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紅
“群文閱讀”是指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供學生閱讀,進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群文閱讀近兩年頗為流行。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面,感悟語言表達的方法,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提升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從而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一、先專一家,循序漸進
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文章寫了什么,也要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寫的,從而知道文章應該怎樣寫。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應是基于教材,先專一家,再由篇及類,多樣呈現。教師既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文本,也要注重度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通過讀寫結合,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三年級《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采用總、分、總的順序介紹了西沙群島,每個段落采用總分式結構,用優美的語言向讀者呈現出它的美麗富饒。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作者運用這兩種結構的好處:課文開頭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以“可愛的地方”總述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第二段采用總分式結構,由近及遠、由上到下具體描述西沙群島的美麗;第三段是總結,結尾部分又與開頭相呼應。這種總分總的敘述方式使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首尾呼應,使文章顯得結構完整。在細讀、分析全文的基礎上,對同一單元的相同類型的文章《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比較閱讀,對這些文本的結構段落歸類整理。最后,讓學生學以致用,進行仿寫,練習“總分總”結構的布局謀篇技巧,掌握同類型文章的寫作策略。
二、博觀諸家,吸取眾長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遍_展群文閱讀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對同一類型的多篇文章讀、品、析,見得多、認識深,對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的印象自然會加深,抓住時機練筆,運用起來自然熟練準確。有例文依照,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創作心理,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部編版教材的第一次習作《猜猜他是誰》的寫話教學,要求學生在習作中對選擇的人物進行細致描寫,如外貌、興趣愛好、性格等,鍛煉學生借助語言表達情感的能力。為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掌握人物形象細節描寫的方法,教師讓學生閱讀《刷子李》《守財奴彌留之際》《劉姥姥進大觀園》《泥人張》,品味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在學習小組內相互交流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感悟細節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動筆實踐,學習在特定情景下塑造人物形象之魂的手法——細節描寫。教師通過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表達樣例,讓學生理解對人物的描寫應選取不同于他人的外貌特點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更真實貼切地反映筆下人物的特點,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范文引路,異曲同工
雖然群文閱讀是將有某種聯系的文章“串”起來一起閱讀,但每篇文章都有著獨特的表達方式。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閱讀,歸納出所讀篇目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提升讀寫能力。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閱讀方法不僅是機械地解釋字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最要緊的還是多比較、多歸納。”
例如在《有寓意的動物故事》的寫作課上,我精心準備了4篇同類題材的文章:《小貓釣魚》《松鼠和松果》《我們靠自己》《小馬過河》。我通過自主閱讀、復述故事、探討交流、寓意分析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發現這4個小故事雖然描寫的對象不同,但都包含著生活道理:《小貓釣魚》通過動作、心理、語言等描寫,告訴我們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松鼠和松果》一文運用動作、神態描寫,通過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告訴讀者,要想收獲,就要及早付出;《我們靠自己》通過小蝸牛與媽媽間的對話,告訴讀者痛苦是成長的階梯,做人要像蝸牛一樣靠自己;《小馬過河》通過動作和語言描寫告訴我們,做人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是不行的。通過這樣的對比閱讀,學生了解了寓言故事的特點,在寫作的過程中積極展開想象和聯想,通過簡單的情節和多樣的描寫手法展現生活的道理。比如,有學生通過牛與驢的過河經歷,既寫出了牛的踏實,驢暗自竊喜的心理,也能通過淺顯的文字呈現出做人不能投機取巧,而應勤勤懇懇的道理。
總之,群文閱讀為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創造了新的教學空間,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既能滿足課標的要求,又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