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香


【摘 要】目的:探究小兒門診護理期間靈活應用護患溝通藝術的價值。方法:此次選擇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門診收治患兒84例作為觀察目標,根據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兒輔以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護患溝通藝術,統計并記錄各組發生護患糾紛的概率,評估并比較兩組患兒家屬滿意情況。結果:觀察組發生護患糾紛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小兒門診護理期間靈活運用護患溝通藝術能夠極大程度降低糾紛發生率,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值得應用。
【關鍵詞】護患溝通藝術;小兒;門診護理;應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art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nursing.Methods: The choice in this time, 84 cases of childr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target.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ssisted by routine nursing. On this basi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art of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flexibly. The probability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in each group was counted and recorde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Flexible use of communication art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during pediatric outpatient nursing can grea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sputes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of children, which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Fracture; Lower extremity vein
【中圖分類號】R473.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2
門診是醫院同患者及家屬溝通的窗口,具有人員密集、流動性強等特點,特別是兒科門診,所面對的不但包括大聲哭鬧的患兒,同時也需面對因擔憂患兒而情緒激動的家屬[1]。一旦門診護理者工作期間稍有差池,很容易發生護患糾紛。那么,就需要重視護理過程中溝通技巧的靈活應用,安撫患兒及家屬情緒,避免糾紛。本文以2018.3-2019.3我院兒科門診收治84例患兒為例,論述護患溝通藝術應用的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選擇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門診收治患兒84例作為觀察目標,根據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總計患兒42例,包括男童24例,女童18例,最低年齡1歲,最高年齡10歲,平均年齡(4.2±1.4)歲。觀察組總計患兒42例,包括男童25例,女童17例,最低年齡1.5歲,最高年齡9歲,平均年齡(4.3±1.3)歲。經統計分析發現,兩組患兒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輔以常規護理,包括詢問患兒病情,癥狀表現等。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護患溝通藝術,具體為:
1.2.1 護患溝通的原則 首先,護理人員需通過面對面溝通的方式引導患兒及其家長,使其能夠主動地、準確地表達疾病情況,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利用鼓勵的方式讓患兒描述自身的感受,盡量弄清楚不適感的程度和位置[2]。其次,在溝通過程中要尊重患兒和家屬,盡量鼓勵其表述自身的感受,并且在此過程中不能打斷他們的思路。第三,要求雙方交流的方式為開放式,即詢問患者的過程中要多詢問相關內容,這樣患兒或家長就能說出更多關于病癥的內容,從而使獲得的資料更全面。第四,在溝通過程中盡量避免談及隱私話題,如必要時可選擇委婉的方式側面表達。同時,護理人員還需結合患兒和家長的特點對溝通方式進行選擇。
1.2.2 護患溝通的技巧 首先,護患溝通的基礎就是理解患者方的感受,護理人員在語言表達時應充分顯示出對患者的理解和感同身受,這樣能夠使患兒和家長感覺雙方在一個平等的角度進行交流。溝通時護理人員的態度必須始終保持溫和,不能出現不耐煩的情緒,對于因焦急導致語言混亂的家長要進行安撫,并幫助其整理語言,以此增進護患之間的信任感,在后期工作中提升護理的依從性。其次,護理人員必須態度真誠,在溝通時要表現出迫切希望患兒能夠快速康復出院的想法。從患兒入院開始護理人員均要主動與患兒和家長進行溝通,每次交流時要注意態度和藹,要使自己的視線盡量與患兒或家長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不得出現使對方仰視的情況。第三,在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保持自身的專業性,不僅操作要流暢,也要盡量多使用專業名詞,但對于存在疑惑時要盡量使用白話進行解釋。同時,對于不同文化差異、不同地區的患者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患兒或家長來自鄉村或學歷偏低就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而是應結合實際情況盡量選擇對方能聽懂的語言進行描述,使患兒或家長能夠感到關心和尊重[3]。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計算各組發生護患糾紛的概率。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此次護理滿意度情況,總計100分,得分高于80分表示護理滿意度較高,得分高于60分低于80分表示護理滿意度一般,得分低于60分表示護理滿意度不佳??倽M意度=較高率+一般率。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 19.0軟件對此次護理結果進行統計與處理,組間差異利用p值檢驗,p<0.05表示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患糾紛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發生護患糾紛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總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2。
3 討論
兒科門診是醫療機構內日均接待量最大的科室之一,加之患兒本身的特殊性,使得護患之間關系的處理難度更高。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對于兒科護理人員溝通技巧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嚴格把握溝通的原則,對患兒和家長要絕對的尊重,護理人員自身的態度要和藹可親,同時熟練運用語言和非語言兩種不同的溝通方式,積極鼓勵患兒面對治療。另外醫院也要加強對護理人員溝通技巧的培訓,一定要做到理解尊重、態度真誠,對不同文化和地區差異的患者必須一視同仁,絕不能出現偏見。
參考文獻
周娟,方拴鋒,任靈敏.護患溝通藝術在小兒門診護理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3):82.
沈曉娟.小兒門診護理中護患溝通藝術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12):106-108.
吳韋麗.護患溝通藝術在小兒門診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研究,2019,27(4):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