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瑩瑩
【摘 要】目的:評價行益湯聯合中藥熱奄包在病人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對病人腸道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從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術治療的病人中隨機抽取80例作為研究對象,應用抽簽法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組,術后均予以兩組常規護理,治療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治療組行益湯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比較兩組術后恢復正常飲食時間、腸道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治療組術后恢復正常飲食時間早于對照組,腸道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統計學處理顯示P均<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行益湯聯合中藥熱奄包在病人術后護理中的應用,能夠促進病人腸道機能恢復。
【關鍵詞】腹部手術;腸道機能;行益湯;中藥熱奄包
【中圖分類號】R2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手術為臨床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方法,但由于手術具有創傷性、需要進行麻醉,故術后可能引起機體電解質紊亂及炎性反應,造成排氣、排便困難等一系列腸道功能障礙,不利于病人術后康復[1]。因此,有必要探索能夠促進病人術后腸道機能恢復的干預方法。祖國傳統學在腸道機能紊亂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本研究主要評價行益湯聯合中藥熱奄包對病人術后腸道機能恢復的影響,現進行以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術治療的病人中隨機抽取80例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男女不限,成年患者;(2)腹部手術病人。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2)ICU患者。應用抽簽法將80例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8-74歲,平均(50.49±4.06)歲。治療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30-71歲,平均(50.45±4.13)歲。兩組病人的各項基線資料比較,P>0.05,無統計學意義。本研究在獲取病人本人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后實施。
1.2 方法
本研究均給予兩組病人術后常規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行益湯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行益湯:藥物組成包括:厚樸15g,枳殼、甘草、澤瀉、車前子、茯苓、陳皮、砂仁、黨參、白術各10g,大黃5g(后加)。中藥熱奄包配備:吳茱萸250g, 粗鹽250g ,充分混合,裝入消毒好的棉布袋內,扎緊袋口。術后6h起給予自擬中藥行益湯,水煎服,每日1付,分3-4次溫服,根據排便排氣情況隨癥加減,術后12h起,將加熱至50℃的中藥熱奄包放置于病人神闕穴,持續熱敷20-30分鐘,每日2次,直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組、對照組術后恢復正常飲食時間、腸道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
恢復正常飲食時間:術后首次食用固體食物的時間。
腸道相關不良事件:腹脹、便秘等。
1.4 統計學方法
軟件:SPSS 23.0;計量資料:表述形式為(),資料差異行t檢驗;計數資料:表述形式為n(%),資料差異行x2檢驗;P<0.05。
2 結果
2.1 術后恢復正常飲食時間比較
治療組病人術后恢復正常飲食時間為(3.95±0.78)d,對照組病人術后恢復正常飲食時間為(5.12±0.85)d,治療組患者術后恢復正常飲食時間明顯要短于對照組,兩組病人的該指標比較t=5.968,P=0.000,有統計學意義。
2.2 腸道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40例患者中,出現腹痛1例、腹脹1人、便秘1人,腸道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5%,對照組40例患者中,出現腹痛3例、腹脹5人、便秘2人,腸道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5.5%,治療組患者腸道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較大差異(P<0.05,x2=4.332),存在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長期以來,我國醫療領域針對病人術后為腸道機能恢復采取的干預方法較多,總體上可分為西醫干預方法和中醫干預方法兩大類。西醫干預方法主要為勵病人盡早下地活動,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藥物使用較為單一,且易發生不良反應[2-3]。中醫干預方法主要包括藥物干預和物理療法,實踐證實安全性較高,近年來較受病人歡迎。
我院為促進病人術后腸道機能盡早恢復,為病人制定了中醫聯合干預方案益湯聯合中藥熱奄,本研究評價該方案對手術病人術后腸道機能恢復的影響發現,治療組病人術后恢復正常飲食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腸道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得出,該干預方案能夠促進病人術后腸道機能恢復。分析原因可能為:中醫理論認為,術后胃腸機能紊亂是因為手術所致臟腑氣血失衡,生理機能不能協調,氣血不暢瘀滯,從而氣不能推動腸蠕動所致[4]。我院自擬行益湯為在“調暢氣機,通腑降氣”理論的指導下用藥,全方諸藥合用可共奏消痞除滿、下氣行滯的功效,完全針對腸道機能紊亂的中醫病機,在現代醫學中為具有促進腸道活動,增強腸道動力的作用[5]。中藥熱奄包屬于中醫外治法和物理療法,加熱好的中藥熱奄包置于病人神闕穴,通過熱奄包的溫熱作用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又可通過熱蒸氣促使奄包內中藥內離子滲透到病人下腹部,疏通臟腑經脈、暖腎溫脾、下氣降逆,可疏導氣機。藥物口服配合熱奄包,可實現內外兼治。因此,可獲得較理想的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行益湯聯合中藥熱奄包在病人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對病人術后腸道機能恢復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利于病人術后康復,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可行性。
參考文獻
韓琳,張永梅,陳飛娟,等.清腹通腸湯聯合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J].現代醫學,2016,44(07):1037-1039.
溫志玲.中西醫結合護理預防脊柱骨科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的臨床療效觀察[J].名醫,2019(06):155.
虞婷婷.四磨湯口服液+專項護理促進腹部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價值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23):62-63.
蔡春霞,方妙君,鄭日華,等.快速康復護理聯合臍敷對腹式全子宮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23):80-84.
劉麗穎,李芬,談曉丹.早期個性化飲食干預對胃腸腫瘤術后患者康復效果與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