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明
(中交二航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武漢430000)
我國的經濟離不開建筑行業發展的支持。但是建筑行業在做出了自身貢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是極為嚴重的。城市生態環境的總體污染情況方面作為分析點,建筑所形成的垃圾是比較多的,在人類活動過程中的垃圾總量中占據百分之四十。而且,建筑耗能在我國的社會總耗能中形成了30%的占比。與傳統的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更具優勢和實際應用價值。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不會產生比較多的污染,所形成的噪聲也比較小,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和重視。
裝配式建筑往往是以“搭積木式”的造房子為主,然后將工廠流水線上的相應部分,墻體、梁、柱和樓板等零部件,合理的運送到現場中,并開展拼裝。最后,通過漿錨或者是后澆筑混凝土的形式,對其開展連接,由此形成建筑產品。在和傳統現澆筑的施工形式進行對比,存在了十分明顯的特點。比如,所運用的工期會得到縮短,所運用的勞動力也會隨之減少,進一步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質量。在以標準化、產業化和信息化的形式進行建造,在使用和管理方面擁有良好的體現。
和國外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裝配式建筑管理模式還處于不斷發展的領域中,由傳統模式逐漸朝著工程總承包的模式轉變,這在產業管理上存在了比較多的問題。現階段,很多裝配式建筑是對傳統管理模式的改進,依舊是運用了業主大包大攬、分塊切割的管理方法。在各個方面沒有關注整體利益的情況下,在設計、生產、施工和運行維護上,就難以獲得合理的協同發展。主要是源于各個主體都關注自身的利益,從最大化的立場入手,沒有關注工程的整體效益。在忽視了整體工程效益作為目標的情況下,專業不能密切結合在一起。這讓工程項目在開展建造的過程中出現了比較高的失誤率,在臨時返工或者修改設計方案的情況下,會造成工程的整體成本增加,工期項目的拖延現象時有發生。
由傳統建筑向裝配式建筑方向發展要在政策上提供引導,并關注裝配式建筑優勢驅動。技術層面上,以高校、科研院和企業開展聯合的攻關模式,對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進行完善。專業人員培訓工作應該加大力度,不管是設計院的設計人員還是現場施工人員,都要不斷進行學習,讓隊伍逐漸擴大。我們關注大型的房建工作,裝配式建筑的價值也是十分巨大的。在以工廠作為重要陣地之下,混凝土的結構、鋼結構等方面,都要以標準的設計為主,生產、施工和信息管理工作開展的作用才會得以彰顯,讓工程的運行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工程開展的時候,會對建筑形式進行對比分析。以工程質量為主,關注同一個設計的標準,并針對施工圖紙的具體造價預算進行分析和研究對比,可以展現出十分明顯的結果:裝配式建筑工程在實際構建過程中,運用的土建工程所形成的建筑造價高。但是,在裝飾、采暖等環節上,所形成的造價是比較低的。以工程的整體造價入手分析,裝配式設計也比較高。我們對傳統的建筑工程進行分析,造價蘊含了直接費用、間接費用、規費和稅金等。
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存在不同,材料、人工和機械所形成的費用則是直接的,間接的費用是在工程中所開展管理和監督環節所需要的。在這些費用之中,直接費用是十分關鍵的,也是重要的主體,這會從整體上對工程造價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在管理費用和利潤上面,企業就可以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入手,展現出企業核心競爭力,對其進行細分策劃,在管理中發揮出效益。針對規費和稅金,往往和市場競爭沒有存在聯系,以地區主管部門制定出相應的收取標準為主,重點闡釋的過程中,能夠把這兩個方面的工程造價影響忽略。傳統的建筑工程開展過程中,不管是所運用的材料,還是在人力和機械上的消耗,都是要以具體的實際情況為主。之后,要對其進行合理性的轉變和構建。施工企業在對管理費用進行有效控制之下,也讓施工的成本擁有降低空間。工程建設實際開展的時候,質量、進度和效益之間是擁有相互制約的作用,企業如果對成本進行大幅度的降低,就會對其他的兩個方面產生很大的阻礙。
通過裝配式建筑運用BIM 等技術,讓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得以提高。裝配式建筑產品展現出精細化的發展模式,以BIM 技術實行信息化管理體系,讓企業的生產、設計和施工等環節擁有合理的信息處理。同時,對建筑模型的協同化設計,可視化裝配,對建筑全產業鏈進行整合,結合OA 辦公系統、ERP 系統與設計階段的BIM 系統及iTWO 系統等相融合,開展全過程信息集成,讓企業的建筑工程流程得以規范,工作更加標準,提升管理水平,展現較強核心競爭力。
從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入手,裝配式建筑往往在預制構件上展現出分散的特點,大型的企業形成了PC 構件生產陣地,但是依舊是不能對施工現場和構建制作現場的距離進行合理控制。所以,在此情況下,導致運輸費用逐漸提高。對PC 生產企業的地理位置進行合理布置,然后形成良好的安排,這會在降低成本上獲得良好的支持[1]。從各個地域的合理劃分入手,在生產企業布置的過程中,可以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進行布置,以分散均勻為主。
生產企業構建穩定布置之下,讓裝配式建筑在發展上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撐。構件上擁有了提供的清晰方向,保證市場十分開闊之下,在造價控制上也會擁有參考和借鑒。關注不同地區的布置和規劃,為裝配式建筑造價工作更加全面和優質。
設計的環節會對成本產生直接性的影響,所以開展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就要關注構件生產、運輸和施工安裝。對建筑體型、結構體系等進行合理升級的情況下,關注后期的生產運輸方案,對構件具體尺寸和重量進行合理性的確定。
第一,讓構建展現出標準化的程度,這會讓生產效率得以提升,在輔助材料的用量上進行控制,現場安裝合理,在工程造價控制上也會越來越完善。第二,構建的重復率會得到全面提高。在完善設計和優化的情況下,讓構件的外形能夠統一,讓重復率得以提高。這會對構件種類實現完善控制,對預制構件廠模具的種類和數量進行適當的降低,使模具周轉的使用效率得以提升,從而使生產模具費用得以控制。對構建的連接形式進行了合理性的連接。拆分的形式選擇和連接構造會對成本產生直接性的影響。簡單的連接形式在運用的過程中會比較方便,在后期的運營上和安裝過程中也會比較簡便[2]。要對預制率進行提升。針對裝配式建筑的存在優勢,從規模化入手,讓模板和吊裝等工具的攤銷成本得以降低。對預制部位實行合理選擇的情況下,防止水平構件現澆,在腳手架的運用上得以控制。
對施工前進行全面深化。在擁有較高的效率過程中,腳架在具體運用的時候,也獲得了良好的成本控制,完善設計優化的情況下,讓構件的重復率得以提升,讓模具的周轉效率得以提高。運輸成本也是比較重要的,要在控制上給予關注。比如,從混凝土構件運輸入手,不同工作人員都要彰顯出合作意識,在有效的擺放結構之下,讓運輸更加高效。此外,在安裝上應該合理分析[3]。安裝這個重要環節,要在機械成本和人本方面合理控制,有效使用安裝技術過程中,保證成本控制工作穩定開展。最后,企業在物資采購制度方面,要建立裝配式物資管理制度,建立優質供應商平臺庫,加強物資合同和履約管理,避免發生經濟方面的損失。
國家的相應部門要從裝配式建筑計價的具體依據入手,從造價自身的實際特點分析,讓部門之間擁有聯系的關鍵點。然后,針對問題進行及時反饋,開展合理性信息共享,在完善管理的情況下,樹立新穎的造價管理理念。造價工作人員擁有自我培訓和提升的機會,比如在培訓過程中從技術學習入手,并提升自身的工作職責認識,在重點的關注造價管理工作之下,也能形成較強的能力。建筑行業要在形成了完善的標準規章制度之下,從PC 構件生產的有效標準劃分為主,展現出標準化和快速化生產的特點,對總體的成本合理控制[4]。
擁有合理的法律規范制度,會對建筑行業起到一定的約束和監督。而且建筑設計的時候,獲得明確的規劃方向和目標要求。這讓建筑行業的生產十分高效合理。而且,借助法律規劃進行造價的合理控制,明確信息內容的過程中,造價管理非常有效和健全。
綜合以上分析,從當前的裝配式建筑成本分析,其在控制方面存在了很大阻礙。裝配式建筑也會受到其制約和影響,預制構件成本所形成的直接性影響是比較明顯的。所以,對其進行合理控制,針對影響成本問題開展合理性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可行性較強的控制舉措,讓構件生產成本得以控制,最終為全面帶動建筑行業穩定運行做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