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摘 要】 目的:探討顱腦創傷后癲癇患者的護理方法。方法: 通過對30例顱腦創傷后繼發癲癇患者的護理過程進行記錄、比較、探討,從中尋求更好的護理方法。結論: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配合藥物治療進行積極有效護理,有助于預防和減輕創傷后癲癇的發作。
【關鍵詞】 顱腦創傷; 癲癇; 護理
【中圖分類號】R74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186-01
顱腦創傷后癲癇(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是顱腦創傷的嚴重并發癥,會加重繼發性腦損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應該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1];約有5%癲癇發生于顱腦創傷之后[2]。顱腦創傷后癲癇不僅在創傷后早期影響著患者的死亡率和預后,還有可能因為創傷形成持續數年的癲癇病灶,從而一直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對我院神經外科住院的顱腦創傷后癲癇患者的護理進行研究探討,并提出相關護理對策。
1 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科從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共收治顱腦創傷并發癲癇患者39例,篩選其中3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8歲至65歲。
1.2 臨床表現 本組患者均在傷后早期(1- 7d)發生癲癇,典型失神發作(小發作)14例,肌陣攣發作10例,強直大發作3例,癲癇持續狀態3例。
2 護理措施
2.1 癲癇發作期
2.1.1 呼吸道護理 應將病人平臥,松開衣領,頭偏向一側,確保呼吸道通暢,清除口咽中異物,以防誤吸及吸入性肺炎。不可強行灌藥,以防窒息。置入口咽通氣道或壓舌板,以防止患者咬傷舌頭,同時也可防止舌后墜堵塞呼吸道;應備好吸引裝置,隨時吸出分泌物及嘔吐物,迅速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以改善腦缺氧,必要時行氣管切開。
急救過程中應保護患者安全,防止患者墜床、撞傷、刺傷等意外發生;抽搐時忌強行按壓肢體以免發生肌肉拉傷、骨折、脫臼等;患者如有頭過度后仰、下頜過張,應一手托住枕部,一手托住其下頜,以防造成頸椎壓縮性骨折或下頜脫臼。
2.1.2 抗癲癇藥物的使用及病情觀察 對于確診為顱腦創傷后癲癇的患者,應該采用規范化的藥物治療。臨床常用藥主要有:苯妥英鈉、丙戊酸鈉、苯巴比妥、奧卡西平、卡馬西平等。癲癇發作時迅速控制發作是關鍵,應遵醫囑及時準確給藥。應用留置針建立雙條靜脈通路,首選地西泮10 mg-20 mg靜脈注射,速度應慢,2 -4 mg/min為宜,以免引起呼吸驟停,1-3 min起效,作用時間15-30min,如果用藥后癲癇狀態持續發作,則10min后加用第二劑。然后將地西泮 100mg 加入 5%GS 500ml 中使用輸液泵泵入,根據發作程度調節速度,24h總劑量不超過200mg。地西泮的靜脈輸注會引起呼吸及心臟的抑制作用,用藥過程中應注意患者血壓有無下降及呼吸有無抑制,尤其是對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人更應注意,床旁應備好呼吸興奮劑等藥物及氣管插管用物。在控制癲癇發作后,可使用苯巴比妥鈉0.1 g肌肉注射,每8小時給藥1次,本藥半衰期時間長,可作為地西泮使用后的長效控制藥。注意觀察用藥后的效果,隨時報告醫生以調整藥物種類及給藥劑量。
2.1.3 合并癥的觀察及護理 癲癇發作時多伴有缺氧、發熱、腦水腫、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等并發癥,控制發作的同時應給予心電監護、氧氣吸入,抽血查糖、鈣、電解質等,及時糾正血液電解質紊亂.癲癇持續狀態多伴有發熱,基礎代謝率增高,可給予亞低溫治療以降低腦組織耗氧量,降低誘發癲癇發作的因素。出現呼吸困難、紫紺時應做好氣管插管準備。
2.1.4 合理安置患者 將患者置于搶救室或單間,病室應環境安靜、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宜,各種治療及操作應集中進行,探視時限制家屬的人數,指導患者規律作息,盡量不要熬夜,避免各種不必要的刺激。床旁常備牙墊,以防癲癇發作時舌咬傷。
2.2 癲癇發作后
2.2.1 用藥護理 患者癲癇發作得到控制,給予苯巴比妥肌肉注射2-3天后,謹遵醫囑給予抗癲癇藥物按時按量口服,減少漏服、少服,增加病人對醫囑的依從性。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對于可能引起肝功能受損的藥物,應定期檢查肝功;在換藥、減藥過程中注意緩慢減藥,切忌突然停藥,因為突然停藥很容易誘發癲癇持續狀態,嚴重時還會生命危險,而減藥速度過快也會引起癲癇復發,使長期的治療效果前功盡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防止患者在加藥或換藥中加量過快,如妥泰片等藥物加量過快可以引起嚴重的副作用。
2.2.2 飲食護理 癲癇患者的飲食護理是不容忽視的,癲癇發作時體力消耗較大,控制發作后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低鹽流質飲食。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會使機體缺乏維生素K、維生素D、鈣、鎂等物質,應多吃含維生素K高的食物(如蛋黃、大豆油等)以及富含維生素D、鈣和鎂高的食物(如魚類、蛋類、豆制品、牛奶等)。同時還應避免不良飲食習慣,勿過饑或過飽,勿暴飲暴食,禁止煙、酒、濃茶、咖啡、刺激性碳酸飲料及辛辣食物,以避免誘發癲癇。
2.2.3 心理護理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常因反復發作,長期服藥而痛苦不堪、精神負擔加重。因此在護理中我們應該時刻注意患者情緒上的變化,一旦發現情緒異常,及時進行疏導,鼓勵病人正確認識疾病,樹立信心,放松心態,消除誘發因素,積極接受治療,在醫生指導下積極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還要鼓勵家屬、朋友多陪伴病人,向病人表達關愛之情感,給他們一個寬松的環境,使他們以最佳的心態融入社會。
3 護理體會
創傷后癲癇起病急、發展快,且反復發作,保持呼吸道通暢、迅速建立雙條靜脈通道合理用藥、預防控制并發癥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在遇到顱腦創傷后癲癇發作時我們護理人員應保持冷靜、清晰的頭腦,快速反應以保證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同時我們還應掌握臨床常用抗癲癇藥物作用、用法、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向患者講解服藥依從性的重要性,做好癲癇發作期和發作后的有效護理。加強創傷后癲癇患者的觀察與護理是預防控制癲癇并發癥的重要環節,有助于預防和減輕創傷后癲癇發作。
參考文獻
[1] [3]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神經創傷專業組. 顱腦創傷后癲癇防治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7, 33(7):65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