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博仁
從依偎在祖母懷中聽得祖母念:“蜘蛛結網天漸晴,燕子低飛要下雨”。到長大后母親“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的囑托,民間諺語是我們成長的記憶。而對于這些民間諺語,我們應以批判的精神,選擇性繼承,去糟取精,從而使諺語更好地傳承。
諺語,作為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字表達形式與老百姓的生活經驗總結,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給我們以健康生活方式的啟示,而飯后的適量運動,也確實有利于身體健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給我們以困境中保持樂觀心態的啟示。不論是生活實際經驗,還是人生道理的總結,在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維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習慣,我們樂觀對待人生的態度,是始終不變的。而“燕子低飛要下雨”等諺語所反映的我們始終對世界的規律存有的探索之心,也是值得繼承的。
然而,時代在發展,有些從前的規律于現在未必適用,因而我們要去糟取精,以批判的精神選擇性繼承。
科學性是當今時代的鮮明特征,因而部分經驗性諺語可被更準確的科學手段替代。當我們的天氣預報已準確到幾時幾分,當我們已可以預測“山竹”這樣從前不可捉摸的臺風,憑借看云、看燕子的猜測天氣的方式相比較而言,就僅能成外一種生活的樂趣而并非預測手段了。
人的思想進步也在隨著時代進步,因而部分諺語也就失去了它的顏色。有人說,信任是衡量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在社會上好像出現了“信任危機”的現在,或許“逢人且說三分話”已并不能成為我們處事的標準。當我們將所有中華兒女看作一個和諧的家庭,多給別人一些信任,雖不必“全拋一片心”,但可“多說幾分話”,我們或許就可以走得更遠,更好。還有一些類似的諺語,我們取其內核即可,或對其稍加變動,便可使其更好地服務現代社會。
對待文化,切勿盲目片面。民間諺語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當繼承與發揚。但若將文化的發展性與時代性遺忘,做老祖宗的“瘋狂粉絲”,一味按照從前的經驗標準而立于現代社會,就有失偏頗了。我們也是中華文化的創造者與改進者,文化屬于我們而非我們從老祖宗那里“拿來”的現成品,我們應使其變得更好,更完善,從而使其在歷史的長河中,繼續安穩的流淌下去。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諺語,并發展它,改進它,才是對諺語、對文化最好的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