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樁 張新剛 劉大福 張 娟
伴隨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面開展,采油氣生產企業以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為核心的“油公司”改革工作已經進入關鍵階段,油氣田生產企業進入了新的歷史機遇期。如何提升采油氣生產企業的效益效率、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尤為重要。績效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保障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及人力資源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提升本單位的績效管理工作。
采油氣生產單位采用的績效考核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國企特色,績效指標體系不夠完善、設置不科學,對待全員績效業績考核不認真、不到位、不精準,有的部門按照臨時制定的年底獎金考核兌現辦法進行獎金分配,拋開績效考核結果,存在“兩張皮”的現象;有的部門考核,存在“老好人”“大鍋飯”現象,考核效果達不到預期,不能有效地反映實際情況。因此,提高油氣田企業績效管理的工作水平對于提高工作效率、激發員工積極性有著重要的意義,也能夠為油氣田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績效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種有效手段,它包含計劃、評估、溝通、改進、應用等環節。油氣田企業受國家能源供需關系和國內資源自給程度降低的大環境影響,績效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將組織目標進行科學的分類分級的劃分,落實到每一位員工,是績效管理能夠發揮作用的關鍵。但是,目前油氣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1.績效目標不夠明確。一是指標籠統,缺少個性指標,沒有同單位或個人的職責、業務特點結合,指向性不明確,沒有做到分類設置。二是指標難于量化,不具備橫向對比性和縱向對比性,不利于改進計劃的制定和績效的循環改進。三是員工與上級目標的匹配度低,沒有形成價值共同的理念,不利于員工自發的績效提升。
2.績效評價標準模糊。一是缺少過程性評價,無法發揮績效的導向作用,也無法保證組織和員工績效目標實現的質量。二是定量評價標準過少,對評價的公平性、公正性是一個挑戰。三是評價標準的制定大多由各部門制定,標準中多是約束他人,約束自己過少。
3.績效意識不強。一是考核者對績效認識不夠,在績效考核中,考核者大多抱有怕得罪人心理,“老好人”思想較重,績效考核流于形式。二是個別考核者考核立場不公正,將考核視同為權力釋放,肆意而為,失去考核的公正性。三是被考核者績效的作用認識不夠,忽視了績效對提升個人的作用,認為考核是整人、扣錢,對績效管理存在抵觸心理。
4.績效溝通缺失。一是缺少在目標制定環節的溝通,造成被考核者對目標的理解出現偏差,偏離組織目標。二是缺少在考核中的溝通,考核中只提出發現的問題,考核者和被考核者沒有就改善問題制定提升計劃。三是缺少對考核后續提升的溝通,沒有對存在問題的改進情況進行跟蹤,績效沒有得到改善。
1.爭取企業主要領導的支持力度。主要領導重視績效管理對引領油氣田企業各項業務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理解考核指標的目的和意義,靠前掌握生產經營動態,發揮好服務、監督和管理職能作用。加大對考核指標的統計、分析和監控力度,切實做好對油氣產量、利潤目標、黨風廉政、安全管理等業績指標的分類管理與考核工作,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溝通聯系,了解考核政策的調整變化,為確保責任指標的完成提供保障。各基層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籌劃,全力推進,要把業績考核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強化考核工作的組織實施,將本單位的各項業績目標落實落地。
2.營造業績考核的文化氛圍。為成功實施業績考核工作,最大限度地激發各單位發展創效潛力,建立以業績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已經是必然要求。業績合同是目標書,更是“軍令狀”,開弓沒有回頭箭,業績合同一旦簽訂,全體干部員工一定要認真對待,按約定履行承諾。通過業績考核工作的組織實施,引導員工認同本單位的管理制度、核心理念和價值觀,使員工自覺樹立全局意識、責任意識和目標意識,逐步融入到自己的行為和行動中,推動和營造業績之上的良好文化氛圍。
3.抓好業績合同的考核落實。抓好業績合同的制簽訂和考核落實工作。各單位、各部門根據與采油氣生產企業簽訂的業績合同,層層分解落實績效指標到領導班子副職、機關科室、基層隊(站)、班組和崗位員工,逐級簽訂績效合同,績效合同簽訂率要達到100%。要認真量化指標,逐級分類簽訂年度業績合同,通過簽訂全員業績合同,把壓力和責任傳遞到每名員工,真正實現業績考核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指標主管部門對指標考核結果的審定要準確到位,正確反映各單位生產經營成果,認真履行部門管理職能。
4.完善科學有效的指標體系。為有效解決經營管理、安全生產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圍繞全年重點工作和長期難以徹底解決的問題,根據生產經營管理現狀并結合往年指標完成情況,采油氣生產企業要把業績考核作為加強管理的重要抓手,每年對指標設置進行整體統籌調整,健全完善業績考核指標體系,持續加大對發展戰略目標、重點工作任務和管理“短板”指標的考核力度,強化目標執行、預算管理和風險控制,有效促進降本增效、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等工作,不斷提升業績考核管理水平。
5.健全完善配套的考核制度。為了全面完成生產經營工作任務,合理的制度、完善的機制是根本保障。為進一步突出考核重點,避免約束和獎勵類指標對權重指標考核結果的較大影響,要結合上級部門的相關要求,從嚴控制加分扣分幅度,機關各部門全面對歸屬本部門負責的業績指標配套考核細則進行條款梳理,在制訂工作中一并對約束和獎勵類指標的加分扣分幅度進行統一調整。其中,約束類指標除安全環保、黨風廉政建設繼續保持扣分上限外,其他約束和獎勵類指標根據集團公司制訂、修訂情況和采油氣生產企業考核要求,統一對加分扣分上下限進行調整。
6.加強業績考核的結果應用。通過分級分類管理、過程考核、短板分析、精準激勵和績效薪酬掛鉤兌現,持續完善“一級管理、兩個層面、三級考核、全員覆蓋”的業績分級考核模式,明確各單位績效薪酬與月度、季度和年度主要指標的掛鉤設置,指標主管部門要準確核定各單位業績指標考核結果,體現公平公正,實行“嚴考核、硬兌現”,將單位和員工的績效薪酬與關鍵業績指標完成情況進行掛鉤,通過業績目標的分級落實確保采油氣生產企業各項業績目標的全面完成。
7.加大科技信息的攻關力度。采油氣生產企業的信息建設起步較晚,績效考核的信息化建設還比較薄弱。要實施重點人才培養工程,加大科技立項攻關力度,為增儲上產提供技術支持。加大科技人員和費用的投入。大力推進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廣泛應用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搭建人財物等統一共享服務平臺,實現集中監控、無人值守、專業維修的基層作業模式。優化對標管理體系,突出常態化對標,形成對標循環管理模式,補齊短板弱項,抓好鞏固提升,促進油田高質量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集團公司對油氣生產單位考核的變化,相關的政策和工作重點也隨之變化。因此油氣生產企業各級領導人員必須高度重視績效管理的工作,逐步完善符合油氣田生產企業實際情況的績效管理制度,加強過程管控,強化對績效評價結果的合理運用,不斷激發全體員工的積極性,為油氣田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