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亮
【摘 要】目的:對照評價膽結石病人分別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的效果情況。方法:將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普外科診治的80例膽結石病人作為對象,依據外科治療方法的差異將其列入試驗組、參照組,各組40例,試驗組病人接受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參照組病人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對照兩組相關手術指標和術后不良反應出現情況。結果:試驗組病人術中出血量、手術操作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都顯著少于參照組(P<0.05);試驗組病人術后腹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不良反應總出現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相較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而言,微創保膽取石術用于膽結石病人治療的手術效果更理想,術中創傷小,出血量少,術后不良反應少,更利于病人術后恢復,且有效保留了膽囊功能。
【關鍵詞】膽結石;微創保膽取石;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效果;對照評價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膽囊結石作為普外科臨床的多發疾病,其通常采取手術方式予以治療,且實施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該疾病的“金標準”[1]。隨著微創醫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微創保膽取石術被推廣用于膽囊結石的外科治療中,該術式具有術后不良反應少、保留膽囊功能等優勢,受到許多臨床學者的廣泛認可[2]。但為了進一步探索最佳的膽結石手術治療方案,筆者將本院普外科診治的80例膽結石病人作為對象,分組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微創保膽取石術進行治療,并評估兩種術式的手術效果,報告詳情如下:
1 對象、方法
1.1 病例來源
將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普外科診治的80例膽結石病人作為對象,所有病人通過B超檢查,并結合癥狀表現確診患有膽結石;經空腹檢查顯示機體膽囊功能良好;膽囊收縮面積超過30%且壁厚低于0.4厘米;既往無膽管結石或者上腹手術史;排除認知障礙及精神異常者。包括36例男性,44例女性;年齡 22-67歲,平均(42.6±7.13)歲;病程2-11年,平均(5.4±1.39)年;依據外科治療方法的差異將其列入試驗組、參照組,各組40例,兩組病人的各項基線資料經對照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試驗組病人實施內鏡微創保膽取石術,術中取仰臥體位,行氣管插管全身靜脈麻醉,在臍下做弧形切口,保持氣腹壓力13mmHg,構建CO2氣腹,置入腹腔鏡仔細探查腹腔,將病人體位調整為腳高頭低的左側臥體位,對膽囊附近組織實施游離處理,銳性切開膽囊壁供血不顯著區域,如果出血較多予以3.0可吸收線進行縫合,并吸凈膽汁,注入適量生理鹽水,置入膽道鏡進行探查,利用石網籃取凈結石,以生理鹽水反復沖洗,保證膽囊管通暢且膽汁沒有反流現象,退出膽道鏡,以3.0可吸收線對膽囊壁切口實施縫合,沖洗腹腔,安置引流管,排除腹腔內CO2氣體,關鏡后退出,手術結束。
參照組病人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中取頭高腳低位,行氣管插管全身靜脈麻醉,選擇經臍腹腔鏡單孔操作,有效建立CO2氣腹,于切口中部實施穿刺,通過穿刺點置入手術器械,提起膽囊的頸部,依據膽道解剖學結構進行分離,結扎膽囊之后予以切斷,使膽囊三角區充分顯露,動脈分析膽囊之后結扎,對游離的膽囊壺腹部進行逐一清理,切除并妥善取出膽囊組織。
在手術結束以后,兩組病人予以常規預防性抗感染治療,同時注意調整機體水、電解質、酸堿性平衡。
1.3 評估指標
對照兩組相關手術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操作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和術后不良反應(腹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出現情況。
1.4 數據分析
將該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進行分類匯總,運用SPSS22.0軟件對其開展計學處理,當中的計量數據以()來表示,計數數據以(n/%)來表示,而計量數據之間比較時通過t檢測,計數數據之間比較時通過 2檢測,如果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即表示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相關手術指標情況
試驗組病人術中出血量、手術操作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都顯著少于參照組(P<0.05),詳細數據記于表1:
2.2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出現情況
試驗組病人術后腹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不良反應總出現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詳細數據記于表2:
3 討論
當前,臨床對膽囊結石病人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既往的治療術式主要是膽囊切除術,該方法的效果顯著,故臨床應用率高。但隨著相關醫學研究的持續深入,發現膽囊切除術后會出現消化不良、反流性胃炎等不良反應及并發癥,而且切除膽囊的過程中可能誤傷膽管,因此,越來越多學者建議在手術中保留膽囊。事實上,對于膽結石病人,并非一定要切除其膽囊,一些病人仍可保留膽囊,以保護其正常功能?;诖耍摫D懭∈g被研發和推廣用于普外科臨床上[3]。該研究中,筆者將本院普外科診治的80例膽結石病人作為對象,分組選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參照組)和微創保膽取石術(試驗組)予以治療,結果指出:試驗組病人術中出血量、手術操作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都顯著少于參照組(P<0.05);試驗組病人術后腹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不良反應總出現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此結果說明,微創保膽取石術對膽結石病人的手術效果較佳,術后不良反應少,恢復時間較短。
綜合上述,相較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而言,微創保膽取石術用于膽結石病人治療的手術效果更好,術中創傷小,出血量少,術后不良反應少,更利于病人術后恢復,且有效保留了膽囊功能,建議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王峰.微創保膽取石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膽結石患者中的手術效果及安全性對比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15(05):30-32.
劉軍.微創保膽取石術對膽結石手術近期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14):116-117.
程慕華.微創保膽取石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的手術效果對比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