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清
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并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首先,這次全會是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現在,我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從國際看,世界發展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從國內看,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收官階段。今年又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覺得在這樣一個時刻需要更好地總結過去、規劃未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召開十九屆四中全會,更加凸顯了會議的特殊性和戰略性。
其次,這次全會主題重大、事關根本。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黨中央決定用一次全會就這個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是從政治上、全局上、戰略上全面考量,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歷史擔當。這既是堅定“四個自信”,毫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的政治宣示,也是統籌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定不移將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政治動員。
第三,這次全會成果豐碩,影響深遠。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決定》。《決定》最大的歷史貢獻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決定》全面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深刻闡述了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既有理論上的新概括又有實踐上的新要求,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總之,四中全會是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隨著四中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必將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優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是首次用一次黨的中央全會專門研究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
二是首次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之間的關系。
三是首次從全面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顯著優勢。
四是首次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步走”總體目標。
五是首次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劃分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六是首次明確黨的領導制度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統領地位。
七是首次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作出重要拓展和深化。
八是首次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明確為一項根本制度。
九是首次把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作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一個單獨組成部分。
十是首次在中央重要文件中強調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方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作為能源類國有企業,要堅持“國家所需、企業所向”,根據能源行業企業特點,找準工作結合點和切入點,加強黨對國有企業領導,落實國家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更好發揮能源類國有企業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要加快構建現代企業治理體系,圍繞十九大提出的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總目標,建立健全企業運行管理制度體系,不斷提升企業治理效能,為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制度保障。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必須堅持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黨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中,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通過完善制度保證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著力防范脫離群眾的危險。
只有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盡快把我們各級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工作本領都提高起來,盡快把黨和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來,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更加有效運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作為以能源開發為主業的國有企業,要求我們在公司發展戰略定位和能源項目開發中,要嚴格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采取更加環保的煤炭資源開發措施和更加高效的清潔煤電發展路徑,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治理,實現石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
作為中石化旗下骨干企業和國內最大的煉化一體化企業,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上來,不折不扣推動全會各項任務在鎮海煉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牢固樹立“在經濟領域為黨工作”的理念,按照集團公司和公司“兩個三年、兩個十年”的戰略部署,干好當下、謀好未來,奮力打造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石化基地。一是要堅持強化理論武裝,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大“兩個維護”;二是要積極面對困難和挑戰,化壓力為動力,堅定不移走高端化、國際化、區域化、差異化之路;三是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推動發展建設。要傳承以“苦干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弘揚以“求真務實、精細嚴謹、家國情懷”為主要內涵的石化傳統,為打造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石化基地作出積極貢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黨的各方面建設的體制機制。”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深度融合,實現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有機統一,推進國有企業治理現代化,促進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為決勝全面小康提供堅強支撐。要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黨委、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和職代會等五大治理主體各自的職責權限,著力解決職權邊界不夠清晰的問題,使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更加完備;要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企業章程,明確黨組織在企業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以及與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使黨組織成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機制上保障企業黨委作用充分發揮。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頂梁柱”,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國資國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在市場競爭中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求國有企業積極構建完備、科學、規范、有效的公司治理體系和企業管理制度。通過全面梳理和完善現行制度流程,建立系統、科學、實用的標準和制度體系,提高企業管理規范化水平;要改進本部和機關作風建設,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企,認真履行“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程序,確保依法依規決策;要進一步完善企業選人用人和管理監督機制,更加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和市場競爭需要;要不斷完善企業領導人員和專業人才考核激勵機制,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活力。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企業運行管理制度體系,強化制度自信、制度意識、制度創新、制度執行,不斷增強國有企業治理能力,切實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推進國企改革發展的強力效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