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祥偉
推進我國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正視國有企業管理現狀問題,完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打造和諧、良好的企業環境氛圍,優化企業管理職能,創新企業文化與管理戰略,讓員工在溫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工作,從而有效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本文將簡單分析國有企業管理問題,并綜合探討解決方案。
據調查了解,當前大多數企業對管理制度創新問題缺乏應有的重視,沒有根據時代發展需求和本組織的發展目標制定適宜的企業管理制度,未曾細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行政管理和文化管理等各項重要管理制度。此外,雖然也有不少企業設有管理制度條文,卻明顯缺乏可行性,未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統,獎罰力度不足。
和外資企業相比,我國企業內部管理模式還相對陳舊,依然習慣使用硬性管理模式,忽視了員工的感受,沒有結合柔性管理模式,管理效率低下。同時,不少企業管理模式與文化管理發生斷裂,不是特別注重調節員工之間的矛盾,導致部分員工經常發生沖突或者出現勾心斗角問題,不利于構建齊心協力的企業團隊。另外,由于部分企業不重視創新,所以難免會墨守成規,不重視技術創新與戰略創新,嚴重阻礙企業的進步與發展。
從整體上分析,企業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還有待提升。部分管理人員受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在工作中墨守成規,“只按照傳統制度辦事”“唯上級命令馬首是瞻”“唯利是從”,不與其他同事進行交流,不注重加強組織凝聚力,這樣很容易導致人心渙散。
提高國有企業管理效果,促進企業組織的良好發展,解決當代企業管理問題,必須結合時代發展特色和企業經營目標,構建科學可行的企業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管理系統。在具體制定過程中,首先,應對全體員工進行問卷調查,咨詢員工的意見,根據調查結果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其次,應根據不同崗位調整制度條文,量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黨建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文化管理制度,確保企業管理制度能適用于不同崗位工作人員。再次,要不斷優化企業管理方案,結合信息時代發展特色構建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以便于及時收集和了解企業組織活動信息,并通過分析信息來制定最佳管理方案,全面提高管理效果。另外,國有企業應正確認知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根據本組織的綜合實力和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完善企業管理制度,針對投資風險、融資風險和其他風險制定可行的管理方案,從而有效確保本企業的穩健發展。
為順應21世紀的發展趨勢,必須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因此,首先要提升企業管理戰略高度,全面優化企業管理策略,轉變傳統管理模式,積極融合以人為本理念,促進柔性管理與硬性管理的有機結合。企業不僅要嚴格執行本組織規章制度,明確各種工作紀律,而且要尊重全體員工,為員工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發揮組織文化的柔性管理作用,以此培養員工的歸屬感。簡而言之,企業組織應重視創建人本主義文化,努力增強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從文化角度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從哲學視角來看,人本主義文化的實質是組織在企業管理工作和制定各種規章制度的過程中,均需要以人為承載體來生成和諧的文化觀念。因而,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對全體員工進行柔性管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必須全面發展人本主義文化,充分發揮文化創新的作用,從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和物質文化載體入手,積極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大力推進企業文化創新,及時糾正部分員工偏離企業文化發展模式的思想意識和行為,這樣方能激發全體員工的情感共鳴,不斷增強企業文化的實用價值,綜合培養員工對本企業的歸屬感。例如,某國有企業就一直保持和發揚“誠信、務實、高效、創新”的企業文化精神,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無論是進行物質產品生產、加工與創造以及施工建設,還是制定規章制度或者開展企業文化行為活動,均以人為承載體來生成和諧的文化觀念,從而營造了和諧的文化氛圍,有效加強了本組織的凝聚力,使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與文化修養得到了全面提升。
其次,企業組織應堅持與時俱進理念,鼓勵全體員工積極參與企業文化創新活動和企業管理活動,以此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內在潛能,使全體員工在活動中不斷增強對本企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與此同時,企業應注意協調人際關系,處理好員工之間的矛盾,滿足員工的需求,讓全體員工在工作中能夠保持愉悅的心情,發揮個人價值,追求職業理想,使員工對本企業組織產生強烈的歸屬感。
再次,國有企業應注重加強技術創新,結合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與創新理念,充分借鑒發達國家成功企業的經驗,引入新技術,對之前的技術設備進行替換、更新和改善,努力研發中國獨有的品牌,為企業組織的創新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另一方面,企業組織應著重創新戰略管理模式,基于創新理論視角,不斷優化企業管理戰略機制,提高企業管理戰略,細分戰略管理層次。從整體結構來分析,企業管理戰略主要分為三大層次,分別是總體戰略、部門業務戰略和職能戰略,這三層戰略互相作用,彼此關系密切。其中,總體戰略又名“公司層戰略”,該戰略主要是給予企業經營管理目標,制定戰略政策,整合所有資源,優化財務管控結構與組織結構,使企業經營活動互相支持、互相協調。部門業務戰略通常會將責任落實給部門主管和經理,同時,將企業戰略所涉及的目標、發展方向與措施具體化,輔助本企業制定可行的經營管理戰略。職能戰略主要涉及到了企業內各職能部門,如財務、營銷、人事、生產、研發、信息技術等,創新企業職能戰略,必須落實各部門的任務,做好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工作,為其他各級戰略服務,不斷提高組織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各職能部門的主要任務不同,關鍵變量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制定職能戰略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企業組織的協同作用,確保各項業務的有效銜接,努力推動業務創新,實現統一化內控目標。而且,企業應重視做好戰略選擇工作,準確分析戰略杠桿,通過財務預算準確判斷戰略機動性與相應的利潤回報,辯證分析戰略五維變量之間的關系。目前,戰略杠桿的平衡與否頗受目標市場、產品、價格、銷售渠道與銷售促進的營銷,在分析和選擇戰略的過程中,應準確定位目標市場,確保產品質量,合理制定價格,并注重創新價格策略。除此之外,企業組織應分別做好總體戰略、業務單位戰略和職能戰略創新與分析工作,其中,總體戰略選擇特指精選企業發展戰略、穩定管理戰略與收縮戰略;業務單位戰略選擇是根據業務成本和競爭態勢設計科學的成本管理戰略、差異性戰略與集中化管理戰略;職能戰略則包括市場營銷戰略、產品開發與研究戰略、生產經營管理戰略、財務戰略和人力資源管理戰略。
推動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全面優化企業管理方案,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因而,國有企業應重視全面做好人才培訓與開發工作,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培訓講師應結合信息時代的發展特征,制定科學的人才培訓與開發管理方案,充分利用網絡工具開展遠程培訓、微課培訓和在線培訓活動,明確人才培訓目標,根據員工職業選用最佳培訓課程,努力促進培訓與開發一體化。信息時代背景下的網絡培訓已經非常普遍,培訓效果極為良好。員工能夠通過國際互聯網或者是本組織局域網進入在線課程,受訓員工既可以獨立聽課也能夠通過網絡與培訓講師實時互動。而且,在線課程常常與培訓講師所引導開發的課程配合使用,受訓員工可以目睹實際操作演示。據調查了解,“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網絡培訓所帶來的時間、地點和項目的靈活性吸引了經常必須在學習、工作和家庭之間尋求平衡的員工,這種培訓模式在虛擬課堂上利用一切先進的技術手段將知識與技能有效傳授給員工。虛擬課堂也可以同步或者不同步進行,一般情況下,同步課堂能夠讓受訓員工和培訓講師同時進行在線學習,而不同步的虛擬課堂允許受訓員工和培訓講師在不同時在線的情況下進行學習。此外,培訓講師應重視提高人才培訓與開發管理戰略,發揮該項管理工作的積極作用,通過有效培訓與開發活動全面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與文化素養,激發員工的創新潛能,培養全體員工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應重視創新人才激勵制度以激發人才的創新潛能,在人才激勵工作中,應著重促進物質激勵與情感激勵的有機結合,不僅要滿足員工的物質需求,改善薪酬福利待遇,為員工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而且要從情感角度出發,構建更完善的激勵制度,不斷提升人才激勵工作的活力。
綜上所述,推動國有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必須正視企業管理現狀問題,健全企業管理制度,加強技術創新,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在引進新技術的同時努力研發中國品牌技術;優化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改善資產管理結構;創新企業戰略管理模式,不斷優化企業管理戰略機制,提高企業管理戰略,細分戰略管理層次,做好各種戰略分析工作;發揮文化創新的作用,大力推進企業文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