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艷 劉進梅


【摘 要】目的:探究血清VCAM-1、FGF2等炎癥因子在難愈性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表達及意義。方法:選我院80例難愈性糖尿病足患者為試驗組,80例無足部潰瘍的單純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組間血清VCAM-1、FGF2檢測結果。結果:難愈型糖尿病足組患者的VCAM-1、FGF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纖維蛋白原(FIB)、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比率(neu%)炎癥因子含量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VCAM-1、FGF2等炎癥因子水平的升高是進行糖尿病足患者診斷的輔助性手段。
【關鍵詞】糖尿病足;炎癥因子水平;表達意義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such as VCAM-1 and FGF2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diabetic foot.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diabetic foo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igh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ithout foot ulcer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f serum VCAM-1 and FGF2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 VCAM-1, FGF2,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terleukin-6 (IL-6), C-reactive protein (CRP), fibrinogen (FIB)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diabetic foot.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and neutrophil ratio (neu%) inflammatory factor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serum VCAM-1 and FGF2 levels is an auxiliary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 expression significance
【中圖分類號】R58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經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截肢率的15倍[1-2]。目前臨床研究說明炎癥因子與抗炎因子水平的失衡是糖尿病足發生的一種重要機制,本次試驗主要通過對比難愈型糖尿病足患者和單純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癥因子的水平,探究血清VCAM-1、FGF2等炎癥因子在難愈性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表達及意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間一共收治了糖尿病足潰瘍患者80例,將其作為試驗組,同時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單純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展開實驗。其中試驗組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在28~86歲,平均年齡為54±6.7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齡在24~88歲,平均年齡為56±4.86歲。組間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
1.2 方法和觀察指標
入院后統計患者的性別、年齡、BMI、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對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基本資料和炎癥因子如血清VCAM-1、FGF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纖維蛋白原(FIB)、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比率(neu)進行測量。
FBG、2hBG和GA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HbA1c經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進行檢測;VCAM-1、FGF2、TNF-α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進行測定;IL-6使用電化學發光法進行檢測;CRP經C反應蛋白檢測儀進行測定;FIB由全自動四通道血凝分析儀測定;WBC、neu由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比較 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實驗室指標比較 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3],治療糖尿病并發癥,減輕糖尿病對患者的影響是目前臨床上亟待解決的問題[4]。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的的并發癥,是由于糖尿病而引起的足部缺血性、神經性和神經缺血性的病變,導致了患者的足部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和潰瘍,使患者的行走和運動能力受到限制,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大大增加了糖尿病患者截肢的風險。目前,經研究發現,血清中高濃度的炎癥因子會阻礙患者足部創面的愈合,從而造成糖尿病足,久治不愈。V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員,參與免疫調節和炎癥反應;FGF2能夠促進組織損傷部位內皮細胞的活化和血管的重新增生,是機體創面愈合的一種保護機制,患者的足部有創傷后,機體通過一系列信號傳導通路促進FGF2的含量升高;TNF-α隨著VCAM-1地含量升高而升高;IL-6和CRP的濃度升高會降低患者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使患者的血糖水平久治不降低,是預測糖尿病足發病的風險因子,同時TNF-α可誘導FIB和CRP濃度升高和IL-6、VCAM-1的釋放;neu是糖尿病足發生的高危因素,刺激機體的以及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大量的炎癥因子釋放使細胞壁的通透性升高,造成局部組織水腫,是瘢痕創面愈合延遲,從而形成難愈性糖尿病足,且反復發作。
本次試驗通過測定難愈性糖尿病足和單純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資料和血清VCAM-1、FGF2等炎癥因子水平并進行分析試驗結果,結果顯示: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試驗組患者的VCAM-1、FGF2、TNF-α、IL-6、CRP、FIB、WBC、neu的含量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血清VCAM-1、FGF2等炎癥因子在難愈性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表達量高,因此炎癥因子水平的升高是進行糖尿病足患者的診斷的輔助性手段,并且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注重對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進行檢測和進行針對性抗炎治療。
參考文獻
門麗波.前列地爾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早期糖尿病足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9,15(02):44-45.
譚鹽梅,晉溶辰.糖尿病患者體質、炎癥因子與其足潰瘍預后的關系探討[J].湖南中醫雜志,2019,35(03):4-6+15.
張繼剛,臧義獻,萬芳.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糖尿病足的療效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海峽藥學,2018,30(11):105-106.
聶海英,聶丹丹,姜濤.血管細胞粘附分子-1等炎性因子與糖尿病足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8,22(08):1403-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