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進 江秀梅
【摘 要】目的:探析胎兒心臟超聲篩查用于先天性心臟病檢測的具體臨床價值。方法:將我院在2014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2000名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0名,根據檢查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常規超聲檢查)和觀察組(心臟超聲檢查)各1000名,對兩組產婦在檢查完成后的結果進行收集和比較。結果:觀察組產婦中室間隔缺損5例,左右心室發育不良、三尖瓣下移3例,法洛氏四聯癥2例,漏檢1名室間隔缺損,檢查準確率為90.90%;對照組患者中室間隔缺損2名,三尖瓣下移1名,漏檢2名室間隔缺損、1名法洛氏四聯癥、1名肺動脈狹窄以及1名三尖瓣下移,檢查準確率為3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胎兒的檢測中,采用胎兒心臟超聲篩查的效果更好,能夠明顯提升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檢測準確率,有較高應用價值。
【關鍵詞】胎兒心臟超聲篩查;先天性心臟病;常規超聲檢查
【中圖分類號】R71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胎兒先天性心臟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先天性胎兒心臟畸形,約占我國出生嬰兒的8‰-12‰,先天性心臟病是危害兒童及成人健康與生命的殘酷殺手。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會給胎兒家庭帶來巨大的打擊與影響,因此需要在胎兒期對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有效的篩查,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對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做出準確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超聲儀器和檢查技術得到了良好的改進和提高,這也使得超聲對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水平越來越高[1]。本文即探析了胎兒心臟超聲篩查用于先天性心臟病檢測的臨床具體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2月到2018年2月這一區間作為研究時段,選擇此時段內我院收治的2000名產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所有產婦按照檢查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常規超聲檢查)和觀察組(心臟超聲檢查)各1000名。觀察組年齡20~37歲,平均(27.56±8.95)歲,孕周21~28周,平均(23.67±2.16)周;對照組年齡20~36歲,平均(28.47±9.65)歲,孕周20~27周,平均(23.84±3.10)周。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我院倫理委員會對這次研究完全知情并批準研究,同時所有孕婦均自愿參加此次研究。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超聲檢查,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超聲檢查的基礎上進行胎兒心臟超聲篩查,使用GE VOLUSONS6、PHLIP IU22超聲儀,檢查前將探頭頻率設置為3~5MHz。具體檢查方法為:產婦取平臥位,需要由專業檢查人員對胎兒位置、形態以及結構進行仔細觀察,判斷是否存在各種異常現象,在確定胎兒及其附屬物無各種異常情況時,檢查胎兒發育是否存在畸形狀態。而后對胎位進行確定,標準切面選擇為主動脈弓、動脈導管弓切面、左右兩室流出道、三血管和四腔心,對探頭位置和方向進行適當調整,直至能夠清楚觀察到上下腔靜脈的長軸切面、主動脈弓以及左右心室流出道的圖像。然后對產婦的心房、心室形態和活動狀態進行仔細的觀察和記錄,對心室、心房以及動靜脈的連接狀態進行觀察,還需觀察心臟房間隔與室間隔是否存在缺損,檢查二尖瓣、三尖瓣、心房以及心室的血流情況,記錄和排查各項異常信息。
1.3 觀察指標療效標準 本研究需要在兩組產婦成功分娩后對所有新生兒進行超聲檢查,將檢查結果與分娩前的檢查結果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新生兒中包括室間隔缺損5例,左右心室發育不良、三尖瓣下移3例,法洛氏四聯癥2例,漏檢1名室間隔缺損,檢查準確率為90.90%;對照組患者中室間隔缺損2名,三尖瓣下移1名,漏檢2名室間隔缺損、1名法洛氏四聯癥、1名肺動脈狹窄以及1名三尖瓣下移,檢查準確率為37.50%,表示胎兒心臟超聲篩查的檢查效果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先天性心臟病是臨床中最常見的胎兒畸形之一,其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同時也有相關研究表明可能與染色體的異常和基因突變有關。妊娠期間各種因素都有可能對胎兒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當出現先天性心臟病時,會對胎兒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同時也會對其家庭帶來沉重的壓力和負擔。因此為了保證新生兒的健康,提高生育質量,需要加強對胎兒的健康檢查[2]。
超聲診斷是目前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診斷手法,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診斷儀分辨率得到了極大提升,同時臨床中對產前胎兒心臟超聲檢查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就目前而言,超聲篩查已經成為了產前篩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主要方式,在對其的應用中,能夠清晰的顯示胎兒心臟內結構,比如房間隔和室間隔等[3]。同時還能夠提高對胎兒心臟結構解剖信息量的錄入,能夠有效避免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篩查的結果出現錯誤現象,其對于現代醫學診斷先天性心臟病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4]。
本次研究也顯示,應用胎兒心臟超聲篩查的觀察組產婦,其最終檢查結果準確率為90.90%,遠遠高于應用常規超聲檢查的對照組產婦的最終檢查準確率37.50%,表示胎兒心臟超聲篩查的檢查效果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胎兒的檢測中,采用胎兒心臟超聲篩查的檢查效果更好,能夠顯著提升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檢查的準確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孫運峰.胎兒心臟超聲檢查用于先天性心臟病檢測的臨床應用意義[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5):2544+2536.
李斌,劉超.先天性心臟病檢測中胎兒心臟超聲篩查的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7,19(5):85-86.
杜筱帆.胎兒心臟超聲篩查用于先天性心臟病檢測中的臨床價值[J].醫學信息,2016,29(29):83-84.
葉長空.胎兒心臟超聲篩查用于先天性心臟病檢測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