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駿
摘 要:隨著計算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工智能已經深入我們日常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其中發展最為迅速的就屬數字經濟了,而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又使得商業銀行中金融科技業務也隨之不斷創新和改革。本文先對當前我國步入人工智能時代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業務發展現狀展開分析,而后分析其在金融科技業務中風險管理方面的問題,最后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一些應對措施,希望可以給相關銀行工作者一些有用的建議。
關鍵詞:人工智能;銀行金融;科技業務;風險管理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在經濟結構上帶個社會巨大的沖擊和變革,這是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業務方面的巨大挑戰,也是打破傳統走向經濟新格局的巨大機遇。在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進程中,我國銀行應該就其風險管理重新定義,針對不斷出現的新安全問題,拿出更加嚴謹的運作態度,建立更加完善的風險控制管理體系,不斷深化人工智能服務的內容,將人工智能帶來的高速和快捷最大限度的擴充到現有的經濟運作方式中,努力研究安全有效的數字經濟體系,保證在給人民帶來便捷收益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財產安全,為我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不斷努力。
一、人工智能時代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業務發展現狀
1.人工智能時代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業務發展的特點
隨著計算機技術逐漸升級到人工智能這個層次后,很多傳統行業都針對性的發生了改變,也有很多新興行業不斷產生,但是不管什么行業都離不開銀行金融服務,所以在人工智能時代銀行金融科技業務表現出以下特點,首先表現為金融科技業務密度不斷上升,隨著移動支付的興起,支付終端的改變促使銀行金融科技不斷更新,實體現金流通量不斷降低,為保證高密度的資金流通,銀行金融服務將重點轉移到科技業務的服務、運營和維護上。其次金融科技業務的風險發生變化,傳統金融風險已經從現金保存轉變為用戶交易信息安全,人民個人財信息因為依托于互聯網,相關風險轉嫁到了互聯網技術層面上,個人信息安全性變的越來越重要。最后就是金融科技業務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人工智能加上云計算讓科技更迭速度加快,金融科技的管理改革容易與技術層面的快速更新脫節,相關管理和運營容易出現技術漏洞,讓給金融科技業務的風險性提高。
2.人工智能時代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業務所面對的風險類型
不管科技如何先進,人們總是可以在嚴密的系統中發現漏洞。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業務當然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一些風險,經過數據分析和總結,可以發現其涉及的風險類型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風險。銀行的金融科技業務主要依托于互聯網科技,個人賬戶的信息安全已經成銀行業務風險中最為重要的一項,銀行和個人都應該重點防護,把握住交易前后每個階段的信息保密工作。第二、金融科技的信用評估風險。銀行金融科技業務是要和用戶的個人信用掛鉤的,如果在交易過程中出現信息匹配錯誤,數據混亂或是泄露就會導致用戶的信用評級出現問題,給金融交易帶來麻煩,所以銀行應該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信用評級的正確性和安全性。第三、銀行金融科技內部系統的控制風險。銀行的金融科技業務已經全面運用云計算來輔助和監控交易,因此保證云計算內部計算的正常運行和運用正確的風險計量方法成為了銀行金融服務內服風控的重中之重。
二、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業務風險管理面臨的問題
1.信息安全管理問題
根據現有的數據來看,我國目前針對金融科技風險的監管還不夠完善。首先是因為金融科技業務發展速度和更新速度太快,我國尚未推出較為全面的法律法規,讓一些科技金融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制約數字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其次就是我國整體互聯網科技保護力度不夠,在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方面還比較欠缺,主要是因為電子金融機構的數據更新和銀行金融科技業務配合不夠緊密,且數據的安全風險防范措施缺乏,容易給一些不法分子一些空子可鉆。最后就是金融科技的預警機制不夠完善,經常是出現問題后才能發現問題,缺少對整體金融電子系統的安全監控。
2.數據平臺信用控制問題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有效結合在金融科技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效提升了數字金融的準確性和快捷性,但是隨著信息處理量的增大和相關信用審核機制的不夠完善,也使金融科技平臺的信用風險逐漸正大。在信用風控中,我國因為還沒有制定相應完善的法律規定,無法在信用數據的收集、分析和監管上百分百的保證其準確性,在銀行自身的信用甄別機制上也需要不斷完善。根據現有的情況來看,銀行在信用風險控制上面的成本投入加大,但是就相關細節和管理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為了能夠使銀行金融科技的信用風險管理水平有效提高,數據平臺信用體系的完善非常重要。
3.銀行云計算環境內部風控管理問題
當今在人工智能環境下,我國銀行的內部控制的核心已經不再是銀行經營管理情況和財務營收情況。銀行利用人工智能加上云計算環境對現有交易數據進行存儲并分析交易的準確性,極大的便利了銀行內部的管理,節省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相應的因為過度依賴計算機技術,使得安全隱患也逐漸增多,在這方面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銀行數據處理依靠于計算機技術,而計算機的維護是依靠技術員,但是因為技術人員對金融知識并不了解,這就使得系統的維護和交易業務的脫節。另外,目前針對以數據形式體現的金融交易體系,還缺少較為完善的跟蹤監控體系,所以針對云計算環境下的金融科技業務,需要相關人才和機構不斷的更新完善。
三、人工智能時代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業務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
1.健全和完善銀行金融科技信息安全管理體系
針對上面提到的用戶信息安全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共同努力來解決。首先應該制定金融科技風險的管理規則,規范整個行業的行為準則,保證金融科技業務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其次應該在加強信息安全防護機制,完善現有的信息認證體系,加大國民信息安全意識的宣傳力度,提高銀行和個人的信息安全認知,保證信息安全風險管理的匹配性。最后應該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研發更加安全的信息端口設備,更新銀行信息監控設施,最大限度的在硬件上保護人民個人信息的完整性。
2.針對信用風險評估建立嚴格審查機制
在信用風險評估方面,銀行主要針對的是貸款業務,因為銀行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對比,所以對數據的質量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銀行可以適當的改變評審機制,以綜合的方式將其呈現,保證信用數據在各個銀行之間有效的信息互通,減少重復審核時間,并且需要定時的更新信用評級,最大限度的保證信用準確性和安全性,有效提升銀行信用風險審查機制的效率。
3.優化銀行金融科技相關的風控規則
針對銀行金融科技風控規則的優化,首先應該完善內部的操作規范,最大限度避免因為人工操作失誤導致的信用問題。其次應該增加云計算環境下金融科技業務數據采集準確性,從技術層面上保證數據傳輸的精確。最后,銀行應該根據現有的金融環境不斷創新管理機制,調整信用評審過程,最大限度的便捷人民交易,保證人民財產的安全。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已經進入到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伴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如何更好的避免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必須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在整體金融科技服務的過程總,銀行應該不斷加強用戶的信息安全,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全面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技術和管理層面上齊發力,全面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張麗萍, 顏配強, 劉波. 人工智能時代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業務風險管理[J]. 銀行家, 2019(8).
[2]霍寶東. 淺談金融科技時代商業銀行信息安全風險管理[J]. 中國金融電腦, 2017(8):17-19.
[3]楊升. 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挑戰與應對措施[J]. 時代經貿, 2018, 451(2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