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行《個人所得稅法》在綜合扣除內容設置中,規定了對于個人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等支出的專項扣除項目,雖然還有一些其他扣除項目在同時進行,但是這些項目顯然不足以包括基本日常開支,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對于教育和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高漲;除此之外,在房價較高的情況下,具有住房剛性需求的消費者往往借助商業貸款以滿足居住需要,這一系列的貸款支出已經構成每月開支的重要部分,理應在一定程度體現在個人所得稅的綜合扣除中,本次《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設計便體現了這一思路,在征收個人所得稅前充分考慮個人不同的經濟負擔情況,本辦法建議就維持基本生活水平的開支進行綜合扣除,通過制度保障生活質量,帶給人們更多的幸福感。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制度;影響
2018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公開了《個人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下稱《扣除辦法》),對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在政策及稅收管理上進行了詳細的規定。總體而言,專項附加扣除辦法的出臺是我國現代個人所得稅制度的完善,同時,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其在減稅的背景下實現了一定的社會政策目標。《扣除辦法》的出臺是我國現代個人所得稅制度的完善,同時,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其在減稅的背景下實現了一定的社會政策目標。從更深層次上看,專項附加扣除所體現出來的社會意義也是尊重人民的權益、國家治理水平提高的反映。
一、我國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制度產生的影響
(1)教育
教育在民生問題中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儲備足夠的人才。此次教育扣除包括子女教育和繼續教育兩方面內容。從社會意義上去看,其具有人力資本形成的稅收激勵作用,而科技成果是人力資本產出的表現,因此,子女教育及繼續教育均具有明顯的社會政策導向。
(2)醫療
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在增進人們福利的層面上都不可忽視醫療的問題。然而醫療問題又涉及醫療技術水平、國家的醫療體系建設、財政在醫療支出方面的能力以及醫療的社會保障制度等多個方面。在此次個人所得稅的專項附加扣除中專門設立了大病醫療支出扣除這一項目,從社會意義上看,既實現了社會公平,又幫助了罹患大病的弱勢群體。
(3)養老
養老也是目前我國民生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進入老齡化社會已是不爭的現實,并且我國有著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此背景下,家庭承擔了重要的贍養老人的責任。尤其是一些普通家庭,依然遵循“養兒防老”的家庭理念。因此,養老支出的扣除,為減輕老百姓贍養老人的家庭支出負擔具有了積極的社會意義。
(4)住房
《扣除辦法》中對于住房問題涉及兩項:一是住房貸款利息支出的扣除,二是住房租金的扣除。這與我國房地產市場改革密切關系,為了有效調節房地產市場去杠桿,租售并舉與以租代售是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新模式。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社會意義在于著力于民生問題,因此稅制的設計中更側重于解決住房問題的支出稅前扣除。
總體而言,專項附加扣除作為在基本生計扣除之外的補充,其有較強的社會意義,它是社會價值觀及民生關注的反映。為確保稅制的彈性,未來還會根據教育、住房、醫療等民生支出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專項附加扣除范圍和標準。
二、我國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制度存在的問題
1、工薪階層與勞動者稅負偏重
截至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采用的是以單位為主體的征管模式,主要的負責部門為稅務部門發布公布通知有關人員進行稅收費用的繳納,依據個人所得稅的標準支付不同的費用,且目前更多的個人所得稅現狀為同工同酬,有明顯的不公平性。結合當前的社會實情可以看出,很多單位都采用這種模式,子女教育支出、住房貸款、房租,這些消費目前對很多家庭和個人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于這些被列入專項附加扣除的項目,抵扣的標準和范圍引人關注。
2、個稅扣除標準尚不能達到較高程度的稅收公平
從制度設計的角度看,個稅原本要發揮一定的調節貧富差距的功能,個稅機制中規定的復雜的累進稅率也是為了實現這一初衷。然而,目前的現實是財產性收入差距在貧富分化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大,而因為富人的財產性收入或者不用納稅,或者富人可以利用的避稅手段比較完備,所以靠個稅很難調節財產性收入。主要依靠勞動性收入者本來就不屬于最富裕的階層,卻要承擔比較高的稅率,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這顯然有些不公正,而且有可能挫傷一些高素質勞動者的積極性。因此,提高個稅起征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勞動者的稅負,增進整個稅收體制的公正性、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勞動者積極性。
3、確認納稅人的各種“專項支出”,工作非常繁瑣
個稅征收方式的改變是一個“非常大的動作”,模式的轉變,意味著以前征稅的方法要同步轉化,這將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
三、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制度的政策建議
1、優化稅率結構
第一,綜合所得稅率,新的個人所得稅稅制在原有的稅率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將范圍擴大三級,并且依據現行的個人所得稅的規定,將原有3%的稅率進行擴大。之所以進行這種調整,主要是因為想要調整各個階層工薪階級的收入結構,鼓勵中低層工薪積極主動納稅,是為更多群體帶來紅利政策的全新稅率征管制度。與更多高收入人群相比,這些人群在乎個人所得稅比率,必然會得到更多群眾的支持。第二,需要進一步調整經營所得稅率。在當前新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上,原有的五級稅率沒有出現變動,只是從金額上進行了調整,從原來的10萬進行提高。
2、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
全國各地房價差距很大,將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支出納入專項扣除項目將導致稅負區域不公平,房價高的地方,貸款利息高,專項扣除多,有可能反向推動房價上漲。有的人住豪華別墅,貸款利息房租高,反而繳納個人所得稅少,造成納稅人個體間納稅不公平。住房支出還包括住房的全款支付,僅將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支出納入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不夠全面,不能合理反映納稅人的扣除項目。
3、減少扣除和抵免項目
我國個稅改革的歷史比較短,所以公眾討論的焦點往往放在起征點上,然而,其實個稅扣除制度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通行的重要做法,并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個稅扣除按其性質可以分為生計扣除、費用扣除和特別扣除,分別是指:納稅人維持本人、配偶及撫養或贍養者的基本生活支出;納稅人在獲取收入過程中還會發生一些相關開支,這些開支是其獲取收入的前提;為體現公序良俗、政府責任或者反映政府政策目標而進行的特殊扣除。生計扣除是最常見的扣除方式,這主要是為了認可納稅人為維持家庭生計而負起的責任,也符合稅收中的“量能課稅”原則。我國目前準備在教育、醫療、住房貸款和租金等方面進行的扣除,顯然基本上可以劃歸生計扣除的范疇。
4、增加贍養老人的支出以及嬰幼兒照顧的支出
建議在專項附加扣除基礎上,再增加贍養老人的支出以及嬰幼兒照顧的支出。現在撫養比在迅速提高,兩個年輕人對應著幾位老人,這種情況不加以考慮是不合適的。還有嬰幼兒的情況也是如此,我國人口結構很不合理,現在已經實施二孩政策了,可以預見的是,將來還要鼓勵生育,個稅法不考慮到對嬰幼兒的照顧,也是不合理的。
5、增加居民家庭支出項目的稅前扣除
目前,贍養老人的醫療支出、教育支出和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已經成為家庭開支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項目應將醫療費用、教育費用和住房貸款利息等居民必要開支,設置特別費用扣除項目,緩解居民看病就醫難、買房住房難、上學讀書難的難題。
作者簡介:
陳詩(1990.10-),女,漢族,四川眉山人,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