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紅

【摘 要】 目的:分析急診護理流程應用在院前心肺復蘇急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急診科中進行急救的60例心搏驟停、呼吸困難的患者進行研究,根據急救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給予常規急救護理流程,觀察組30例,給予急診護理流程,比較兩組的急救效果。結果: 藥物儀器準備時間比較,觀察組為(1.13±0.82)min,對照組為(3.61±2.44)min;院前急救總時間比較,觀察組為(20.29±8.14)min,對照組為(30.76±15.25)min;5min內基本生命支持完成率比較,觀察組完成率為90%,對照組為70%;觀察組的急救成功率為73.33%,對照組為53.33%,兩組在藥物儀器準備時間、院前急救總時間、5min內基本生命支持完成率、急救成功率方面比較差異均為(P<0.05),具統計學意義。結論: 院前心肺復蘇急救中實施急診護理流程,有效縮短院前急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 急診護理流程;心肺復蘇;院前急救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200-02
心肺復蘇(CPR)是指人發生心搏驟停、呼吸困難時,短時間內則會造成患者的腦部、重要器官組織等發生不可逆損害,需立即進行現場搶救復蘇的行為。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及生活、工作等壓力的影響,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明顯增加,心肺復蘇是挽救心臟危重急癥患者生命的最重要手段,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能夠降低患者死亡率[1]。本文就急診護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復蘇急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19年1月~2019年8月;研究對象:60例心搏驟停、呼吸困難患者;研究方法:按急救護理方法分組。對照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為(50.25±10.87)歲。觀察組30例,女性13例,男性17例,最小年齡35歲,最大年齡82歲,平均(51.49±10.75)歲,本研究均是呼吸心跳停止且行心肺復蘇院前急救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急救護理流程,包括:藥物器械準備、監測生命體征、心肺復蘇等常規急救護理措施。
觀察組實施急診護理流程,具體措施為:①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指導現場人員進行急救,完成信息加工后,馬上開展調度安排救護車前往現場[2]。②現場急救,經驗豐富的護士站在患者的頭部位置,清理呼吸道,確保呼吸通暢,并及時進行吸氧、吸痰工作,同時協助醫生行氣管插管,密切注意患者病情變化。另一普通護士站在患者身側,觀察患者的循環系統,協助醫生完成胸外按壓、除顫、建立靜脈通道等工作。實習護士則負責記錄、止血、包扎等工作。③返回醫院,在轉回醫院的途中,護理人員及時與院內接診人員聯系,說明患者具體情況,回到醫院后,做好患者交接工作,把患者送往手術室,開展后續治療。在急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積極配合醫生迅速有效開展現場急救工作,在轉運途中對患者做好安全監護,確保病情穩定,預防并發癥。④定期對急救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開展急救演練、優化急救流程、提高病情預見性和應變能力[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藥物儀器準備時間、院前總急救時間、成功率等。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21.0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用(x±s)表示急救時間等計量資料,以t檢驗,急救成功率等計數資料以(例,%)表示,以x2檢驗,組間數據差異為P<0.05,則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藥物儀器準備時間、院前急救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而5 min內基本生命支持完成率和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為(P<0.05),見表1。
3 討論
危重急癥患者的急診搶救是一個爭分奪秒的過程,而心肺復蘇要求醫護人員迅速對患者病情做出準確判斷,并及時做出對癥操作,而且在整個急救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做到密切配合。心肺復蘇指南明確指出,在搶救過程中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人員應做到高效性和持續性[4]。但是,在實際的搶救過程中,常常出現不重視急救工作、分工不科學、護理人員專業素養不高、職責不明確、不按急救流程進行操作等問題,長期不解決這些問題,當面對病情危急復雜的患者時,護理人員容易手忙腳亂,無法穩定現場,嚴重降低急救效率,影響心肺復蘇的最終效果,因此,如何解決實際急救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
有研究發現,對于院前心肺復蘇急救,采取成立專門的急救小組,明確責任的方法,在危機事件發生時,小組成員都能夠快速有序的開展搶救工作,通過密切配合,能夠同時有效開展多項工作,大大提急救護理質量,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5]。本研究中,與常規急救護理的對照組比較,采用急診護理流程的觀察組院前急救總時間更短,急救成功率更高。急診護理流程通過明確責任、團隊協作,使急救流程更加規范化,更具科學性,大大縮短搶救時間,有效提高搶救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雪芳.急診護理流程在院前心肺復蘇及無縫隙連接急救中的應用[J].心理醫生,2016,22(28):222-223.
[2] 陳陽陽,張金新,張云飛,等.對于心肺復蘇過程中采用急救護理程序的臨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6):16-17.
[3] 高玉香.優質護理急救流程在急診心肺復蘇急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11):36-37.
[4] 孫慧[1].優化護理流程對心肺復蘇急救成功率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5,36(5):1029-1029.
[5] 胡秋香,張梅霞,李艷蘭.新版心肺復蘇指南在心臟驟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