新時代的產物,已經逐步應用于社會各領域的生產經營活動,同時許多尚未應用大數據技術的社會活動也具有相當應用契合度及應用潛力。
在稅收領域,針對稅收風險控制中存在的數據分析過程精準度低下和分析結果質量不足等問題,稅務人員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數據管理質量并開發稅收風險分析的工具和方法①。大數據技術更可用于實現稅收模式的整體變革,突破稅收“管事制”模式目前遇到的瓶頸,實現由“管事制”向“管數制”的轉變②。在促進就業方面,大數據技術為大學生精準就業的效率改善提供幫助, 輔助建設大學生精準就業數據互動平臺、大學生精準就業數據化人才信息平臺和精準就業信息資源共享平臺③。在城市治理領域也可找到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痕跡,合理運用來自大數據技術的數據規訓可以有效促成城市治理領域的秩序規訓,并可在此基礎上構建基于大數據的城市信息化、數據化硬件④。目前,制造業正在尋求轉型升級之路,技術研發部門可推動大數據平臺的標準化建設并加強數據信息立法工作的開展⑤。由此可見,大數據技術已經深入我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在審計領域,大數據技術同樣為我們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并開辟了技術突破的渠道。
在傳統審計技術有所欠缺的方面,審計人員可采用云計算、hadoop 等相關大數據技術,解決傳統審計技術處理大量數據時出現的處理速度慢、處理結果準確性不高等難題,同時在獲取審計疑點方面,審計人員可應用聚類技術和跨行業數據關聯技術協助獲取流程,審計人員通過以上大數據理念的應用,預期可極大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降低審計成本⑥。從大數據時代企業面臨的挑戰及機遇來看,針對大數據數量龐大、種類多樣和傳播迅速等特點,王思齊認為審計人員可建立專業的數據分析平臺以實現對審計工作的全方位追蹤、整合審計數據以節約審計資源和創新審計模式,借此解決審計部門間缺乏溝通交流等一系列問題⑦。大數據技術更是推動審計工作變革的重要力量,可推動審計工作從原本的驗證分析轉向挖掘分析,新興領域“云審計”的構建也依賴大數據技術⑧。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各領域都逐步進入信息化階段,大數據技術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為各行各業的工作提供了便捷。而對于接觸大量數據的審計領域,大數據技術更是可以發揮巨大效能,是我們節省人力、物力及突破固有技術壁壘的重要依靠。下面本文將具體介紹幾種在審計領域中實用且高效的大數據技術。
審計人員進行大數據審計工作,首要且關鍵的流程便是獲得相關審計數據,而大數據時代以前常用的審計數據采集方法可歸納為如下四種:⑴直接復制。當審計人員使用的數據庫系統與被審計單位使用的系統相同時,可結合實際情況判斷出審計工作所需要的審計數據,結合被審計單位財務軟件的使用特點,利用軟件已設定好的提取指令去提取相關審計數據,然后將其保存為后續工作需要的格式。⑵通過中間文件采集。⑶通過0DBC 接口采集。如果被審計單位與審計人員所使用的數據庫彼此可互相對接,可以在后續工作中直接使用。⑷通過備份/恢復的方式進行采集。將該備份數據在數據庫系統中還原成數據庫格式并進行審計數據分析。
傳統數據采集方法或許無法充分發揮大數據審計的應用潛力,在實務審計工作中,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并未建立健全數據訪問與共享機制,這使得大數據審計優勢的充分發揮大打折扣,使得審計人員很難全面細致地搜集工作所需的審計數據,從而產生一定的審計風險。
網絡爬蟲技術可充分采集被審計單位外部的公共數據,其操作思路如下:⑴確定目的。根據審計目標明確審計工作所需的數據。⑵分析頁面結構。分析對象主要包括數據訪問的邏輯和路徑。⑶實現爬蟲進行數據抓取,獲得所需數據。在完成上述分析后,采用相關網絡爬蟲軟件實現對以上數據的采集工作。⑷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核查。針對網絡爬蟲得到的數據,進行數據集成和數據預處理等基礎工作以便后續工作的直接使用,從而做到對被審計數據的分析全面有效。
在完成對審計數據的提取后,審計人員還需要對審計數據進行數據分析以便直觀地發現審計線索并確定審計證據,合理選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可使得這一過程更為快速便捷。Excel 作為我們日常使用頻率較高的辦公軟件,在審計領域中的數據分析過程同樣可以發揮作用,合理運用Excel 的各種功能可幫助審計人員高效完成審計工作。
Excel 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可大致總結為三類方向,編制各類試算平衡表、數據趨勢分析及數據預測。首先,編制試算平衡表的整體思路如下:⑴在Excel 中建立工作簿及工作表,設置未審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權益表、試算平衡表、本期調整表和上期調整表。⑵完成未審報表和兩張調整報表并在規定區域內輸入調整分錄并對報表金額進行校對。⑶計算試算平衡表中本期以及上期的借方、貸方以及期末各項目金額并對各項金額進行核對。⑷計算經審會計報表各項目金額并核對是否無誤,此步驟可通過Excel 的鏈接功能自動完成。此種方法可幫助注冊會計師有效避免因項目復雜程度高、項目時間短而導致的審計效率低下、審計結果出現差錯等問題,大大縮減編表時間并提高編制效率。其次,數據趨勢分析的功能則可通過以下步驟得以實現:運用Excel 的圖表功能,以年月日等時間節點為X 軸、以預期觀測到數據變化的指標為Y軸,導入相應的審計數據以構建出數據模型,觀測數據變化的特征及趨勢,從而發現審計線索。此種方法操作簡便且便于理解,可以幫助審計人員快速發現審計線索。再次,數據預測是指利用Excel 內含的函數模型進行計算分析預測的過程,數據預測功能運用可遵循以下原則:若觀測到的數據在給定的時間跨度內較為穩定,則可利用平均函數模型或移動平均模型預測未來期間的大概數據;若觀測到的數據有著較為明顯的“線性特征”,則可利用回歸模型分析未來期間的理論值;若觀測到的數據無明顯特征,則可利用指數平滑模型分析未來區間的理論值。此種方法可提前發現風險隱患并加以預防,為日后期間的調整措施等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
Excel 的審計功能主要表現為對數據的整理分析,而在對審計數據的匯總、瀏覽及操作方面,SQL語言可為審計工作貢獻力量。SQL 語言擁有強力的查詢功能,且適配于大部分關系型數據庫,其形象的程序語言允許審計人員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高效地完成審計任務。SQL 語言在審計方面的應用可大致總結為如下三點:首先,在采集被審計單位相關數據庫數據的基礎上,利用SQL 語言進行統計和匯總信息。該技術可對不同數據庫的數據信息進行分類統計和整理,找出數據之間存在的關系并進行匯總,便于審計人員更好地對審計證據進行操作觀察。其次,應用Select 語句方便快捷地對數據庫中的數據信息進行瀏覽查詢。具體應用可表現為:審查數據是否遺漏或重復、驗證不同表中的相關數據是否統一、審核相關數據是否處于合理區間、針對上述等問題對數據異常部分進行篩查,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開展審計工作。再次,應用修改、添加、刪除語句對信息進行相關編輯操作。審計人員可應用此項操作標注重點待查信息和清理過期無用信息等。上述兩種大數據技術可單獨發揮作用,也可聯合使用于審計工作中。Excel 軟件內含SQL 操作環境可供使用者進行可視化操作,具體步驟如下:⑴對目標數據表進行命名。(2)在菜單欄中的“數據”列表下的“其他來源”選定連接方式,進入SQL 操作環境。(3)在操作環境中設定查詢條件,操作人員可直接在“條件”窗口內輸入條件以完成簡單查詢,也可在“SQL 語句”框中輸入所需的查詢語句以完成更復雜的查詢。(4)完成查詢后,將生成的數據返回Excel。
由于Excel 未結構化,不是真正的數據庫,因而Excel 不能像真實數據庫那樣運用大量復雜的操作語言。利用Excel 中的SQL 語句實現精準查詢以期得到理想效果的條件較為苛刻。因此,一般情況下在滿足以下情況時方能考慮應用:(1)沒有已安裝的數據庫,僅供短期臨時使用。(2)內含的數據量較少,且SQL 語句也僅做簡單查詢使用。(3)數據結構導入數據庫的過程較為煩瑣,且需要進行格式轉換。(4)Excel 的函數功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或要達成效果所需的操作步驟過于煩瑣。
針對特殊審計領域,我們同樣有大數據技術可供輔助使用:3S 技術。3S 技術分別為GPS(全球地位系統)、RS(遙感)、GIS(地理信息系統)。以人類器官做類比的話,RS 的作用就類似于眼睛,可幫助使用者在空間上連續地實現大范圍存儲并更新目標影像的信息,并可在此基礎上通過研究獲得詳細參數。GPS 則類似雙腳,可為使用者精確定位并提供目標物體的具體坐標,此項技術可與RS 互為參考、互相校正。GIS 技術則可理解為3S 系統內的大腦,可及時完成對信息的采集并完成相關技術處理及深度分析,為相關管理決策提供具體依據。3S 技術在審計領域中的具體應用,主要集中于自然資源、工程建設、農業開發、精準扶貧等方面。
GIS 在審計領域的應用思路可概括如下: 編制研究所需的數字化地圖,然后利用GIS 技術對研究所需對比的地圖進行疊合等空間分析運算, 獲得不同時期或不同地區的差異圖進行聚類分析, 進一步獲得審計線索。而RS 技術則可用于在投資建設審計項目中獲取工程建設情況的遙感圖像,與被審計單位提供的現狀圖或投資單位提供的規劃圖等進行比對核查,從而發現建設不合理或不合規等審計疑點。GPS 技術可幫助審計人員獲得直觀的審計線索,審計人員利用GPS 技術可對從被審計單位或其他渠道獲得的審計數據進行重合性分析,審查諸如開發項目中的多頭申報和易地建設等常見問題。
在3S 技術一體化已成為地理信息發展趨勢的背景下,審計人員不僅可以在審計工作中單獨使用3S 技術中的某一項,更可將3S 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并合理應用于同一審計業務中: ⑴利用RS 技術獲取被審地區的大范圍、多時期的遙感影像,為相關審計事項提供最直接的影像基礎資料,從而直接通過對不同時期影像的對比或與相關規劃圖等的對比觀察,發現變化位置及變化量作為初步審計線索。⑵在此基礎上,可利用GPS 技術將位置信息導入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手持裝置,獲得對審計關注地區具體目標的專業定位和范圍信息后前往待審計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對初步審計線索進行確認,形成審計證據。⑶在審計人員獲得初步審計證據后,可利用GIS 技術的面積統計、精準識別等功能,生成非正常情況的詳細信息,提供充分的審計證據。
關于3S 技術的有機結合適用于諸多審計業務中,如審計違規開發利用土地等問題。審計人員可從有關部門獲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隨后利用RS技術獲取土地利用現狀圖,通過總體規劃圖可獲得計劃建設用地的相關地理信息,而土地利用現狀圖則反映了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建設用地的實際情況。將二者運用GIS 技術進行疊加分析和空間相交分析,獲得諸如非規劃區域的實際遙感圖像顯示為新開發區域或未批準建設區域違規施工等現象的疑似違法地圖斑,GIS 的使用可保證審計線索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隨后,為進一步獲得審計證據,審計人員可利用GPS 技術將位置信息導入手持裝置,前往現場驗證違規開發利用土地現象是否確實存在。驗證完畢后,審計人員可再次利用GIS 技術,通過該技術的面積統計功能,輸入違規用地的相應關鍵坐標點,導出違規用地包括具體面積在內的詳細信息,提供直接審計證據。
為應對大數據時代下被審計單位海量的數據,審計人員有諸如網絡爬蟲、Excel、SQL 和3S 技術等多種大數據技術可供使用,善用這些技術可幫助審計人員應對不同種類的審計業務,并在審計程序中的各流程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審計單位應正視大數據時代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積極培訓審計人員掌握多種大數據審計技術,以期對解決各類審計難題做到游刃有余。
注釋:
①王文清,姚巧燕.大數據技術對稅收風險管理的影響與國際借鑒[J].國際稅收,2019,(09):67-70.
②王向東,王文匯,王再堂,黃瑩.大數據時代下我國稅收征管模式轉型的機遇與挑戰[J].當代經濟研究,2014,(08):92-96.
③葛寶山,董茗堯.大數據技術何以促進大學生精準就業[J].人民論壇,2019,(17):104-105.
④胡鍵.大數據技術條件下的城市治理:數據規訓及其反思[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1(05):53-59+237.
⑤霍媛媛.以大數據技術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J].人民論壇,2019,(25):54-55.
⑥湖北省審計學會課題組,陳智斌,張妍,胡驚雷,王運雪.大數據技術在審計全覆蓋中的應用研究——以湖北省醫保審計實踐為例[J].審計研究,2018,(01):11-15.
⑦王思齊.大數據技術在現代企業審計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17):200.
⑧封智韜,王文健.大數據在消防審計當中的應用[J].消防界(電子版),2019,5(10):13+15.
⑨鄭瑞娟.大數據分析技術在財險審計中的運用[J].時代經貿,2019,(1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