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燕;鞏成雙;方陳陳;王耀武;儲昭發
(①銅陵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銅陵244061;②銅陵學院金融學院,銅陵244061;③銅陵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銅陵244061)
隨著大學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自行車幾乎成為每位大學生的必備品。然而,每到畢業季,因為種種原因大學生對個人的專屬自行車棄之不顧,久而久之,校園里積累了大量的廢舊自行車。“僵尸車”大都經歷了時間的風霜、歲月的摧殘,不僅年老色衰,占用公共空間,阻礙綠色校園的建設和發展,更不利于發揚學生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美德。本文將圍繞如何對高校“僵尸車”進行規劃和管理進行探討。
中共央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本文將損壞的僵尸車維修后統一放置在宿舍、教學樓等地點,提供給有需要的師生有償使用,并告知他們用后及時歸還,使“僵尸車”成為可利用的校園資源;把能正常使用的僵尸車低價銷售給師生,既節約了資源又方便了他人。在響應國家綠色發展道路號召的同時,也體現了“僵尸車”的價值——資源的再利用。再現“僵尸車”的價值,實現資源再利用,極大的響應了號召,貫徹了循環經濟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符合新時代要求,實現低碳出行,響應了習近平主席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響應教育部對學校綠色發展的要求,貫徹落實國家“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創新發展戰略,有利于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快綠色校園建設。
《綠色校園創建標準》中對創建文明和諧的綠色校園做出了準確具體的要求:各大高校需“建有規范的德育設施、可持續發展和環保宣傳陣地、設有廢舊物品回收點,定點回收,定點清運、保證校園環境整潔安寧,環保達標。本文將廢棄的“僵尸車”變廢為寶,并建立統一管理制度,規范“僵尸車”停放地點及秩序,可以創造文明、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有利于綠色校園的建設。綠色僵尸車理念的提出極大地滿足了高校師生的需求,又同時與政府對創建綠色校園的標準不謀而合。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為人們所提倡。勤儉也是當代社會的內在訴求,現代文明強調珍視有限資源,提倡崇儉抑奢的價值觀。倡導推廣綠色低碳消費,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以及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可以實現資源充分利用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購買低價的僵尸車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減輕了經濟負擔。貼合新時代對中國新青年的要求,為環保經濟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培養發展綠色消費觀,走勤儉節約風尚,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學生消費水平也逐漸提升。良好的經濟基礎使得大多數學生都有能力購買一輛自行車。由于自行車的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它成為現代大學生短距離出行的重要工具。根據問卷調查顯示,31.48%的在校大學生都購買了自行車,而在畢業之際,62.96%的學生將其轉賣,11.11%的學生選擇將其帶回家,剩余的25.92%的自行車被丟棄或送給師弟師妹們,這部分自行車正是校園“僵尸車”的最大來源。在校園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師生數量逐漸提升的背景之下,校園僵尸車積少成多,回收利用率很高。
調查問卷顯示,需要出售自行車的學生中,66.67%的學生自行車并無實質性的破損、24.07%學生表示修理一下依然可以使用。就學校而言,各個宿舍門前,隨處都可以見到廢棄的自行車,其中大部分自行車雖然生銹,但是只要稍加處理,仍然可以使用,也有小部分已經損壞的車輛,但加以維修也可以使用。在調查過程中,問卷顯示98.15%的人認為校園僵尸車具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并且僵尸車屬于二手車,車主一般對車輛不抱有很大的價值回收期望,需要購買僵尸車的其他同學可以獲得廉價實惠的僵尸車,給車主增加收入的同時給購買者節省成本,一舉兩得。
大量廢棄自行車停放放在寢室、教學樓和食堂周邊,影響學校的美觀,占據公共場合,不利于對自行車的統一管理,同時也阻礙了高校文明綠色校園地建設發展。這種現象不符合政府對學校綠色發展的要求,不利于良好校園風氣的形成,不利于滿足學生對良好學習環境的需求。
為了更好地創建綠色文明校園,貫徹落實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實現學校快速高效優質發展的需要,解決校園“僵尸車”處置問題迫在眉睫。
校園“僵尸車”的處置應以學校干預為主,并考慮到車輛主人的權力和利益,二者相輔相成并相互制約。學校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干預,對“僵尸車”進行處置:
①集中整治,限期認領。學校專門制定《校園車輛管理辦法》,要求所有擁有自行車的在校生將車輛停放在指定地點,并在每年的畢業季,通過提前張貼公告、海報、班級通知、網絡公告通知等多種途徑要求畢業生在離校前處理好自己的自行車,無論是選擇轉賣還是贈送,確保每一輛自行車都有其在校的主人,并將自行車停在學校規定的停車處。
②強制拖離。對于在規定時間內沒有認領以及沒有停放在指定地點的自行車輛,學校有權強制拖離并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處置,比如變賣或征用。
成立校園“僵尸車”處理平臺,由學生負責運營。校園“僵尸車”有兩種來源:一是沒有限期認領、由學校統一處理的自行車,二是學生丟棄或變賣的自行車。自行車由校園“僵尸車”處理平臺回收后統一進行處理:
①對可以繼續使用的車輛進行登記,并把車輛相關信息掛在校園二手交易平臺、QQ 群和貼吧上,有需求的在校師生看到各種二手車信息后可以進行購買或租賃。對賣方來說,幾乎不需要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找買家就可以賺取一定利潤;對買方師生來說,也可以便捷的獲取實用價廉的自行車滿足自身的出行需求。
②對于沒有回收利用價值的自行車,“僵尸車”處理平臺可以與廢品回收站合作,要求其定期來校回收。
除了采取盈利方式處理校園僵尸車外,還可以將其變廢為寶,具體來說,有以下兩種途徑:
①將部分“僵尸車”打造成校園公益車:對拖移至停車場集中停放的“僵尸車”,在公告期滿仍不接受處理或無人認領的車輛,依學校處理僵尸車的規章制度,直接征用為校園公益車,將僵尸車進行維修、改裝、統一噴涂后進行編碼、上鎖,然后重新投放到校園,服務校園師生。師生只需微信掃碼、交押金后即可免費出行,出行結束停放到校園指定位置,然后退回押金,真正實現將使“僵尸車”變為可利用的校園資源。
②將“僵尸車”進行捐獻。由學校組織成立“愛心車庫”,動員同學們將自己閑置廢棄的僵尸車捐獻給學校,學校統一進行處理后將車輛捐給所在地區的愛心慈善會。通過公益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的愛心意識。
校園“僵尸車”的處置問題是每所高校都面臨的難題。文章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導,本著資源節約、變廢為寶、服務師生和綠色出行的原則,以學校和學生為主導,提出了校園僵尸車規劃與管理的幾點措施,希望借此改善校園環境,也能為廣大師生出行提供方便,同時還可以培養在校師生的資源節約意識和綠色出行意識,為創造文明和諧有序的校園環境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