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景玲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針對原發性肝癌患者實施肝臟切除手術后進行的零缺陷護理對患者的手術情況改善效果。 方法: 研究資料為2017年12月-2019年5本院收治的58例原發性肝癌需要切除其肝臟的患者,將入院的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模式將其分成兩組,每組患者29例,針對常規組肝癌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模式,針對實驗組肝癌患者實施零缺陷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針對原發性肝癌患者實施肝臟切除手術后,采用零缺陷護理模式能夠對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護理滿意度有重大的影響,零缺陷護理模式在臨床中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 原發性肝癌;肝臟切除手術;零缺陷護理;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滿意度;常規護理
【中圖分類號】R322.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255-01
原發性肝癌屬于一種臨床中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其腫瘤性質多為惡性腫瘤。該疾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為中年,年齡約在38-55歲之間,對于原發性肝癌患者如果在發病時不采取緊急救治,將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1],據醫學的不完全統計表示[2],肝臟切除術是目前對該種疾病治療的最佳方法,但是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實施相關的護理措施保證手術及護理的實效性,本文選擇2017年12月-2019年5我院收治的58例原發性肝癌需要切除其肝臟的患者進行研究,將采用零缺陷護理模式對原發性肝癌患者實施肝臟切除手術后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將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資料為2017年12月-2019年5本院收治的58例原發性肝癌需要切除其肝臟的患者,并將其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平均分為常規組患者(29例)和實驗組患者(29例)。常規組患者,男19例,女10例,年齡38-50歲,平均年齡(43.2±2.3)歲,病程0.5-8年,平均病程(5.2±1.4)年;實驗組患者,男18例,女11例,年齡40-52歲,平均年齡(45.2±1.9)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5.8±1.1)年。兩組原發性肝癌需要切除其肝臟的患者的病程、年齡及性別的組合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針對常規組患者實施醫院的普通護理模式,主要內容為心理護理及手術護理等內容。
1.2.2 針對實驗組患者實施零缺陷護理模式,主要內容為:①建立護理小組:通過護理人員實現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觀察分析,將合適的護理人員組織建立零缺陷護理小組以及相應的組內規章制度。使組內的工作人員養成自我約束和制度約束的好習慣,明確每個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②制定目標和階段性評價:由組長將護理任務分配到各個護理人員的手中,并不定時的對指定的任務進行階段性評價,總結出非醫務人員主觀因素造成的護理事故,通過一定科學性的頭腦風暴對所發生的事故進行總結,提早為之做預防措施;③建立表彰制度:通過零缺陷小組成員的齊心協力完成的小組目標后,組長應在組內給予表現突出的相應人員進行表彰,進而增加護理人員的信心和責任感,保證零缺陷護理的滿意度等等。
1.3 指標觀察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其中滿意度評分指數在0-100分之間,分數值較高的一組,護理滿意度較好;患者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用時越短的一組,證明其護理效果具有明顯改善效果。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x±s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組間差異明顯,表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兩組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常規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表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
3 討論
零缺陷護理在護理科室中又可以被稱為無缺點品質管理,其主要護理內容是通過對應的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護理進行需求了解、預防事故、護理責任、心態評價、完善機制及強化訓練等多方位的護理模式進行嚴密的制度管理,并保證整個護理計劃的無縫實施,從而給患者帶來良好的臨床護理效果[3-5]。近年來,零缺陷護理一直是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的護理模式之一,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200.00±21.35)min、(7.25±0.89)d及(96.88±1.02)分,常規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308.11±35.22)min、(12.45±1.56)d及(80.12±2.55)分,實驗組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于原發性肝癌患者肝臟切除手術治療后實施的零缺陷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對其護理滿意度也有著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祝普利,尹超,馮建龍. 原發性肝癌綜合治療進展[J]. 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31(6): 965-968.
[2] 謝麗娟,袁磊,張輝,等. TACE圍手術期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優化措施效果分析[J]. 中西醫結合護理,2016,2(5):105-107.
[3] 楊潤琴,湯妹娥,李莉. 延續護理對早期原發性肝癌術后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河北醫學,2016, 22(3):514-517.
[4] 李倩.早期腸內營養對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營養支持效果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6, 22(2):12-14.
[5] 劉于皛,戴鴻英,張美琴. 原發性肝癌早期患者術后家庭護理方式與生存情況分析[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 31(9):33-35.
[6] 鄭莉,劉連新,孫丹,等. 早期快速康復護理對原發性肝癌切除術患者術后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2016,13(34):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