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 目的:對“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程序”在實踐應用中對急性腦出血患者救治結局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探究。方法: 以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間收治的85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了實驗和對照兩組。其中對照組內43例患者在發病后均由患者家屬護送入院,而實驗組內的42例患者在發病后則由120急救中心分派了急救車和專業的醫護人員實施了專業化的院前急救。在此基礎上對全部患者入院第一天的診療救治情況進行了分析判斷,并對兩組患者的入院30d末存活率及存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與肢體功能等指標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 ①組間患者發病至平均急救時間:P<0.01;②組間死亡率比較,P<0.05;③組間患者30d末存活率比較,P<0.05。結論: 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程序在急性腦出血病癥患者的急救治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提升搶救成功率并降低搶救死亡率。
【關鍵詞】 “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程序”;急性腦出血患者;救治結局
【中圖分類號】R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189-01
急性腦出血是現代臨床醫學中非常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病情兇險、進展迅速以及后遺癥明顯且難以愈合的特點。患者在發病的第一時間需要入院接受最專業的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將會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對這類病癥的危害及影響要提高認識,并積極推進相關急救護理程序的優化改革,以確保患者在發病的第一時間便可以得到專業的救治。
1 資料與方法
1.1 常規資料 本研究中筆者將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間收治的85例急性腦出血患者作為了主要的研究對象,之后在分析匯總其常規資料的基礎上將其分成了實驗與對照兩組。所有患者經過現場評估和入院頭顱CT檢查之后均已確診,符合“急性腦出血”病癥的癥狀。現將患者的常規資料匯總如下:對照組內的43例患者中共有25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其年齡在42—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歲。實驗組內的42例患者中共有男患者24例、女患者18例,患者的年齡在43—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歲。經數據分析可知,患者的年齡、性別、癥狀(并發癥)以及病程等常規資料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本研究所假設的條件是可以成立的。
1.2 護理措施 對照組內患者的護理措施:該組內的43例患者在接診之后便立即進行了腦部影像學檢查,實驗組內患者的護理措施:①出診:在120急救指揮中心的協調調度下,急診科值班的醫護人員會在核準患者實際地址與病情后進行院前出診。接到急救電話之后,值班護理人員需要通過急救電話叮囑患者家屬保持冷靜,并教給其常用的放松血管的小技巧,以讓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緩解癥狀。②現場急救:當急救車到達現場之后,院前醫生首先需完成患者病史的詢問工作,之后再對其進行體格檢查,要根據“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則以患者的血壓、瞳孔變化情況、脈搏等體征為判斷依據對其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急救過程中要使患者盡可能保持相對固定的體位,必要情況下現場護理人員還需要做好患者的頭部保護工作,避免對其造成“二次傷害”。完成以上工作之后護理人員要在清除其口腔、鼻腔和呼吸道異物的基礎上給予其吸氧護理,從而改善其腦細胞和腦組織的缺氧狀態。此外,還需要立即開放靜脈通路,通過甘露醇等藥物降低患者的顱內壓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如果患者出現了心臟驟停,則需對其進行心肺復蘇術。③轉運:開始轉運之前要告知患者家屬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并讓家屬陪同其進行轉院。④到達醫院之后,院前急救護理人員需完成現場急救與患者轉運病情記錄的書寫工作,之后再按照規定程序嚴格交接手續,以確保患者可以得到及時救治。[1]
1.3 數據處理 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數據計算均由SPSS19.0軟件來完成。組間比較采用的則是X2或T檢驗,當P<0.05時則代表結果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接診當天的救治情況 對照組內患者的發病至急救時間間隔為6—11h,平均為6.4小時。經過搶救和院前護理之后,共發生6例死亡病例(14%)。實驗組內的患者是由我院派出專業急救團隊進行院前急救并轉運至醫院的,發病至急救時間間隔為0.5—2h,平均時間為1.1小時。經過院前急救處理之后,接診當天共發生0例患者死亡時間。兩者患者的發病至急救的平均時間間隔比較中P<0.01。兩組患者的死亡率比較中,X2=4.3580;P<0.05,因此結論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2.2 入院后30d末存活率 對照組內患者經過30d治療之后共發生9例死亡病例,其中6例為接診當天死亡,后期死亡3例。整體存活率為79.07%。實驗組內患者共發生2例死亡病例,整體存活率為95.24%。經數據計算可知,P<0.05,因此結論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2.3 ADL評分與FMA評分
3 討論
急性腦出血是經常發生于老年患者群體中的常見病,具有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等危害。患者在發病后是否可以得到及時的診斷與治療將是其恢復健康的并改善其預后生活質量的關鍵[2]。
專業的院前救治可以進一步縮短患者的救治時間,這將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的院前救治死亡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主要是因為缺少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這需要醫護人員在接到急救電話的第一時間就做好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交流工作,指導其進行相應的緊急救治處理,有助于降低患者腦細胞的損傷程度,為其預后恢復打好基礎。根據ADL評分和FMA評分顯示,科學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與肢體功能[3]。
參考文獻
[1] 楊榮霞.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9,36(01):53-56.
[2] 王海華,梁秀平,全春華.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程序對急性腦出血患者救治結局影響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08):1238-1240.
[3] 楊雪,劉露,王倩,張明秋.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程序在急性腦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2):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