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旺
摘 要: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變革,新的金融模式不斷更新。互聯網金融是借助大數據和信息化平臺,進行與傳統金融模式相融合和互相補充而發展起來的,呈現多種模式和形成并存的現狀。在互聯網中的應用以及電子商務、程序軟硬件等與籌資、投資等整合,大大推動了國內金融市場的改革和創新。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傳統金融模式存在著不同和差異,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都存在優勢和劣勢,因此互聯網金融和傳統模式都應當被提倡和鼓勵,在利弊中權衡交易需要的服務形式。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金融模式借助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發揮在那趨勢,其體制和制度不斷完善,更加適應市場的變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模式
一、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模式的對比
(一)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模式的不同
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傳統模式之間存在差異,互聯網金融在傳統金融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新技術和互聯網的大數據化,不斷改革和創新。首先在時空方面,兩者存在著不同。大部分人使用支付寶、微信等平臺進行金融類業務的交易。使用這種支付方式,就是互聯網金融模式最普遍的應用。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不在意地點,不分空間,地域比較隨意、靈活,存在網絡的地方都可以進行交易,互聯網金融模式在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交易,而傳統模式有固定的服務地點和場所,體現了互聯網金融模式和傳統模式明顯和直觀的區別。傳統的金融模式進行金融服務時,借助工作人員進行金融業務的辦理和處理。互聯網金融模式借助電腦就能夠完全代替傳統的金融模式。相對于傳統金融模式比較簡化和方便。
二、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模式的對比分析
(一)在法律層面上,遇到法律糾紛和利益矛盾的時候,需要尋求法律法規的解決途徑。金融模式下在解決問題和糾紛時,需要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規進行判決。傳統金融模式出現已久,在社會上已經成熟,在法律法規方面比較成熟。互聯網金融模式出現的時間雖然晚,但是發展迅速,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使傳統金融模式受到嚴重沖擊,互聯模式的法律制度比互聯網金融模式更加完善。人們對互聯網金融深入人心,進行金融方面的大部分人都使用互聯網金融,并未考慮到法律法規的問題,往往在事情發生后,才意識到在法律方面并不完善,在遇到問題后,不能夠通過完整和完善的法律進行有效的解決。其次,在安全方面,人們在遇到互聯網風險投資時,遇到問題,無法保障資金的安全。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不僅表現在個人在交易時的財產安全,也表現在犯罪嫌疑人騙取的資產或者侵害客戶其他利益的時候,也無法及時通過互聯網取得犯罪嫌疑人的相關信息,使得辦案難度大大增加。將資金交給金融方面的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群體通過完善的風險控制能力,避免風險的發生和惡化。金融互聯網在交易和使用過程中面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
(二)再次,科學技術制約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的快速,能夠使互聯網金融的管理渠道和方式不斷現代化、不斷優化,不斷創新出多項內容,加強對互聯網的監管措施,保障其發展穩步前進。金融發展中,主要以移動支付進行作為基礎,這樣就可以減少了紙質化操作,便利了支付使用,但是也會產生相對的風險。根據互聯網金融發展情況來說,鑒于新生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技術通過優惠的手段和方式不斷吸引投資者和中小企業,在市場中實現了更多的份額,使得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我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體現了客戶的信用信息,是個人金融信用的憑證,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印證作用,為金融業務的辦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首先就是信用信息的處理過程,信用信息交換難嚴重制約了互聯網金融發展。這是關于企業社會信用的構建,當前存在著社會信用的信息共享,并且也引發了各個信用發展機構的各自信息閉塞的情況,這樣就使得這些信息不能及時進行傳遞。在這樣的情況下,極易引發互聯網金融的信息使用效率及方式降低,不能進行有效的信息端口對接。其次,網絡安全問題是影響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網絡安全也使得最近的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犯罪的事件一直在發生,進一步影響到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接受程度,影響了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由于互聯網金融中任何業務的進行都需要依托于網絡平臺來完成,因此聯網金融業務常常會涉及到大量的資金和個人隱私數據等問題,由于政策法規不健全,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的形勢下,改進和完善法律法規是保障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監管措施不到位的問題比較明顯和突出。互聯網金融以及互聯網金融機構進行業務交易和處理時,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來界定、約束、鼓勵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運行,同時也缺乏監管措施。這也造成目前從事互聯網金融業者和工作人員良莠不齊,整體素質存在巨大差異,專業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互聯網金融的操作風險。加強對交易行為的監管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根據客戶信息進行各具特色的信貸產品,這樣可以使得這些交易信息一定程度上實現透明化,使得這些信息快速進行處理,這樣就可以使得其效率不斷提高。但是當前互聯網金融方面的信貸風險也面臨著問題。在信貸風險方面,因為傳統模式下的信貸風險是關于信息的處理方面,而互聯網金融的信貸風險,主要是關于信息的安全以及可靠性問題,這二者其實關注的都是信息的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從互聯網自身來看,網絡銀行改變了傳統金融模式的空間界限,使得客戶分布變得廣泛,增加了監管難度。應該將我國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要求以法律法規的方式明確規定,并設立各項管理主體的監管規模和職責,也應從法律的角度來確定相關部門的監管,避免出現監管死角等問題。不斷完善外部監管機制,在保障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前提下,促進金融方式和手段的不斷創新。我國信用體系仍存在不完善的的情況,應當通過法律形式進一步對其進行改進,不斷完善征信系統,并制定互聯網金融教育的模式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應該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正確的、科學的網絡金融意識,提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
四、總結
如今的中國,各行各業都在發展著互聯網金融。在業務發展方面,互聯網金融方式與傳統金融方式有著區別,在支付、融資、理財以及服務等業務中,不同的業務處理模式也有不同的優勢和弊端。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金融機構根據信息平臺,進行相關的業務操作,進一步降低了辦理成本,降低了時間和空間的制約,這就是金融行業迅速發展重要因素。在不同的金融交易方式中都存在著風險,在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前提下,適當的、辯證的選擇金融服務模式。
參考文獻:
[1]閆海燕.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傳統商業銀行的對策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4,(9).21~23.
[2]皮天雷,趙鐵.互聯網金融:范疇、革新與展望[J].財經科學,2014,(6).22~31.
[3]陳功.互聯網金融及其對傳統金融的影響[J].中國商貿,2014,(1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