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學敏 蔡用海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居環境質量,目前已成為我國城鄉建設的主旋律,新農村建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要求,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指明了方向。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深入學習各省的成功經驗,多管齊下徹底改善農村臟亂差現象,讓“綠水青山”真正走向“金山銀山”,構建多樣化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發展新格局。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要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任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問題,更是順應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的必由之路。
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水口山鎮舂陵村,新近由燕形、紫山、清水三個村合并而成,從地圖上來看,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舂陵水匯入湘江前連轉的兩道河灣的其中一道之內,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納湘南靈秀,攬盟山風光。舂陵村是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村內以種養殖業為主導產業,農業仍為傳統農業,該村計劃近期3~5年打造成為集生態、文明、旅游、度假為一體的花園式村莊。
通過近些年的新農村建設,舂陵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一些改善,小村莊一片祥和的景象,引入了一些農莊、民宿等投資者的建設,在景觀建設方面、住宅建筑建設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具體成效來看,還有一些問題和措施還需要改善。
農村景觀是自然環境與人類文化高度結合的綜合體,更加注重村中居民的生活和生存的需求,隨著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快速推進,在建設過程中也難免出現了一些問題。
1.缺乏整村景觀規劃設計。舂陵村是由三村合并而成,雖然有一些村莊總體規劃的想法,但是缺乏詳細調研,沒有和具體實施相銜接。如住宅區、農業區、商業區等功能分區不明確,道路體系不完善,基礎設施差,缺乏配套設施等,造成了景觀的破碎化。
2.缺乏有效園林設計。舂陵村有豐富的植被資源,土地資源、小溪荷塘及舂陵河的水系資源。例如觀花植物有:茶花、桃花、梨花、夾竹桃、海棠花、油菜花、馬纓丹、桂花、玉蘭花、荷花、月季、木芙蓉等;觀果植物有:黃桃、梨樹、楊梅、桃樹、柚子、枇杷、橘子、板栗等;其他可利用的景觀植物有:竹、紅繼木、松樹、柳樹、苦楝、石楠、香樟、含笑、杜英等;植物散落村各個角落,山體保持原始生態,生長無章,無園林設計,現有植物也未能形成規模景觀。雖有一些農莊主在投資莊園上有部分改善,大多只是針對承包地有一定設計,對于整體村莊的規劃設計還有待提升。
3.村內缺乏基礎設施的建設。舂陵村是自然村落,占地面積大而寬廣,民居分布不均,道路系統多為“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原生態小徑,缺乏有序的交通組織系統,與外界交流不便;同時因多以民居生活建筑為主,缺乏基礎的衛生系統,例如垃圾桶、垃圾收集站及處理站、污水治理站、公共衛生間等;在以鄉村農作的生產生活為主的村落中,缺乏便民設施,如:路燈、休閑座椅、健身設施及圖書館、衛生所、兒童娛樂場、商超等。
4.村民環境保護意識薄弱。舂陵村內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常住居民多為老人和留守兒童,對新農村概念、內涵并不理解,缺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村莊的生活垃圾、污水、廢棄物等缺乏處理,對生活環境、水源和農田造成污染,對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有一定的影響,導致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如村上祠堂前的水塘,生活生產垃圾及死魚沿塘邊漂浮,無治理,水質遭到嚴重破壞,也影響景觀環境和生態。經村民走訪調研及和村支書交涉,也希望能有專業團隊給與建設性意見及建議。
舂陵村是三村合一,歷史近百年,目前村內建筑年代多樣,建筑結構多樣,有近百年古宅,也有新砌住宅,缺乏整體的規劃和設計。
1.古建筑保護意識薄弱。舂陵村現有古宅若干,因年久失修,有些早已坍塌,青苔遍布廢墟,甚至有的建筑僅剩圍墻,故無法統計具體古宅數量。現有保持基本建筑結構的古宅也已年久失修,早成危房,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就古宅本身而言,大多是明清時期修葺,具有反映當地村落風土民情的歷史考證價值,同時也是較為集中的古村落群,應建議加以修繕或保護。但當地群眾對于古宅修繕保護的理念沒有太多認識,村內也是老人和留守兒童居多,大多重視物質上的追求。群眾的觀念也有待更新。
2.新建筑景觀凌亂。在舂陵村中散落的現代民居基本是由村民自主建設,新建的建筑樣式風格混亂,有的是裸露磚體的外墻,體現“原始”感,有的是墻身貼上外墻瓷磚、安裝了金屬門窗,盲目追求“現代感”,現代建筑元素隨意組合搭配,喪失了農村建筑的實用性和建筑韻味,絲毫沒有地域文化特色。建筑的外立面顏色也沒有得到統一,有些顏色艷麗與周邊的環境很不協調。
1.舂陵村景觀改善建議。舂陵村的景觀設計首先要規劃先行,科學實施村莊建設規劃,應充分考慮村莊現有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歷史文化、自然條件、民俗傳統、村民的生產生活習慣,以美觀、便利、生態為原則,結合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把村民生活、農業生產及農村生態環境作為一個有機的區域生態系統,統籌安排,徹底改變村容村貌,分區設計,做出優秀的景觀作品;其次要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意見,在村莊的景觀空間格局、村莊聚落的空間布局、土地的利用分類等方面,盡力保護鄉村景觀的完整性,滿足村民生產、生活需求;還需注入一些創新設計,進行設計時在不損害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加入貼合現代人生活的設計元素,給村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例如全村光纖覆蓋,植入智能化設計概念;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建設衛生所、商超及娛樂健身場所等;完善農村各級道路結構,強化通村公路與已有國道、省道、縣道等主干道路網點規劃協調統籌,設計公交站點和停車場。并在合適的位置規劃好鄉村客運站,實現城鄉客運一體化。綜合開發利用各種清潔能源,例如風能、太陽能、沼氣能、小水電等。最后從建設經費出發,設計時要注意經濟合理性,鄉村景觀植物選擇要以鄉土植物為主,兼顧經濟價值植物,發揮本地特色,因地制宜,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兼顧農村田園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編制村莊綠化規劃,推進鄉土綠化景觀。村莊綠化應充分利用村莊的閑置土地如荒坡山溝、坑塘水渠等整治疏浚后植樹造林、濕地恢復,保護和修復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在形成景觀效益的同時,增加旅游觀光功能,降低成本。
2.舂陵村居住環境改造建議。建議舂陵村重新規劃居住區、公共活動區、景觀區、服務區,針對舂陵村現有建筑零星散落的情況,集中改建新農村民居,統一規劃設計符合當地村民生活習慣的建筑格局,并統一規劃建筑外觀,形成集成式街區式景觀。同時,根據生活生產需求,開發集生活、養殖一體化的鄉村別墅,這樣不但能提升舂陵村對外形象,更能整合資源,提升服務。另外,對公共區域,也可以集中規劃景點。如祠堂、古宅,可以充分發掘其歷史,傳奇故事等,亦可請專家鑒定其價值及保護的可行性;對于古宅的改造,應聘請專業古建筑修復團隊進行緊急搶救,對可以加以景觀再造的,進行修舊如舊的恢復,對于不可挽救的,進行改造式設計,使舂陵村盡力保留原始的風貌,不失古典的韻味。
要切實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目標和任務宣傳到每家每戶,使得他們懂得新農村建設的意義,加強公眾維護村莊公共環境的意識,鼓勵村中居民在村莊生態環境規劃、管理過程中積極參與,為建設和諧美好新農村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時,要積極識別或重建當地特色,加大力度對現有的特色景觀進行保護,有利于維護生態景觀質量,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造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宜居鄉村。
舂陵村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難免會有困難和挑戰。對舂陵村新農村建設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以供村莊新農村建設者們參考,希望能建設出具地方特色的新農村,讓村中百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