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軍,濮元生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工程分院,江蘇 南京210000)
近年來,我國對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高度重視,尤其是高規格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并下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將教育信息化提升到全新的戰略高度,要求逐步實現所有專業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這對當前的人才培養提出新的挑戰。學生如何及時應對復雜的社會問題,如何轉變觀念迎合市場需求,課程資源建設則是其中重要一環,基于現有課程資源的利用和數字資源的有機結合,引入問題導向機制,從多維視角構建課程資源系統,將是新時代職業院校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PBL”,譯為基于問題的學習。該模式是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 Barrows 于1969 年首創的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模式,最早應用于醫學教學①。旅游專業學生對專業充滿好奇,雖有較強的求知欲,但是理論基礎薄弱。必須因材施教,通過專業課程引導,借助社會現象和熱點話題,通過小組探究,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主動性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在《旅游心理學》《旅行社計調業務》《旅游酒店管理》《旅游禮儀》等課程,要突出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資料收集、調查處理、報告撰寫以及最后的PPT 展示,都要發揮每個學生的才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②。
課程資源就其分布的范圍、形式、來源、功能、性質等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③。一般包括教科書以及其他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等;學校外的各種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涉及酒店、旅行社、景區、會展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是現代科技成果與網絡信息類課程。旅游類課程資源涉及面廣,課程資源類型更是類型多樣,僅僅依賴課堂的教學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對旅游類人才培養的需求。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多樣化的課程資源成為擺在師生面前的重要事項。
首先,旅游管理類教材更新頻繁,但核心內容缺乏系統性的要求,尤其是對職業院校學生必備的專業素養認知不足,頻繁的教材出版和不成系統的教材核心導致教師授課過程無法系統深入。其次,教師過多地依賴教材,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利用不能滿足現實發展的需求,教材的更新速度無法及時應對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新問題、新現象、新矛盾不斷涌現,而教材的內容則很難與時俱進,加之二次開發不足,導致學生對教材的興趣降低。最后,許多教師直接采用教材所配備的PPT 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缺乏對教材內涵、教材資源、教材素材的深度挖掘,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關注“問題”,解決問題。
目前,很多校外的課程資源與校內的課程資源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很多職業學校對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還十分有限。比如對酒店實習、旅行社見習和景區會展等實習的重視程度不足,與這類企業機構的長效聯系機制未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校企深度合作項目以及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的命運共同體還未形成。更為關鍵的是,校外資源與校內課程資源的開發不能形成有效銜接,實習的內容與教材所講授的不對應,現實“問題”遠遠比書本上或教師講授的更加復雜。此外,廣闊的自然資源還遠遠沒有被開發和利用。
“互聯網+”時代,融合了傳統紙質教材與數字化教學資源融合,將成為課程資源建設的新趨勢。網絡化資源不僅包括網絡課堂,更多的還是與專業相匹配的網絡化信息的關注。目前較多的是借助網絡課堂,融合各種信息網絡技術,將真實的學習課堂上要用到的各種材料集中到網絡平臺中,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學習,借助網絡平臺將教材的知識數字化、立體化、形象化。我們調研發現,僅僅是依托網絡平臺進行數字化教學遠遠不能滿足現實發展的需求,還要依托更多的網絡科技成果和網絡資源作為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途徑④。
在各科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的問題特征。一個符合要求的問題應該具備現實性、復雜性、開放性,即是社會現象,又是專業需求,并通過團隊協作可以解決,因此,要提高教師對各類課程資源“問題”的關注。此外,部分問題的提出還具有延續性,要與時俱進。比如,在進行旅游地理教學時,結合每年出現的不同旅游現象和熱點話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游客行為、旅游開發對社會的影響等,保持問題的及時更新,使每屆學生都感覺新鮮、有趣。因此,基于PBL 視角的課程資源開發要做好校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與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銜接,做到“三位一體”,保證課程資源建設的有效性和實用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圖1)。

圖1 “三位一體”的開發思路
1.從現實問題入手,樹立科學系統的課程資源觀。從職業院校培養的現狀問題入手,樹立科學系統的課程資源觀,這是我們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目的與價值的取向問題。同時,教師與學生均要理解科學系統的課程資源觀。教師要充分利用科學系統的課程資源進行現代化教學,學生在現代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背景下,更有效、更主動地學習,這是最根本的出發點。在目前職業院校旅游課程資源體系還不成熟之時,要結合現實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導廣大教師通過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來理解課程資源,加強“三位一體”的整體協調性開發,提升綜合效應。
2.從解決問題入手,建立有效的課程資源銜接渠道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是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在現代旅游服務業發展過程中,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材內容與就業崗位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教材呈現形式單一、傳播單向。而校外資源和網絡科技資源則可以彌補這一缺陷,更新快、時效性強、資源豐富,將學生思維、現實問題以及教師的教導有機結合,實現良性互動。
3.將PBL 融入課程資源建設的各環節
教師開展PBL 模式教學。PBL 視角下對教師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前,教師的角色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課堂通過教材、信息化平臺以及網絡資源的利用,讓學生提前進行準備。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找到所需的資料。在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輔助者和咨詢者,學生通過以小組為單元對相關知識展開討論和分析,幫助學生找出問題。在校外資源和網絡資源的利用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從解決問題的角度鍛煉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要有PBL 學習意識。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認識到職業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以及專業發展所需要解決的實踐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時時有問題,同時配合教師的教研工作,在校外資源和自我實踐過程中,拓展與企業、景區的聯系,加強課本知識與現實問題的有效銜接,做到理論解決實踐問題,實踐反饋理論應用。要針對本校學生提供案例支撐。加強與企業、景區的對接,積累拓展學生校外課程資源建設?;赑BL 視角的課程資源建設,注重學生對問題的關注,進而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成長。
從校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網絡課程資源構建“三位一體”的課程資源建設思路,將進一步實現“問題導向”,激發學生、引導教師,進而促進整個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PBL 理念將是整個教學的關鍵,同時教師要適度地發揮引導作用,從課本中走出去,再回歸到課本知識中來,做到校內、校外與網絡課程資源的有機結合,促進職業院校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注釋:
①王海威,王宏,申明達,等.美國醫學教育體制對我國臨床教學模式的啟示[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6,13(2):174.
②劉曉艷.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PBL)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2.
③王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多元化模式[J].教育評論,2003,(02):36-39.
④徐素軍,濮元生.高職“旅行社計調業務”課程數字資源建設探析[J].科教文匯,2017,(06):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