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苗


【摘 要】目的:探究腹部復合創傷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方法:本次選擇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腹部復合創傷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作為觀察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輔以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輔以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質量。結果:護理后,觀察組各項血糖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部復合創傷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更佳。
【關鍵詞】腹部復合創傷;糖尿病;護理;血糖指標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complex trauma combin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 Eighty-eight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complex trauma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 to February 2019.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supplemen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plemen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quality of ca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complex trauma and diabetes have better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Key words: Abdominal complex trauma; Diabetes mellitus; Nursing; Blood sugar index
【中圖分類號】R6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腹部復合創傷屬于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可能累及臟器,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有不良影響[1]。而糖尿病屬于慢性代謝功能障礙性疾病,當糖尿病患者出現腹部創傷后,血糖指標會相應升高,更加重了治療及護理的難度,因而,找尋一種安全、高效的護理措施就成為了需深入研究的內容。本文以2018.2-2019.2我院收治88例腹部復合創傷合并糖尿病患者為例,探究綜合護理干預的具體措施及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擇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腹部復合創傷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共計患者44例,包括男性23例,女性21例,最低年齡30歲,最高年齡85歲,平均年齡(51.2±1.5)歲。觀察組共計患者44例,包括男性24例,女性20例,最低年齡31歲,最高年齡84歲,平均年齡(51.3±1.4)歲。經統計分析發現,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輔以常規護理干預,工作內容包括:實時監督患者體征指標變化,輔以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降血糖等。
觀察組患者輔以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為:
(1)功能監測。通常腹部的復合型創傷均會累積各類臟器,且病情復雜程度較高,因此在護理時需先對各臟器功能進行監測,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并對各項生理指標進行24h動態測量。同時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并指導其正確咳嗽,以降低對腹部創傷的牽拉。定時幫助患者更換體位,必要時可為其叩背輔助咳嗽和排痰,或通過霧化吸入治療儀化痰,預防肺部感染類并發癥[2]。另外還需對患者尿量和尿液性狀開展24h動態監控,對泌尿系統感染進行及時地預防。
(2)引流管護理。 在護理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引流管的通常,可預防內出血、滲液、壞死組織等所引發的腹腔感染癥狀,也可避免腹內壓力過大引發的創口二次崩裂。在護理時要定時記錄引流管內引流液的多少和性狀,主要觀察顏色和內容物,且每天均需更換引流袋,在更換時要嚴格遵照無菌操作標準進行。同時要對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要避免患者誤拔的情況發生,也要避免導管扭曲、旋轉或擠壓。
(3)心理護理。 在早期搶救過程中護理人員就要與意識仍保持清醒的患者進行溝通,告訴患者手術的預后效果,并盡量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還可以為患者提供輕音樂、娛樂節目、書籍報刊等轉移注意力,也可請臨近病房內恢復效果好的病友現身說法。另外還需叮囑患者家屬多注意與患者的溝通,在語言和行動上鼓勵、體諒、關愛患者,幫助其建立恢復的信心[3]。
(4)糖尿病護理。 如患者需腸內營養支持,營養液配比時要嚴格控制糖分的攝入,腸外營養支持時則應以流食為主,降低消化系統負擔的同時也降低了糖的攝入量。同時每天測量患者3次血糖,根據實際血糖值給予降糖藥物治療,病情嚴重者可給予胰島素注射治療,手術前必須將血糖控制在標準范圍內才能開展。手術后也需嚴格控制糖分的攝入,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家屬,每日盡量少食多餐,并選擇粗纖維、富含蛋白質、低糖、低鹽類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
自制調查問卷評估各組護理質量。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計算各組發生并發癥的概率。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 19.0軟件完成此次護理結果的統計學處理,組間差異經p值檢驗,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未經護理前血糖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經護理后,觀察組血糖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腹部復合型創傷大多病情復雜,且伴有多臟器損傷的情況,不僅會出現大量的出血,還可能引發休克。同時,腹部復合型創傷還可能引發合并糖尿病的情況,這屬于創傷應激反應的一種,如不及時處理很容易演變為二型糖尿病。因此,在臨床護理時首先要做好對腹部臟器功能的監測工作,防止臟器功能衰竭加重病情,并預防創傷感染。然后需針對治療后預置的引流管進行針對性護理,要求定時監測引流液量和性狀,并由此判斷是否存在內部感染癥狀,同時要避免引流管的阻塞。同時還要為患者提供適當的心理護理,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指導其掌握心理的自我調節方法。最重要的是對其血糖進行嚴格的控制,必須從藥物、飲食雙方面入手,在手術前后均需將血糖控制在標準范圍內,尤其是腸內營養支持時營養液的配比要嚴格控制糖分,確保患者平安度過危險期的同時避免合并二型糖尿病。
總之,腹部復合創傷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更佳,能夠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預防并發癥,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黃方毅.腹部創傷伴有高血壓患者急診手術的護理配合臨床價值[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11):80-82.
陳蘭局,許艷,徐金鳳, 等.臨床護理路徑對腹部創傷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搶救質量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6):108-110.
耿杰.腹部創傷并伴有高血壓患者急診手術的護理效果[J].養生保健指南,2018,(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