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
目的:研究兒童輸液室中存在的風險因素與管理對策。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4月份到2019年4月份收治的20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有效分析兒童輸液室中存在的風險因素與對策。結果:結合臨床資料得知,共有90例患兒出現風險,兒童輸液室中存在以下風險:因為護理人員沒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要求,影響患兒最終治療效果的有32例(35.56%),由于護理人員與家屬、患兒缺乏溝通,影響治療效果有43例(47.77%),由于護理操作不當,影響治療效果的有15例(16.67%)。結論:兒童輸液室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中,如果護理人員和患兒、家屬之間缺乏良好溝通,會影響患兒的最終治療效果,故采用合理的管理對策特別重要。
【關鍵詞】 兒童輸液室;護理人員
【中圖分類號】R473.72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001-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children's infusion rooms.Methods: 200 childr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o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ldren's infusion rooms.Results: combined with clinical data, a total of 9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 risk of children in transfusion room the risks: because there is no strictly abide by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nursing staff affect children eventually therapeutic effect of 32 cases (35.56%), due to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nursing staff and family members, children influence therapeutic effect in 43 cases (47.77%), due to improper nursing procedures,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with 15 cases (16.67%).Conclusion: among the risk factors in children's infusion rooms, the lack of good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ing staff,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will affect the final treatment effect of children,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adopt reasonabl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hildren infusion room;Nursing staff
醫院兒童輸液室之中,因為兒童患者的年齡比較小,醫院環境較為特殊,使得兒童輸液室當中存在較多的風險因素,特別是在護理工作當中,特別容易出現護理風險,影響兒童治療效果。基于此,本文重點研究兒童輸液室中存在的風險與管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4月份到2019年4月份收治的9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兒有50例,女性患兒有40例,患兒年齡在7歲到12歲之間,均齡為(8.6±1.2)歲。
1.2 方法
結合選取的患兒,對其輸液資料進行有效分析,主要存在下述風險因素:
1.2.1 護理人員沒有認真相關規定要求
患兒在輸液過程之中,因為護理人員沒有認真的遵守“三查七對”原則,針對醫生開具的處方,沒有進行仔細對比,特別容易引發嚴重的風險。一些醫生的字跡較為潦草,護理人員無法全面辨認出患兒的實際用藥資料,再加上患兒資料對照不認真,容易引發風險。兒童輸液室內部環境較為嘈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兒資料核對準確性,容易引發較大風險。
1.2.2 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之間缺乏有效溝通
在患兒輸液過程當中,護理人員需要提前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由于患兒家屬過于擔心患兒,特別容易產生急躁情緒,若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之間缺乏良好溝通,特別容易引發較大誤會與矛盾,影響患兒的最終治療效果。從護理人員角度來分析,因為平常的工作量特別大,通常會將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患兒輸液方面,常常忽略了和患兒家屬之間的溝通,特別容易引發誤會。
1.2.3 護理操作風險
(1)感染。靜脈輸液屬于侵入性護理操作模式,要求也比較嚴格,患兒輸入的藥物與藥液,其純凈度要符合相關規定,護理人員所使用的器具要干凈無菌,并做好相應的消毒與隔離工作,如果沒有達到這些要求,特別容易引發感染現象。
(2)出錯。在兒童臨床護理當中,出現輸液錯誤現象的概率特別大,因為護理人員的工作量特別大,兒童輸液室當中的藥品呈現交叉流動,如果其中某個環節出現差錯,會嚴重影響患兒的治療效果[1]。
(3)血管損傷。與成人不同,兒童的靜脈特別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穿刺難度,如果穿刺方法不合理,或者拔針止血方法不科學,針頭長時間留置在患兒的血管當中,會刺激患兒血管內膜,患兒血管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傷,例如靜脈炎與出血現象等。
1.3 觀察指標
針對選取的患兒風險發生例數進行有效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合臨床資料能夠得知,共有90例患兒出現風險,其中,因為護理人員沒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要求,影響患兒最終治療效果的有32例(35.56%),由于護理人員與家屬、患兒缺乏溝通,影響治療效果有43例(47.77%),由于護理操作不當,影響治療效果的有15例(16.67%)。具體數據見表1。
2.1 護理人員認真遵守相關規定要求,提高兒童輸液室風險管理水平
對于護理人員來講,在給患兒輸液的過程當中,需要認真遵守相關操作規范要求,并認真的對照患兒資料,合理控制用藥劑量。由于兒童輸液室環境比較嘈雜,護理人員要嚴格的要求自己,適當提高自身音量,合理確認患兒,并主動與患兒家屬溝通,進一步確認患兒的各項信息[2]。
2.2 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進行有效溝通,提升治療效果
針對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溝通不當問題,醫院可根據護理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培養其良好的交流能力,讓護理人員更好的與患兒家屬、患兒進行溝通。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兒和家屬的情緒變化情況,如果患兒家屬情緒比較暴躁,可以提前進行安撫,并為家屬詳細講解患兒輸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緩解患兒家屬的緊張情緒。對于患兒,護理人員要放低聲音,有效的安撫患兒緊張情緒,讓患兒積極配合輸液工作[3]。
2.3 加強護理操作培訓力度,減少護理操作風險的出現
為了有效減少護理操作不規范現象的出現,醫院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的管理與培訓,避免出現輸液差錯,患兒在輸液之前,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再次核對,并密切關注患兒的病情變化情況,采取彈性工作制度,在輸液高峰期,可以適當增加護理人員數量,減少差錯的出現。
此外, 為了防止患兒出現細菌感染現象,護理人員要對兒童輸液室內部空氣進行凈化處理,需要使用超凈工作臺進行輸液,并認真遵守消毒隔離無菌原則。醫院還要嚴格管理輸液器具,認真執行一人一針一具制度,對于一次性的醫療用品,禁止多次使用[4]。
3 討論
通過對兒童輸液室風險因素進行有效控制,例如護理人員認真遵守相關規定要求,提高兒童輸液室風險管理水平、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進行有效溝通,提升治療效果、加強護理操作培訓力度,減少護理操作風險的出現。對于患兒家屬來說,要主動配合護理人員工作。在兒童輸液室當中,因為患兒的年齡比較小,對護理人員的要求更高,為了更好的提升患兒治療效果,減少輸液風險的發生,護理人員要結合患兒的實際情況,給予耐心指導,讓患兒能夠更好的接受輸液治療,真正達到提升患兒治療效果的目標[5]。
參考文獻
[1] 梁建麗,張潔靜,張笑笑.風險控制干預措施在兒科門診輸液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3):2333-2335.
[2] 汪榮花.兒童輸液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預防措施[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5):108+120.
[3] 潘艷.分區域護理標識管理在兒童輸液室的應用評價[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19):105-107.
[4] 梁意妹.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兒童輸液室風險防范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6):33-35.
[5] 劉燁.人機交互中的倫理關愛研究——以兒童輸液室座椅設計為例[J].藝術科技,2016,29(01):6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