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要:初中美術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作為美術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個性來設置教學目標與方法,用先進的美術教學思想和理論作為指導,逐步構建形成較為穩定的美術教學活動框架,最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模式。
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初中的美術教學,在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發揮著積極地作用,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的現代公民的重任。初中美術教學是一個集多種教學理念、各種教學方式于一體的多元化教學,它不以固定的模式來實施課堂教學,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個性來設置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
初中的美術教學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具體到課程涵蓋了欣賞、繪畫(包括線描、素描、水彩、水粉、國畫)、設計(包括平面設計、立體設計、電腦設計)、書法、篆刻、版畫、美術活動、民間藝術等幾乎所有的美術類別。這是一種“大美術”的教學觀,它并非專業性的應試教育,而是一種藝術素質的培養,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這一性質決定了初中美術教育必須結合本學科特點,堅持素質教育的大方向,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地情感體驗中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培養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初中美術教材根據其內容大致可歸納為:作品欣賞、技能技法、工藝設計、活動探索。結合不同的內容主要可以采用以下相應的教學方法。
一、作品欣賞課。主要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美術知識的介紹與賞析引導學生感受美、理解美。了解美術是審美與技能相結合的整體活動,是一種用藝術形式去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活動。此類課一般以可以采用指導傳授式。即以教師為主導,通過傳授的方式使學生對美術學習的內容由認知到理解,并通過討論、分析達到掌握基本知識的教學模式。
例如:對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作品賞析。教師通過介紹作品產生的背景,讓學生結合畫面來觀察,分析畫家如何表現戰爭的殘酷:畫面中哀鳴的馬是西班牙人民的象征,牛頭代表殘暴與黑暗,其他則是人民所受到的苦難以及這些苦難造成的暴虐恐怖的氣氛。為了與這個氣氛相適應,畫面只用了黑白灰三種顏色。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理解了畢加索設計形象的意圖與方法。隨后,又展示畢加索的《和平鴿》《哭泣的女人》等作品,此時學生有章可循地審視這些本來難以理解的作品,對作品的欣賞有了深入的觀察和理解,鑒賞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技能技法課。主要包括繪畫、手工制作等。教學方式可采用自學輔導式。即以自主學習為先導,教師由未經講授轉為定向指導。
例如在九年級下《以刀代筆》一課中,教師先通過展示兩張相同內容、不同表現方式的作品,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然后導出版畫這個課題。繼而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自主嘗試版畫的制作。教學中,教師沒有直接將版畫制作的難點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主動去探索。遇到困難,教師再定向指導。課堂上,學生始終處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工藝設計課。此類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各種設計的基本過程與方法、各種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重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及創造性思維。此類教學中教師要緊跟時代潮流,更新設計理念。可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用寬泛的作品賞析來講述各類設計的理念、法則等,運用現代教學技術來直觀了解、演示多種設計制作方法。教學方式可采用模仿創造式。
例如七年級上《花的變化》一課。第一步,教師將選出的花朵,根據其特點用夸張、省略、添加、分解的方法進行花卉變形。學生模仿教師的方法對自己挑選的花朵進行創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經開始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初步形成自己設計思維。第二步,對設計好的花卉進行上色。鼓勵學生用所掌握的配色知識自行創作。沒有約束,學生的作品更為豐富多彩,進一步展現自己了創意。最后,鼓勵學生把設計好的紋樣裝點到生活中,再次創作。啟迪學生:藝術來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
四、活動探索課。
20世紀以來,美術各種類之間的綜合化傾向逐漸增加。與其他領域的交融,也促使美術的內涵不斷深化與外延。因此,此類課程更適合情感交流式,即在教學中注重師生情感滲透、加強同學間交流合作,使學生在情緒濃厚、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快樂學習、積極體驗、培養綜合能力。
例如在八年級下《園林探幽》一課中,教師先播放蘇州園林的視頻,師生共同探討對家鄉民族的熱愛,培養感染積極的情緒。上課地點也被放在電腦房,每個學生獲得一個學習包,里面包含中國園林的圖片和網頁。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瀏覽下載相關圖片和資料,分小組交流,選擇某個切入點制作成PPT并展示。這種將情緒情感帶到課堂中,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為方向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鍛煉與人合作,培養敢于大膽陳述自己觀點的能力。看似簡單的課程,卻是對教師能力的考驗。資料的收集、分類、學生切入點的選擇、PPT的把關、上臺陳述的語言組織等等,需要教師有全面、綜合的素養。
當然,上述的這些教學模式在真正教學的過程中絕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教師適時地切換、調整,同樣,適合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也遠不止這些。作為初中美術教師,必須適應教育教學的新要求,不斷更新思想,加強對美術教學模式新理論、新方法的研究,構建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現代初中美術教學模式,以實現美術課堂教學優質化為目標,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