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萬海英 潘宏偉
目前,關于體育公園沒有統一的概念。佛·阿·戈羅霍夫、勒·布·倫茨在《世界公園》一書中提出:體育公園是建設在美麗的園林空間中,包含運動場地、體育器材以及在這些場地進行的體育訓練活動、競技比賽和體育表演,吸引廣大群眾來此健身娛樂、放松休息的公園。徐政榜在其碩士論文《天津市體育公園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中將體育公園的概念定義為:體育公園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體現城市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生態、衛生等標志性、功能性,以體育運動為特色,服務全民健身為目的的多功能復合型活動場所。從中可以看出,雖然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體育公園的概念做了定義,但都存在著幾點共性的要素:一是具有較多的體育健身設施,以進行體育活動為主題;二是具有使人親近自然的空間環境;三是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古希臘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古希臘人對奧運會的選址非常重視,他們將體育場建在空氣清新、植物茂盛的奧林匹亞,可以看出古希臘人在選擇城市體育場地建設方面遵守將體育場建設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公共體育鍛煉設施則是選擇設立在靠近居住區的地方,這是體育公園的雛形,只是當時還沒有明確的概念。
19世紀中后期,美國將公園與體育結合起來,建成了著名的紐約中央公園,在園內活動的人絡繹不絕,這就展現出了體育公園的極大魅力。在同一時期,英國為了滿足大眾對體育場地的需求,建設了大量的“活動公園”,以便人們進行體育活動。
我國體育公園發展的較晚,現有的體育公園多數建設在2000年以后。隨著我國不斷的深化改革開放、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加之我國相繼頒布了“全民健身”“健康中國2030”等一系列的政策,人們的健康觀念增強。21世紀初是我國體育公園發展的迅猛時期,但只是總體數量上的發展迅速,就全國而言,我國各地區的體育公園存在著發展的不平衡問題。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增長,休閑體育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而運動場地的不平衡不充分已成為當今制約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發展體育公園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傳播體育文化和普及健康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僅能夠展現出城市積極、健康的活力,還能為城市今后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1.大眾體育賽事的驅動。近年來,黑龍江省對全民健身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每年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大眾體育賽事,比如在富錦市舉辦的“象嶼集團”富錦農業半程國際馬拉松賽事、在同江市舉辦的中俄跨境1+1馬拉松比賽、舉辦黑龍江省“全民健身日”慶典活動、舉辦黑龍江省徒步大會等等體育賽事,包含以冬季冰雪、夏季水上、戶外健身、徒步登山為主題的體育賽事活動。通過每年舉辦的各種體育賽事,“健康龍江”的理念深入人心,人們追求健康的意識逐漸普及。
2.深厚的體育文化內涵。體育公園是城市向外部展示形象的窗口,通過宣傳、積極普及體育運動知識,塑造城市精神面貌和表達城市文化素養,彰顯出城市獨特的文化的魅力。體育公園還是城市體育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城市的人文價值取向和文化內涵。
從現代競技體育來說,黑龍江省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的優秀體育人才。如里約奧運會女子單打金牌獲得者丁寧,中國女籃的象征人物苗立杰,我國的蝶泳女神焦劉洋以及我國乒乓球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大滿貫選手孔令輝等一批優秀的夏季奧運會冠軍,也有以我國第一個冬奧會冠軍獲得者楊揚,在平昌冬奧會中獲得我國唯一一塊金牌的武大靖,我國女子短道速滑的傳奇人物王濛等為代表的冬奧會冠軍等等。可以看出,黑龍江省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的競技體育人才,這樣優秀的成績足以讓黑龍江省人民感到驕傲。
在傳統體育文化方面,黑龍江省少數民族眾多,有著豐富的傳統體育文化資源。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可知,黑龍江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多達100余項,這些傳統體育項目既帶有競技特性,又極具觀賞特性,每一種傳統體育項目都蘊含著其民族優秀的文化內涵,都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濃厚的體育文化底蘊為體育公園的發展奠定基礎。
1.氣候兩極分化嚴重。黑龍江省屬于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漫長,氣候兩極分化嚴重,而體育公園屬于室外場地,在漫長的冬季,人們在室外停留時間減短,這就導致體育公園的利用率將會低于南方城市。冬季極寒的天氣,也會使體育公園內的健身設施極易損壞,使用壽命明顯降低,增大了體育器材維修的成本。
2.經濟因素的制約。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是“十三五”期間全國經濟增幅最緩慢的省份之一,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的不景氣,就導致政府對體育公園的建設投資大幅減小,這也嚴重制約了黑龍江省體育公園的發展。
3.復合型人才缺乏。近年來,黑龍江省人才流失現象極為嚴重,而體育公園的經營和管理既需要懂得體育知識,又要擅長體育經濟、體育管理和體育產業等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黑龍江本省高校培養這種復合型人才數量較少,而這些人才在選擇就業方面更傾向于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的南方城市,這就導致黑龍江省極度缺乏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1.國家戰略的驅動。2016年以來,國家相繼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文件,在文件中都提到了發展建設體育公園的問題,明確指出了城市的公園應該朝著體育公園的方向發展,為大眾健身提供必要的運動場地。2016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黑龍江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在此文件中指出,到2020年“健康龍江行動”要取得顯著的成效,使全省人民普遍養成健身的習慣,有效改善人民的健康指標,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體質的人群提供差異化的全民健身服務,初步形成城市“15分鐘健身圈”,實現各市、縣、鄉鎮、村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全覆蓋。由此可以看出,通過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引導,為黑龍江省體育公園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2.全民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在國家對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和“健康中國2030”等各種政策的大力宣傳下,全民健身的熱潮和市民價值觀的的改變推動著體育公園的快速穩定發展,群眾也逐漸真正地意識到強身健體的重要性。近年來,通過黑龍江省舉辦的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體育賽事,最大程度地激發市民的健身熱情,促進大眾體育的蓬勃發展,為體育公園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體育旅游市場的開發。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在該《意見》中第七項提出促進產業互動融合,大力發展體育旅游。黑龍江省擁有得天獨厚的冰雪體育旅游資源,在政府大力推進體育旅游的政策驅動下,體育旅游產業必將成為黑龍江經濟突破當前發展瓶頸的新“增長極”,這也使得黑龍江體育公園的發展迎來新的機遇。
1.資金來源單一。城市體育公園的公益性質就決定了離不開政府的資金支持,從前期的基礎建設到后期的運營,以及在運營過程中所需要的設備維護和改進、管理人員的薪資等都需要有充足資金保證,而這無疑會給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在政府投資有限,大眾體育需求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體育公園的經濟壓力得不到有效的解決,這無疑成為制約黑龍江省體育公園發展的最大障礙。
2.宣傳力度不夠。由于體育公園在南方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開展較早,政府和大眾對體育公園的認知度比較高,而黑龍江人民對體育公園的功能了解不全面,部分民眾尚未聽說過體育公園的概念,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體育公園的建設與發展。
體育公園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對其發揮的作用,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做好頂層設計工作,體現出政府的主導作用。體育公園的經營者必須積極學習國外和其他省份先進的經營理念,在政府部門的宏觀管理之下,依據相應的法律規定,合理配置各種資源,發揮資源效能的最大化,讓體育公園真正發揮其健身、休閑娛樂等功能,促進城市體育公園的健康、綠色、協調發展。
調查發現,目前很多體育公園存在著健身實施和場地得不到及時的維護,健身器材出現損壞時無人管理的現象,導致部分健身器材失去原本的功能,造成資源浪費的結果。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和反饋機制,使市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能夠及時地向有關部分進行反饋,管理人員應及時做出回應并積極解決反饋的問題。這樣才符合建設體育公園的初衷,為體育公園的長久運營提供保障。
體育公園的建設布局,應該始終堅持“方便群眾”的原則,結合城市行政區的劃分,結合市民居住的分布情況和交通的便利性,來規劃體育公園的選址,初步形成城市“15分鐘健身圈”的布局。體育公園規模的大小也要根據實際進行制定,避免面子工程、資源浪費的現象出現。
加快黑龍江省體育公園的發展,是符合全民健身的發展趨勢。運動場地的建設是全民健身的基本保證,作為群眾身邊的運動場地,體育公園的健康發展對于實現“健康龍江”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應大力建設體育公園,不斷完善城市公共體育的基礎配套設施,提升大眾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從而推動我國實現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