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晟
摘 要:煤礦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煤炭行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煤礦開采和生產造成的污染有固體廢棄物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水資源污染等,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關鍵詞:煤礦污染;節能環保;發展對策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然資源,這主要是秉承了利益為先的主導方式,對于自然資源的開采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只有正確利用資源才能讓社會發展達到平衡,才能促進中國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在清潔生產的背景下,煤礦環保T作也進入了新的發展局面,基于此,本文在清潔生產背景下對煤礦環保的阻礙條件及發展對策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煤礦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問題
1.1破壞土地資源
煤礦開采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對土地資源的破壞,造成土地塌陷,減少耕地面積,降低土地利用率,加速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生產的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地,占用土地面積,露天開采的危害最大。以陜西地帶被破壞的土地資源舉例,其本來脆弱的地質地貌,由于管制不力的濫采濫挖使得土地資源瀕臨環境能承受的臨界點。
1.2造成水土流失
分布在森林地帶的煤礦區會使嚴重破壞森林植被,大量的砍伐森林,堆放廢棄物,建設新礦區,鋪設新公路,使森林覆蓋率大大降低,這也導致礦區及礦區周圍的土地水土流失,沙漠化趨勢嚴重。由于煤礦開采需要抽排大量的地下水,礦區地下水資源嚴重供應不足,土地呈現貧瘠化。
1.3誘發地質災害
煤礦開采帶來的地質災害多種多樣,災害發生的頻率更高,分布更廣,危害更大。其中泥石流、滑坡、塌陷、崩塌等比較常見。據相關災害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由于煤礦開采導致的塌陷面積高達40萬hm2,僅投入地質災害預防及治理方面的費用至少需要兩千萬。
1.4破壞水資源
煤礦開采活動為了保護工人安全會人為疏干,洗煤廠排放的廢水會直接污染地表水。據相關資料調查顯示,我國平均開采一噸煤礦會破壞大約五噸水資源。煤礦生產中還會排放大量的廢棄物,比如粉塵、煤層氣、礦井水等。大多數煤礦都缺少過濾和凈化裝置,由于監督管理職責缺失,很多煤礦直接排放、堆砌廢棄物對煤礦當地的環境直接造成污染。
二、清潔生產對策
2.1煤礦生產立法監督
盡管中國在煤礦生產方面已經出臺了一些法律條文和制度,并且也在環保生產和環境保護方面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但是到現在還沒有形成一個較專業、統一和系統的針對礦山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條文,這樣很多煤礦在開采過程中無法可依。因此需要強化煤礦生產的立法及監督管理,有關部門需要盡快出臺相關法律,強化在監督方面的力度。
2.2改變政績考核標準
在以往的政績考核過程中,都是從經濟增長角度分析的,并且地方政府也更加注重經濟效益的增長,對于環境保護缺少關注。現如今,國家倡導集約型經濟發展,需要在低碳經濟發展的模式下,對地方政府的考核面向更加多元的發展樣式,不再以經濟為核心,樹立經濟環境共同進步和發展的原則。在此方面,國家相關部門可以利用強制手段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結合在一起,提升對環境保護破壞方面的懲罰力度,引進清潔生產技術,減少資源浪費,讓企業利用清潔能源和清潔設備整改可能產生的污染,鼓勵在清潔和環境方面做法優秀的企業圓。
2.3宣傳清潔生產和環境保護
一項制度的實施需要多個企業及社會各個方面共同努力,樹立長遠的發展觀念,將眼光放在長遠利益上,挽救開發過度、無視保護及治理已晚的局面,宣傳環境保護,以此提升人們的環保及節能意識,大力發展低碳環保意識,使每個企業都能為清潔生產盡最大的力量,履行自己的責任,減少環境污染及破壞事件的發生,對于一些嚴重違反生態保護條例的企業要進行懲罰,并且讓有關管理人員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學習和研究。
三、發展煤礦清潔生產的措施
3.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提升管理力度
當前雖然中國已經有了一些關于煤炭合理開采及保護礦區環境的法律規范,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還沒有專門、統一且系統化的法律條文對礦山進行環境保護,導致實際工作當中沒有可依賴的法律。法律不健全導致執法環節落實效果差,甚至有個別地區政府部門,明知企業開采煤礦屬違法行為,還是會被利益驅使提供政策保護。由此,需要制定系統的法律條文來進行規范。
3.2調整審核模式明確獎懲制度
目前正處于經濟效益為第一位的發展模式中,各級地方政府負責人十分重視提升經濟效益,卻忽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但是,國家已經注意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因此提出低碳經濟的新發展模式,考察各級政府指標將不再局限于經濟增長。另外,相關部門應該適當地采取強勢手段將環保和企業經濟發展相結合,保證企業能夠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如果煤炭企業在開采過程中注意保護生態環境,且效果較好,可以適當放寬企業納稅額度或適當給予獎勵;對于引進國外先進排污設備的單位,政府可以適當給予進口稅減免或免息貸款等優惠。在獎勵制度同時,還要提升對環境造成破壞的懲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加收污染稅等措施。政府要多鼓勵各煤炭企業開發節能技術,引進科學的清潔生產技術以避免過度浪費。多種方式結合,獎懲清晰,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企業更好地向前發展。
3.3重視教育宣傳提升重視程度
有很多煤礦領導不具備長遠發展的先進觀念,僅關注眼前既得利益,不在乎長遠利益,間接地帶來了無度開發、保護不足、治理不及時的情況。由此,強化環保觀念的教育及宣傳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企業領導的節能環保意識,促進企業開展低碳生產的舉措,正確認知企業擔負的義務及責任。假如惡意破壞生態環境,輕者受到處罰,重者甚至可能會違法,整個企業的社會形象及未來發展都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
四、煤礦生態破壞現狀
4.1土地資源被破壞
煤礦開采過程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對土地資源產生的破壞,m現土地塌陷,這樣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耕地面不斷減少,土地資源利用率嚴重下降,發生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現象。另外,煤炭生產中產生的同體廢棄物也會對土地產生污染,占用大量土地面積。例如,在M省的被破壞資源當中土地資源非常脆弱,加上管制不力,或亂砍濫伐,讓土地資源能夠承受破壞的界點瀕臨極限。煤礦地帶的土地破壞情況。
4.2水土流失嚴重
一些煤礦分布在森林地帶,為了擴大生產面積,在森林地帶的煤礦開采活動會極大地破壞森林植被,大量砍伐樹木,還會堆積大量廢棄物,建立新礦區,鋪設公路,大大減少森林覆蓋面積,這樣所導致的后果就是礦區周圍樹小減少,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加劇沙漠化。煤礦開采還需要排出大量地下水,在供水不足的情況下,土地現貧瘠化現象。煤礦區的水土流失情況。
4.3地質災害的誘發
煤礦開采可能帶來各種各樣的地質災害,并且災害發生頻率也越來越高、分布越來越廣、危害越來越大。其中較為嚴重的地質災害有泥石流、滑坡、塌陷等,根據中國煤礦區地質情況調查報告可以看到。因為煤礦開采所導致的塌陷面積正在逐年增加,直到2014年已經超過了4×10m2,國家地質災害的預防及治理方面投入的費用也超過了2000×104元。地質災害示意圖。
結語:
煤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源,在對其進行開發及實際利用中都會破壞土地資源,同時還會損傷植被,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引發地質災難,對經濟產業造成比較大的威脅。因此,在清潔生產的大背景下實行環保生產策略非常必要,能夠帶動煤炭行業可持續性發展,保證長遠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趙凱.清潔生產背景下煤礦環保中遇到的難題及發展對策[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7(10):31-32.
[2]王林珠.煤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力評價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