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廣坡
【摘 要】目的:分析CT影像診斷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分析CT影像診斷的價值。結果:CT影像診斷確診A級24例、B級15例、C級16例、D級10例、E級11例;急性水腫型患者35例、出血壞型41例,診斷結果和手術確診結果相同,準確度為100%。結論:為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CT影像診斷時可有效提升診斷準確度,有無痛、無創等優勢,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CT影像;急性胰腺炎;疾病種類
【中圖分類號】R657.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急性胰腺炎為現階段常見急腹癥,常會引發自身消化、出血、水腫等問題。患者臨床多表現為腹痛、發熱、嘔吐,主要病因為胰酶激活之后引發胰腺組織急性化學炎癥。且該疾病可誘發休克和呼吸功能衰竭等多種危重疾病,因此有較高致死率,盡早診斷為疾病治療的關鍵。現階段常用診斷方式為影像學檢查,但更為重視診斷方式,對基礎性原理分析較少[1]。現選取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CT影像在疾病診斷中的價值,結果分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排除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②并無嚴重精神系統疾病,③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男35例,女41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3.28±2.16)歲,病程(1~3)個月,平均病程(2.06±0.34)個月。所有患者均為突發腹痛,且伴有嚴重惡心、嘔吐,血液淀粉酶以及尿液淀粉酶也有提升。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為飛利浦公司生產的螺旋CT掃描,主要參數為:工作電壓140Kv,電流強度350mA,層厚為5mm,螺距為2.5、重建間隔3mm。具體操作方式:患者在臨床人員指導下由隔頂位置向下逐層掃描,直到患者胰腺組織完全呈現出來。之后記錄胰腺組織形態和大小以及信號強度,判定周圍是否存在腹腔積液等問題。之后對進行掃描患者進行強化掃描,靜脈注射后35s確定動脈狀況,速率為3mL/s,對胰腺掃描結束之后也對門脈予以掃描,同時詳細記錄胰腺病變變化和炎癥反應以及CT影像學狀況。對CT檢測嚴重疾病患者立即進行手術治療,主要方式為清晰胰腺外侵犯組織或病灶。同時也對患者進行腹膜穿刺檢測。
1.3 觀察指標
依照Balthager CT分級標準進行判定,并對胰腺壞死程度和侵犯周圍組織CT影像診斷結果予以判定。A級主要為胰腺實質、胰腺周圍正常組織。B級為胰腺周圍有彌漫性腫大,且胰腺密度有不均勻狀況,胰管有擴張,胰腺整體輪廓為不規則狀況。C級則為B級基礎之上胰周組織有炎癥。D級為B級基礎上發現單發積液區域。E級則為B級之上有兩個之上的積液或積氣區域。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3.0處理數據,以X2檢驗計數資料(%、n),以t檢驗計量資料(),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CT影像診斷確診A級24例、B級15例、C級16例、D級10例、E級11例;急性水腫型患者35例、出血壞型41例,診斷結果和手術確診結果相同,準確度為100%。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飲食方式改善,機體免疫力持續降低。內分泌功能紊亂后常會使得酸堿平衡被破壞,各種疾病發病率隨之提升。急性胰腺炎為胰腺酶活性異常提升,并在多種病因影響下所引發的疾病,常會引發胰腺出血以及壞死。同時此種疾病也會使得患者體內炎癥因子提升,繼而提升毛細血管通透度。在疾病分型中主要依據患者疾病狀況和炎癥侵襲范圍,主要劃分為急性水腫、急性出血壞死型,此種疾病會由于患者缺血、酸堿失衡和水腫進而引發多器官功能衰退,最終造成死亡[2]。早期確證可依據患者臨床癥狀進行疾病治療。但基礎性血液檢測時常會引發漏診和誤診等問題。
采用多層螺旋CT檢測時,有操作簡便、快捷等優勢,不僅可有效診斷疾病狀況,同時也可依據患者具體影像狀況顯示病變狀況和括散范圍。在本次研究中輕度胰腺炎患者多表現為胰腺提升變大且并無顯著壞死,但密度十分均勻和正常患者相比輕度低,胰腺邊緣毛躁有少量積液。重度胰腺炎患者在影像學診斷上主要表現為提升增大和片狀出血灶、壞死區,相比于正常胰腺密度并不均勻,同時出血灶密度較高,壞死區則常表現為低密度液化,胰腺邊緣也為不規則性滲出物。重度胰腺炎常會累及周圍組織、器官因此會出現網膜積液[3]。CT檢查時主要優勢為掃描速度更快,同時抗干擾能力優秀,可有效降低患者肥胖和氣腹等自身因素影響[4-5]。同時此種檢測方式自身有較強敏感性,可清晰顯示病變胰腺壞死區和范圍,也可對壞死程度、是否伴發出血進行診斷,整體效果良好。也有學者提出此種診斷方式有較強預測性,可有效預測胰腺周圍器官以及組織侵犯、擴展程度,進而科學預測并發癥狀況,為手術指導提供指導[6]。
對本次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可知,進行手術確診狀況和CT檢測結果完全相符,準確度為100%,。因此可知在為胰腺胰腺炎患者進行疾病診斷時CT診斷效果良好。但在使用過程中也需詳細分析,加大醫生培訓力度,通過此種方式有效提升疾病診斷準確度。同時也需對部分患者進行針對性掃描,同時也需對周圍胰腺組織和器官進行檢測可避免漏診。在檢測過程中也需對診斷數據進行記錄,便于為之后疾病診斷提供指導,同時也為疾病分期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為多層螺旋CT患者進行胰腺炎診斷時可有效提升影像學指導,繼而為疾病治療提供保證,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劉剛. CT影像診斷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84):266-266.
劉穎. CT影像診斷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研究[J]. 當代醫學, 2017, 23(36):135-137.
楊德偉, 張旭, 周慧. CT影像診斷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v.5;No.235(22):159.
胡永勝. 急性胰腺炎累及胃腸道的CT表現及解剖學基礎[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 1(3):134-135.
陳云洲, 章飛, 黃會練,等. CT對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價值探析[J]. 黑龍江醫藥, 2018, 31(2):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