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班 李實忠 張菊影


[摘要]目的 探討持續封閉負壓引流術聯合微粒皮種植術用于下肢慢性潰瘍創面修復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下肢慢性潰瘍患者90例,隨機分為VSD聯合微粒皮種植術治療組(聯合治療組,n=45)和VSD單獨治療組(單獨治療組,n=45)兩組,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創面面積縮小比例、清創時間、臨床療效。結果 聯合治療組患者的創面面積縮小比例顯著高于單獨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清創時間顯著短于單獨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42/45)顯著高于單獨治療組的77.8%(35/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VSD聯合微粒皮種植術用于下肢慢性潰瘍創面修復的臨床效果較單獨VSD好,有效促進創面愈合,縮短創面治療時間,而且操作簡單,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持續封閉負壓引流術;微粒皮種植術;下肢慢性潰瘍;創面修復
[中圖分類號]R6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0)01-266-04
下肢慢性潰瘍具有極高的發病率,極易反復發作,同時很難完全愈合,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藥物外敷后皮瓣移植術是臨床通常采用的傳統治療方法,但是其具有較差的治療效果,同時還會將巨大的經濟負擔帶給患者家庭[2]。持續封閉負壓引流術屬于一種創面修復技術,近年來在臨床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其能夠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速度的有效加快,為毛細血管生成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將良好的治療效果獲取過來。微粒皮種植術屬于一種肉芽創面表皮干細胞培植方法,能夠促進創面缺損區域的上皮覆蓋的加快,途徑為通過微粒皮種植后成活并擴大等。為了對下肢慢性潰瘍創面進行更好的修復,從而有效減輕患者病痛,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降低患者治療費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對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下肢慢性潰瘍患者9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探討了持續封閉負壓引流術(VSD)聯合微粒皮種植術用于下肢慢性潰瘍創面修復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下肢慢性潰瘍患者90例,隨機分為VSD聯合微粒皮種植術治療組(聯合治療組,n=45)和VSD單獨治療組(單獨治療組,n=45)兩組。聯合治療組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30~86歲,平均(60.5±7.3)歲;病程14~48d,平均(32.4±5.2)d。在潰瘍類型方面,16例為外傷性潰瘍,16例為瘢痕性潰瘍,13例為下肢靜脈性潰瘍。單獨治療組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30~86歲,平均(60.5±7.3)歲;病程15~48d,平均(33.1±5.4)d。在潰瘍類型方面,17例為外傷性潰瘍,15例為瘢痕性潰瘍,13例為下肢靜脈性潰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通過。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均具有齊全的病歷資料;(2)均符合下肢慢性潰瘍的診斷標準[3];(3)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缺乏完整的臨床診斷資料;(2)患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3)患有精神障礙,無法配合本研究患者。
1.3方法
單獨治療組患者接受VSD單獨治療,采用負壓封閉引流裝置(揚州市吉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蘇食藥監械生產許2001-0415號),在患者入院后將患者的感染創面膿性分泌物取出來進行病原學檢查,徹底清除創面壞死組織及分泌物,依據創面性狀、面積將負壓敷料設計出來,將創面覆蓋起來,用醫用透明薄膜密封創面。使密封性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證后用引流瓶在病房連接負壓裝置,使創面為高負壓封閉引流狀態得到有效保證,設定負壓值為-200~-125mm Hg。如有隆起出現在敷料部位,有創面潮濕、滲液聚集等發生,則說明負壓引流失敗,需要重新封閉。負壓吸引過程中對引流管通暢性、引流液顏色進行密切觀察,定時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創面,途徑為通過常規輸液管與沖洗管小接頭。定期將敷料、藥物更換掉。7~10d后將負壓引流設備拆除,評估創面肉芽組織生成狀況,并無菌紗布擦干創面及碘伏常規消毒后創周皮膚后,創面給予均勻涂抹濕潤燒傷膏(厚度1.0~2.0mm),并無菌紗布棉墊覆蓋,包扎好患肢;根據創面滲出情況,每天換藥1~2次,直至創面愈合。
聯合治療組患者接受VSD聯合微粒皮種植術治療。首先下肢慢性潰瘍創面應用VSD治療(方法同單獨治療組),7~10d后將負壓引流設備拆除,評估創面肉芽組織生成狀況,然后術前1d用碘伏對受皮區進行濕敷,必要的情況下培養創面分泌物。依據1:20~30比例在供皮區、受皮區取皮。常規消毒供皮區后將無菌孔巾鋪上,封閉局部麻醉過程中將0.5%利多卡因(北京市永康藥業有限公司,H11020558)或1%普魯卡因(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12021093)充分利用起來,用滾軸取皮刀等取刃厚皮,剪成0.1cm左右大小細微粒樣,在生理鹽水中放置。用注射器針頭或尖頭無齒鑷向肉芽中植入微粒皮內層,以微痛或無痛、少出血或不出血為宜,種植間距在0.5~1.0cm。術后將創面用1~2層濕潤燒傷膏單層油紗布覆蓋,外層用無菌紗布包扎幾層并適當加壓,同法包扎供皮區,共2d,定時換藥,每天1次。圍手術期對抗生素進行3d應用,依據術前培養結果將合適的抗生素選取出來。術后2d換藥,之后定期換藥,每天1次。1~2周后如果肉眼可見有新生上皮島出現在肉芽創面,則說明微粒皮種植成活。之后如皮島爬行生長向周圍并不斷擴大,則可以將創面覆蓋起來,直至創面愈合。
1.4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創面面積縮小比例、清創時間。
1.5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治療后患者具有良好的創面愈合,未感染;好轉:治療后患者創面基本愈合,伴輕度感染,治療后在極大程度上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創面未愈合,伴重度感染,治療后無法改善[4]。
1.6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創面面積縮小比例、清創時間比較
聯合治療組患者的創面面積縮小比例顯著高于單獨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清創時間顯著短于單獨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42/45)顯著高于單獨治療組的77.8%(35/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下肢慢性潰瘍是指發生于下肢超過1個月以上仍未愈合的潰瘍,稱之為下肢慢性潰瘍,是外科臨床的常見病。引起下肢慢性潰瘍的病因有很多,如周圍血管疾病引起的潰瘍、放射燒灼性潰瘍、化療引起的潰瘍、神經損傷性潰瘍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周圍血管疾病引起的下肢慢性潰瘍,按照病因不同又可分為靜脈性潰瘍和動脈性潰瘍。而下肢慢性潰瘍中絕大多數是靜脈性潰瘍。針對不同的病因,要對癥下藥,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方能有效。
相關醫學研究表明[5-9],在下肢慢性潰瘍創面修復中,持續封閉負壓引流術聯合微粒皮種植術具有較為顯著的效果,能夠為創面愈合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促進療效的有效縮短。本研究結果表明,聯合治療組患者的創面面積縮小比例顯著高于單獨治療組(P<0.05),清創時間顯著短于單獨治療組(P<0.05),治療的總有效率93.3%(42/45)顯著高于單獨治療組77.8%(35/45)(P<0.05),和上述相關醫學研究結果一致,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為持續封閉負壓引流術屬于一種創面修復技術,近年來在臨床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其能夠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速度的有效加快,為毛細血管生成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將良好的治療效果獲取過來[10-12]。微粒皮種植術屬于一種肉芽創面表皮干細胞培植方法,能夠促進創面缺損區域的上皮覆蓋的加快,途徑為通過微粒皮種植后成活并擴大等[13-16]。
綜上所述,VSD聯合微粒皮種植術用于下肢慢性潰瘍創面修復的臨床效果較單獨VSD好,有效促進創面愈合,縮短創面治療時間,而且操作簡單,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佳.下肢皮膚缺損VSD術后引流液細菌培養及血液炎性指標相關研究[D].廣東:廣州中醫藥大學,2016.
[2]Joseph L.Connor, Jr, Caterina P.Minniti, John F.Tisdale, et al.Sickle Cell Anemia and Comorbid LegUlcer Treated With Curative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J].lnt J Low Extrem Wounds,2017,16(1):56-59.
[3]江碧川,高優,張新合,等.慢性潰瘍創面植皮術后應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灌洗聯合封閉負壓引流技術的臨床效果[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5,10(4):34-37.
[4]阿布來提江·依不拉因木,塔依爾江·亞生,阿布都艾尼·米吉提,等.封閉負壓引流技術治療肢體骨外露的臨床觀察[J].新疆醫學,2015,45(8):1143-1144,1142.
[5]安占天,韓金龍,郝巖,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下肢慢性潰瘍創面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3,34(14):2732-2733.
[6]Emily S Petherick, Kate E Pickett, Nicky A Cullum.Candifferent primary care databases produce comparable estimatesof burden of disease: results of a study exploring venous legulceration[J].Fam Pract,2015,32(4):374-380.
[7]Health Quality Ontario.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the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A Health TechnologyAssessment[J].Ont Health Technol Assess Ser,2017,17(5):1-142.
[8]張濤,扶世杰.中藥外用配合負壓引流術(VSD)后游離植皮治療下肢慢性潰瘍30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2):92-93.
[9]Gautam S Ghatnekar, Christina L Grek, David GArmstrong, et al.The Effect of a Connexin43-BasedPeptide on the Healing of Chronic Venous Leg Ulcers:AMulticenter,Randomized TriaI[J].J Invest Dermatol,2015,135(1):289-298.
[10]連倩,張景波,王繼華,等.下肢慢性潰瘍治療模式的探討[J].皮膚病與性病,2019,41(2):263-265.
[11]Health Quality Ontario.Compression Stockings for thePrevention of Venous Leg Ulcer Recurrence:A HealthTechnology Assessment[J].Ont Health Technol AssessSer,2019,19(2):1-86.
[12]朱飛,劉燁,李小靜,等.封閉負壓引流技術結合鄰近皮瓣轉移修復難治性組織缺損[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8):1199-1202.
[13]張美光,李志清,王甲漢,等.負壓封閉引流聯合含氧液沖洗修復糖尿病患者慢性創面的效果觀察[J].中華燒傷雜志,2014,30(2):116-123.
[14]亓發芝.慢性難治性潰瘍的治療[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2):1-4.
[15]王永勝,李軍,陳梓鋒,等.郵票皮片移植結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下肢慢性潰瘍[J].臨床骨科雜志,2012,15(6):684-686.
[16]孫勇,范薇,楊衛璽,等.胰島素溶液間斷沖洗聯合封閉式負壓持續引流治療糖尿病下肢慢性潰瘍創面的療效觀察[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5,29(7):812-817.
(收稿日期:201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