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莉莉
【摘 要】
目的:研究急性心梗患者護理中PDCA循環法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梗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1例)進行PDCA循環法護理干預,對照組(31例)行常規護理。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PDCA循環法對急性心梗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效果比較好,可以顯著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 急性心梗 ; PDCA循環法 ; 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R542.2+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02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6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April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31 cases) received PDCA cycl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31 case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Obser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PDCA circulation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DCA cycle method; Adverse events
急性心梗死是一種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細胞持續缺氧或者缺血,引起心肌壞死。患者發病時,會出現發燒、胸骨劇烈疼痛、心率失常等癥狀。及早進行治療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是搶救急性心梗死患者的關鍵。本研究對62例急性患者進行研究,探討急性心梗患者護理中PDCA循環法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齡43-78歲,平均(58.31±3.45 )歲。兩組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注意患者病情變化,為其做好心理疏導和用藥護理。
觀察組進行PDCA循環護理干預。內容如下:
(1)計劃階段(P)
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對引發急性心梗死的因素進行分析,學習國內外先進的護理經驗,制定科學的護理措施。通過定期培訓,對心腦血管知識進行了解,進行護理急救知識培訓。明確護理中的責任,分工明確。
(2)實施階段(D)
成立PDCA 循環質量管理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規范護理流程,提高護理質量。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情況進行監督。
(3)檢查階段( C)
質量監督小組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情況進行檢查,使用護理質量評分表給護理人員打分。針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找出原因,并及時進行糾正;做好護理記錄。
(4)處理階段(A)
進行護理問題的匯報、分析。對于護理成功的案例,總結護理經驗,為下一輪的護理管理提供依據。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概率。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和t值計算;計數資料用(%)和x2計算,若P<0.05,則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過程中,觀察組發現1例拔管不規范事件,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23%;對照組有2例藥物外滲,2例儀器故障,3例拔管不規范事件,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2.58%,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x2=5.167,P=0.023)。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比較急,需要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并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預后情況[1]。在護理過程中,嚴格的護理管理,可以提高護理效果,還能夠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
PDCA循環管理模式,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的。這種管理方法最初應用于企業管理當中。隨著管理方法的不斷改進,被廣泛應用于醫院質量管理當中。P代表計劃,D代表實施,C代表檢查,A代表處理。 PDCA循環管理模式,通過將護理工作分為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四個環節,將每一個環節的護理工作進行細化[2]。通過對不同環節的護理質量的監督和管理,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
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常規護理和PDCA循環護理,結果顯示,護理過程中,觀察組發現1例拔管不規范事件,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23%;對照組有2例藥物外滲,2例儀器故障,3例拔管不規范事件,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2.58%,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x2=5.167,P=0.023)。
參考文獻
[1] 張慧. 老年腦卒中患者護理中PDCA循環法的臨床應用[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S1):579-580.
[2] 解芳, 邵紅. PDCA循環管理在提高腦卒中護理質量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