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冰冰
在天津老家檢查好身體后,從天津乘坐大船來到海南文昌發射場,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身高57米,體重870噸,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親切地稱為“胖五”的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準時發射,它將護送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一一實踐二十號,飛向太空,開啟它的太空遠航。
作為我國運載能力最為強大的運載火箭,從遙一火箭首飛成功到遙二火箭遺憾失利,長征五號這枚我國運載火箭家族中具有升級換代里程碑意義的火箭,一直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胖五”成功發射后,文昌發射場測發大廳屏幕上打出了上述令人激動的一行字。
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實時直播的畫面顯示,在火箭發射成功的瞬間,指揮大廳一片歡騰,現場的科研工作者留下了喜極而泣的淚水。
“我國運載能力最強的重量級‘小哥一一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復飛成功,‘胖五經歷過挫折,時隔兩年之后,上演了王者歸來,‘胖五威武。”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官方抖音賬號上,主播康輝的這番話,獲得了抖音網友103.5萬個點贊。
看似復雜的火箭,原理其實非常簡單。
牛頓早在17世紀就很清晰地描述了它:如果你以一定速度向后拋出一定質量,你就會受到一個反作用力的推動,向前加速。
簡單的火箭甚至早在牛頓提出這一公式前幾百年就在中國發明出來,并得到了應用,這既包括軍用的火藥箭,也包括節日慶典的煙花。
來自國防科工局的信息顯示,火箭靠火箭發動機向前推進。火箭發動機點火以后,推進劑(液體的或固體的燃料加氧化劑)在發動機燃燒室里燃燒,產生大量高壓氣體;高壓氣體從發動機噴管高速噴出,對火箭產生反作用力,使火箭沿氣體噴射的反方向前進。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瞬間
放眼世界,航天事業已成為各大國以科技實力為代表的綜合國力的重要角力場。而火箭發動機便是火箭的“心臟”,性能優良的火箭推進劑則是這“心臟”性能的關鍵。
自從美國火箭學家羅伯特·戈達德于1926年發射人類歷史上第—枚液體火箭之后,科學家和工程師對液體火箭燃料的研究從未停止。
1926年3月16日,戈達德在馬薩諸塞州的奧本成功發射了歷史上首枚以液氧/汽油為助推劑的液體燃料火箭。雖然僅飛行了12.5米高、56.4米遠,歷時2.5秒,但這是人類第一枚液體火箭。
此后,液體火箭燃料歷經液氧/酒精、劇毒肼燃料、液氧煤油、液氫液氧四個發展階段。我國長征五號主發動機推進劑便是液氫液氧,因為-252℃液氫和-183℃液氧的貯存狀態,長征五號又被稱作“冰箭”。
作為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經過10余年研制而成,先后于2016年11月3日和2017年7月2日實施了兩次發射。其中,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第二次發射因發動機故障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據了解,長征五號遙一火箭搭載了實踐十七號衛星,該衛星承擔著試驗高軌空間碎片觀測技術的任務。由于太空碎片由退役、失效的空間飛行器形成,目前地球同步軌道的碎片已有上千個,且還在日益增加,這對太空環境塞為不利。歐美一些國家也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遙二火箭搭載的實踐十八號衛星原本肩負著應用量子通信、新型霍爾電推進等系統,對中國承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通信衛星平臺一一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進行關鍵技術在軌試驗驗證。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發明家愛迪生的這句話詮釋了失敗的意義。
遙二火箭發射失利后,長征五號團隊歷時100余天進行故障排查,并進行了180余天的試驗驗證,終于找出了導致遙二火箭發射失利的原因。908天時間里,長征五號團隊將整個火箭系統重新歸零,不但打了硬仗,也打了勝仗。
據了解,此次遙三火箭發射的實踐二十號衛星,主要滿足未來5至15年內通信、微波遙感和光學遙感等載荷對衛星平臺的需求。
至此,隨著2019年12月27日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圓滿完成第323次飛行,中國航天以一出“重頭戲”完美收官2019年宇航任務。
統計數據顯示,在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2019年共實施102次發射任務、發射航天器492個。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占據榜首。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基礎始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集體決策下,長征系列火箭開啟了發展征程。
2019年12月27日,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第3次飛行,也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23次飛行。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王偉童梳理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歷史性時刻。
——1970年4月2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一號圓滿完成了把祖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送上太空的任務。從此,“長征”這個祖國航空航天的代名詞聞名于世,中國從此進入了太空時代。
——2003年10月15日,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宇航員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的國家。
——2007年lO月24日,長征三號A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的夢想。
國家航天局官網近期信息顯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工程,作為我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污染液體火箭,具有“創新難點多,技術跨度大,復雜程度高”三大特點。
以“液氮、液氧”為主食的“胖五”采用全新5米芯級直徑箭體結構,捆綁4個3.35米直徑助推器,總長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級,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8噸級,整體性能和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運載火箭技術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進入空間的能力。本次發射任務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具備發射更重的航天器,或將航天器送向更遠的深空的能力,是實現未來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測、載人航天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