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藝

【摘 要】 目的:對個性化干預在兒科ICU患兒心理應激及生理應激反應表現中的影響,做出相關的分析及研究。方法:通過隨機抽調的方法在100例兒科ICU患者中選取了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通過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表(SCARED)以及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DSRSC)對患者的焦慮性情緒、抑郁狀態進行評估,通過平均動脈壓(MAP)以及心率(HR)對患者的生理應激反應狀態進行評估。結果:在對比評估中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HR及MAP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兒科ICU看護治療中使用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可以顯著緩解患者心理應激及生理應激反應,有利于幫助患者早日痊愈。
【關鍵詞】 個性化干預;兒科ICU;心理及生理應激
【中圖分類號】R816.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26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兒科ICU收治患兒中,選取了10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對觀察組及對照組分配了各50例患者,觀察組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在8-14(9.25±1.25)周歲之間;疾病類型:重癥肺炎14例,腦炎引發的呼吸衰竭13例,重癥心肌炎7例,心力衰竭10例,另外6例為其他疾病。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在8-14(10.15±1.35)周歲之間;疾病類型:重癥肺炎13例,腦炎引發的呼吸衰竭14例,重癥心肌炎9例,心力衰竭9例,另外5例為其他疾病。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 >0.05)。
1.2 方法
在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均采用了ICU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其ICU病房環境良好、呼吸機運行質量良好,同時監護人員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了密切監測,用藥符合醫囑要求,也加入了相應的心理護理。在上述基礎條件之上,觀察組中加入了個性化干預措施。
1.2.1 增加與患兒的溝通交流 醫護人員應該加強與患兒的溝通交流,通過鼓勵、安撫的方式緩解患兒焦慮、抑郁的情緒。每天干預次數可定為2次,每天早間與晚間實施干預,每次干預時間為5-10min。
1.2.2 趣味性引導 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操作時,可通過平板電腦或電視為患兒放映動畫片,這樣可以有效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對一些服從性較差的患兒,可以拿小玩具作為配合治療護理工作的獎勵。通過趣味性引導的方式,有利于緩解患兒強烈的抵觸情緒,趣味性引導要保持足夠的耐心。通過每天干預1次,每次干預時間可控制在5-15min。
1.2.3 鎮靜劑的使用 護理人員對剛進ICU的患兒應該每隔10-15min進行一次鎮靜測評,對病情穩定的患兒進行30-60min的鎮定測評。鎮靜劑應該使用最小劑量持續泵入輸注的方法,控制輸液速度,同時及時掌握并發癥及相關身體指標變化,做好完善的護理預案。
1.2.4 做好對患兒家屬的情緒疏導 患兒家屬的負面情緒也會傳遞給患兒,進而影響患兒心理狀態。因此,醫護工作者應該幫助患兒家屬分析負面情緒的產生原因,通過開導、安慰等方式,幫助患兒家屬排解負面情緒。
1.3 觀察指標
在研究中,利用SCARED以及DSRSC對患兒的焦慮性情緒、抑郁狀態進行了干預前后的評估。通過0-2分3級評分法評估,SCARED評估數值為≥23分,表明患兒具有焦慮障礙,SCARED評估數值為≥15分,表明患兒具有抑郁障礙。對干預前后患兒的MAP及HR進行測量。對主要治療指標進行記錄,主要記錄內容如下:ICU監護時間、呼吸機輔助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等。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相關數據統計分析,使用t檢測來獲取計量資料,其表示方法采用(x±s)表示,數據資料中的百分率使用(n,%)表示,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應激反應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患兒經過ICU治療護理后,病情均得到的好轉,沒有出現死亡病例。在實施干預前,兩組SCARED、DSRSC評分經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實施干預后,觀察組SCARED、DSRSC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對比數值如表1所示。
2.2 生理應激反應
在干預前,兩組患兒的生理應激反應無統計學差異(P>0.05);在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生理應激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表現為,觀察組患兒的MAP及HR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2.3 主要治療指標
觀察組患兒在ICU的監護時間、呼吸機輔助時間及抗生素使用時間分別為(11.43±1.30)d、(8.94±1.03)d、(10.23±1.21)d,對照組為(13.67±1.53)d、(10.53±1.25)d、(12.74±1.43)d(t=7.889,6.941,9.474,P<0.05)。
3 討論
個性化干預根據不同患兒的心理特征,選擇相應的干預手段,通過交流溝通及護理服務,可以最大效果的緩解患兒的消極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在兒科ICU使用個性化干預,更應該符合患兒的低年齡、體制弱的特點,做好溝通交流及趣味性引導,這樣可以幫助患兒適應ICU的環境,解決抵觸情緒。另外在兒科ICU個性化干預中,還應該控制鎮靜劑的使用量和輸液速度,及時疏導患兒家屬的心理問題,這樣可以較好的減少患兒的心理應激及生理應激反應,有利于穩定患兒情緒,使患兒更好的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振賢,王金玉. 采用應激干預護理模式對兒科ICU患兒心理狀態調節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0):354+357.
[2] 郭靜,黃波,張滸. 應激干預護理模式對兒科ICU患兒心理狀態調節的影響[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8):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