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友芬 鄭元欣 盧全恩



[摘要]目的 分析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臨床特點和現狀及干預的對策。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9年1月惠州市精神病院收治的1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監管組和干預組,每組99例。對比患者臨床藥物干預狀況和臨床干預效果。結果 惠州市精神病患者狀態情況評價中,干預組評價效果顯著好于監管組(P<0.05),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護理干預中,監管組和干預組運用監管藥物不同,使得患者護理情況出現了偏差,總的來說,干預組患者藥物干預效果明顯。且兩組流浪精神病患者在臨床干預效果對比上,有明顯的不同。干預組患者通過干預護理實施后的臨床干預效果顯著高于監管組(P<0.05),同時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干預前后各項指標對比中,干預組干預后指標評價顯著好于監管組(P<0.05)。結論 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臨床特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由于個體精神病誘發因素不同,對其干預措施的實施也應該作出科學的調整,從而保障在調整患者干預措施中,有效地為患者的病情干預作出控制。
[關鍵詞]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臨床干預;特點分析;現狀分析;干預對策;精神誘發因素;精神抑制;心理因素;流浪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0)01-172-04
精神患者作為較弱勢群體,不僅受到社會極度的排斥和忽略,也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造成了一定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果再不正視并解決[1-4]。一旦相關機構的承受極限被突破時,必將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的局面。輕則給家庭造成負擔,重則給公共財產、人的生命安全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因此,無論是政府、社會,還是相關的專業人士應該講注意力投入到該行業的研究中來,不僅為福利精神衛生機構提供更為有效地法律依據和政策傾斜,也能為機構的發展尋找更為有效地途徑[5-8]。所以對流浪精神病患者干預和分析,就是現有社會發展中必須要完善的一項工作。因此,本研究選取2016年5月~2019年1月惠州市精神病院收治的1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臨床特點和現狀及干預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9年1月惠州市精神病院收治的1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監管組和干預組,各99例。其中監管組男59例,女4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42例,發育遲緩26例,癲癇性障礙15例,其他16例。干預組男52例,女47例,精神分裂癥患者38例,發育遲緩30例,癲癇性障礙22例,其他9例。所有患者均通過《中國精神病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中的診斷,排除其他類疾病,且患者流浪次數超過三次,流浪時間>6個月,身份缺失,無法承擔醫藥費。本研究符合倫理委員會研究認證,患者及家屬同意研究。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監管組以常規護理為主,即當患者情緒穩定后,需要對其進行體驗,檢查患者患病情況。并且對患者軀體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并發情況作出判斷,及時對患者運用精神抑制藥物,確保在用藥中,能夠穩定患者情緒。干預組在此基礎實施干預護理。方法如下:(1)藥物干預,按照患者臨床護理中的要求,對患者護理中的用藥作出分析。科學的控制患者情緒,以藥物干預為主。(2)康復護理,當精神病患者在藥物干預下情緒已經穩定時。醫護人員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進而保障在康復訓練的應用和引導中,能夠讓患者的基本生活空間拓寬。同時還能在對患者護理工作開展中,讓患者學會穩定自身情緒。適當的培養患者的交際能力和獨處能力,對其個人愛好進行培養,以此轉移患者自身情緒,提升患者個人修養。
1.3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精神狀態評分、藥物干預,以及干預效果和干預前后指標;患者干預3個月后,觀察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臨床藥物干預狀況和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臨床干預效果分析,其中藥物干預狀況分析中主要從利培酮、氯氮平、冬眠靈、舒必利、氨磺必利、氟哌啶醇和戊戌酸鈉等藥物干預分析進行。
1.4統計學處理
用SPSS22.0統計軟件作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惠州市患者精神狀態情況評價
惠州市精神病患者狀態情況評價中,干預組評價效果顯著好于監管組(P<0.05)。見表1。
2.2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臨床藥物干預狀況
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護理干預中,監管組和干預組運用監管藥物不同,使得患者護理情況出現了偏差,總的來說,干預組患者藥物干預效果明顯。見表2。
2.3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臨床干預效果比較
兩組流浪精神病患者在臨床干預效果對比上,有明顯的不同。干預組患者通過干預護理實施后的臨床干預效果顯著高于監管組(P<0.05)。見表3。
2.4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干預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干預前后各項指標對比中,干預組干預后指標評價顯著好于監管組(P<0.05)。見表4。
3 討論
流浪精神病患者指的是患有神經疾病的患者在沒有親人和朋友的照料下,在外流浪。并且在流浪精神病患者的診斷和分析中發現,很多流浪精神病患者在發病之前都經歷了較為沉重的打擊[9-10]。由于對于打擊的承受能力有限,使得流浪精神病患者精神崩潰。進而在臨床表現為精神失常,如瘋言瘋語,失常行為等都是流浪精神病患者在臨床干預中經常表現出的一種行為。惠州市作為廣東省的重要地級市,在現有城市發展中擁有眾多人口。且在惠州市城市化建設中,流動人口的遷徙比例在不斷提升,為了能夠更好地對惠州市城市發展管理提供保障,需要對引起和造成社會威脅的因素做出分析。對于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干預,就是在現有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干預工作實施中,應該重點完善的一項工作。只有科學的規劃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干預方式,這樣才能為患者的干預工作實施提供保障[11-14]。
但是由于在惠州市精神病患者的干預中,對于患者干預方式控制存在著差異,使得很多精神病患者在發病過程中。或者是在發病過程中不能自主的進行病情講述和干預,對患者的干預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通過科學的監管和適當的干預能夠為流浪精神病患者管理提供保障,對于實現精神病患者管理的科學性控制具有重要引導意義。一般情況下,流浪精神病患者管理中,需要以精神藥物干預控制為主[15]。通過科學的藥物干預指導,能夠提升精神病患者自身病情康復能力,對于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情緒穩定控制具有重要保障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選定的兩組患者研究中,由于對于精神病患者的干預方式以及在干預過程中的用藥控制方式不同,使得精神病患者的臨床干預效果出現了顯著的差異。為了能夠更好地展示出患者臨床干預控制效果,需要對其干預控制中的方式調整,進而保障在臨床干預控制工作實施中更好地展示出患者護理效果。通過對比患者干預前后各項指標變化得出,患者在干預后的各項指標評價中,效果顯著,說明干預護理對流浪精神病患者護理具有重要幫助。由兩組患者精神干預對比控制來看,在現有患者干預工作控制中,由于對患者干預控制中的方式和控制體系不同,使得整個干預控制效果出現了顯著的差異。要想更好地對患者干預控制提供保障,就需要對患者臨床干預控制中的用藥指導以及用藥干預措施分析。這樣才能確保在患者臨床干預控制工作的實施和控制中,更好的為患者干預控制工作實施奠定基礎。干預組患者經過科學的干預控制措施實施后,其整個組內干預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整體干預出院率為90.90%。相比于監管組患者臨床干預出院率75.75%,有了明顯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干預管理中,應該以科學的干預措施為主,借助干預措施實施,為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情緒穩定以及生活行為恢復提供保障。同時作為相關部門,在針對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干預和管理中,應該加大投入力度,這樣才能確保在相關投入工作的建設和實施中,能夠更好地為流浪精神病人群管理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渭華.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運動系統相關不良反應的Meta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8,7(4):690-691.
[2]朱虹,賈竑曉.精神病超高危人群社會功能的影響因素研究[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8,39(2):195-198.
[3]陳燕,鐘文凱.精神病患者暴力攻擊護理風險評估及干預對策探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6):126+131.
[4]李世明,張紫娟,馮為,等.關愛幫扶模式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照料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8,39(1):133-136.
[5]黃月明,伍業光,鄭嵐,等.流浪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禍行為臨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8,34(4):545-549.
[6]田玉蓮,徐英,常海霞.2009-2015年烏魯木齊地區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并發傳染病流行病學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7,24(10):1237-1239.
[7]曾慶蘭,楊惠青.精細化護理干預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作用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7):2060-2061.
[8]汪崇澤,琚明亮,孟美玲,等.流浪精神病患者診治中的倫理問題探討[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12):1500-1504.
[9]袁智云.護理干預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5):89-90.
[10]李艷,王玲花.基層醫院收治流浪精神病人的臨床特點分析[J].兵團醫學,2017,52(2):77-79.
[11]殷漢榮,喇新軍,朱嬋娟,等.心理干預對顱腦損傷并發精神障礙患者情緒狀態、生活質量及功能康復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3):542-545,552.
[12]邱大宏.院內康復治療對恢復期精神病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7,7(9):226-229.
[13]潘秀娟,劉林晶,劉家洪,等.精神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5):1186-1188,1196.
[14]鄧方渝,張宏強,母福坤,等.綜合干預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1):46-48,59.
[15]劉順發,秦霞,陳強,等.綜合干預對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險行為的效果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1):49-52,59.
(收稿日期:2019-06-20)
[基金項目]廣東省惠州市科技計劃項目(19032616457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