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保羅

疫情之下,所有行業都會受到影響。作為核心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概莫能外。
一位在核心城市的朋友說,租客讓減租一個月,2月房租從6000元減到3000元。原來,疫情發生后,當地住房租賃行業協會倡議,要房東共克時艱,減免租金。于是,租客也順勢要求減免。
朋友抱怨說,他很困難,因為自己并非現金流很充裕的那一類“超級房東”。所謂超級房東,指的是那些房屋數量多,且資金雄厚的富貴人家或拆遷大戶。他們本身非富即貴,或投資有方上車很早,按揭壓力小,或者根本沒有按揭。而租金收入卻源源不斷,家庭財務有雄厚的積累。
朋友自嘲是“弱勢房東”,不過最終還是答應減免。租客是一位批發市場的小老板,是“小微企業”,的確因為疫情影響了生意,沒法開工。
減免之后,朋友依然擔心,如果疫情還持續,3月份房租還減免嗎?而且,如果租客生意繼續慘淡,干脆不租了,怎么辦?重新租,在這種經濟形勢之下,能否租出去?按揭怎么辦?作為在2016年樓市高點上車的人,朋友說自己苦不堪言。
除了“弱勢房東”,還有“弱勢房客”。在北京,已有小區禁止外地返京租客“回家”。一些租客抱怨,村里組織人在小區門口攔截他們,讓他們自己在外隔離2周,自己找酒店住。當然,住宿費自己付。
弱勢房東和弱勢房客的故事,正在一些地方上演。其實,所有人都很無奈,在如此嚴峻的防疫形勢之下,你能怎么辦?但是,我們也不妨借此機會,來重新思考樓市的一些根本性問題。
中國的樓市為什么火?為什么成為老百姓的首選投資?有人說是一線城市、核心城市和二線城市永遠漲的預期—很大程度上,這似乎不是預期,而是現實。
除了“弱勢房東”,還有“弱勢房客”。一些租客抱怨,村里組織人在小區門口攔截他們,讓他們自己在外隔離2周,自己找酒店住。當然,住宿費自己付。
然而,另外一個原因也很重要,即樓市的產權保護做得最好。某種意義上講,樓市是投資人的產權最能得到保證的地方。如果和股市對比一下,所有人都應該深有體會。
產權的保護,以及被侵犯后的救濟靠什么?靠法律的嚴格實施。在股市,我們做到了有法必依嗎?中小投資者關燈吃面的悲涼,得到過多少的溫暖關懷?對股市,沒有過多討論價值,只希望它慢慢好起來。
而樓市,則是法律執行更嚴格,交易更規范的市場。比如,房產中介的年輕人、交易資金托管的銀行等,在交易中都是非常盡責的,盡管收費不菲。至少,他們的靠譜程度、專業程度,遠遠超過證券公司的銷售代表和薦股專家。不是嗎?
產權保護較好的另外一種表現是,房東的所有權和租客租賃的相關權利會得到嚴格保護。但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讓人看到了另外一種苗頭。
比如,村里組織人不讓租客回來這種事,就侵犯了產權。一些房東告訴租客,這是村里組織人的集體決定,自己必須遵守,甚至被強迫遵守。
在這種情況下,村組織其實是侵犯了房東的所有權,因為這損害了房屋的居住價值和選擇租賃方的自由,讓房東的所有權不再完整。對租客來說,這種行為則侵犯了他們的租賃權利,從民法的角度看,還有侵權的嫌疑。
總之,與疫情相伴,經濟問題將愈發浮出水面。房地產是經濟的核心支柱之一,而產權保護又是這一支柱的信心基礎。在這個意義上講,有些“一刀切”的細節問題絕對不可以忽視,防疫很重要,但科學防疫更重要。
而且,疫情終將過去,經濟則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