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蘭
作為一種簡單有效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接受。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利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嚴密的邏輯結構,還可以使學生的寫作習慣得到有效矯正,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明確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可以使文章的結構更加清晰,拓寬學生視野,這也對寫作技巧的靈活運用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義。
一、巧用思維導圖,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
研究表明,如果學生在寫作前進行有效的計劃和管理,將會極大地提高作文的效率和質量;相反,計劃沒有做好,走一步看一步的盲目式寫作,極易導致寫作內容的零亂。改變這種情況,就要拓展學生的思維,做好寫作的計劃工作,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啟發法,使學生學會細致觀察,深入理解,有所體驗和感悟。只有深入思考,學生的作文才會有話可說,才能避免空洞無物。例如寫“春天”,可以讓學生閉著眼睛去感悟朱自清《春》一文,再讓學生用某個或幾個詞分別說明朱自清筆下的春天和自己印象中春天的特點,再對二者進行比較,引發學生對春天的深入思考。高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提高,也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和相關的知識,教師僅需要引導學生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如何升華主題;升華主題又有怎樣的技巧。學生可以將技巧類作為思維導圖的重點,在寫作之前學生已經有了明確的結構,這樣的作文必將是結構完善而清晰明了的。
二、巧用思維導圖,為理解材料助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材料作文越來越多地涌現出來,這表明擁有文本解讀能力,準確理解材料意圖的能力是現代高中生必要的技能。學生準確理解材料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確文章的主旨,才能保證寫作不偏題、不跑題,確保寫作方向的正確。思維導圖的特點是形象、直觀,作文教學重視思維導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明確寫作的內容和方向,避免跑題。
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差可能表現為:無法正確審題,無法抓住材料的重難點,甚至無法準確把握命題人的出題意圖。學生答非所問,費盡千辛萬苦卻不得分。
例如某個新材料的內容是:一棵大樹扎根在泥土之中,枝繁葉茂,長得十分茂盛。被它吸引而來的飛禽走獸圍坐在它的身影下,討論自己旅行過的地方。大樹聽后也非常向往,并提出請飛禽走獸幫助它實現旅游的心愿。但飛禽走獸都拒絕了它,因為大樹既沒有翅膀,也沒有腳,注定無法遠行。后來大樹努力結出美味可口的果實,飛禽走獸吃完果實之后旅行,大樹的種子因而也被四處傳播,大樹最終實現了到世界各地旅行的愿望。
學生可以首先找出材料陳述的對象分別為大樹和飛禽走獸,教師引導學生寫下關鍵詞,最后分別以大樹和飛禽走獸的觀點和結果作為拓展點。飛禽走獸固執地認為只有擁有腿和翅膀才可以旅行,而大樹通過自身的努力,并借助他人的力量實現了到世界各地旅行的目的。學生可以以此分類,從不同的角度寫作。
三、思維導圖,材料收集的“加速器”
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為理解、學習材料助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收集材料并加以運用。一篇優秀的作文不僅需要明確的結構,還需要有完善靈活的寫作素材。思維導圖的利用,可以幫助學生更簡潔高效地進行寫作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高中階段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學生對材料的使用也更加廣泛,名言警句、典故事例,只要與文章的立意有密切關聯,都可以納入文章。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畫出思維導圖。根據思維導圖上的相關“結點”,按其邏輯順序或層次結構合理安排。如在議論文的思維導圖中,可以列出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等,并在圖中標識。甚至可以標注在某一個段落,運用哪些論據及材料或關鍵字詞。學生在動筆之前就已經胸有成竹,這更有助于在有限的時間內寫出結構完整的文章。
由于文體不同,思維導圖的結構方式也不盡相同。例如議論文注重邏輯層次、演繹推理,文學類的文章注重形象化的語言及詩化的藝術形象,學生應根據文體特點選擇恰當的思維導圖方式。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但這并不是作文教學的唯一法寶。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利用多樣化的評價手段,對學生思維導圖中的亮點及重點進行標注,引發學生的自我反思。
總之,正確而合理地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寫作、閱讀和計劃的效率。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思維導圖方式,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正確把握材料的意義,高效而準確地收集材料,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利用思維導圖助力寫作的有力實踐者和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