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 要】 目的:分析行冠向復位瓣術治療牙齦退縮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從2018年5月到2019年7月于我院中進行治療的牙齦退縮患者100例,隨意分為1組與2組各50例,前者行冠向復位瓣術,后者給予常規治療,對比1組與2組病人的治療效果、臨床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1組的無效人數3例,2組的無效人數9例,相比來講,2組的無效人數更多,1組的有效率更高,兩組數據差距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下述數據可知,1組的臨床指標變化情況相比于2組更甚,且1組與2組的數據差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1組并發癥發生人數3例,2組并發癥發生人數10例,相比來講,1組的并發癥發生人數更少,兩組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行冠向復位瓣術治療牙齦退縮的臨床效果更甚,既能保證臨床療效,又能減少并發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值得廣泛利用。
【關鍵詞】 冠向復位瓣術;牙齦退縮;引導組織再生技術;可吸收性膜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258-02
牙齦退縮指的是牙齦邊緣由牙齒冠方的正常位置朝著根尖方向移動超出釉牙骨質界處在牙根表層。致使牙齦退縮的具體因素為機械創傷與慢性牙周炎。及時治療牙齦退縮的主要目的為了滿足患者外形要求,常用的治療方法引導組織再生技術、牙齦瓣膜技術。相關研究表示,行冠向復位瓣術治療牙齦退縮的臨床效果更甚,因此,本文選擇從2018年5月到2019年7月于我院中進行治療的牙齦退縮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具體療效,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從2018年5月到2019年7月于我院中進行治療的牙齦退縮患者100例,隨意分為1組與2組各50例,前者男女分別是15例、35例,年紀介于21~40之間;后者男女分別是17例、33例,年紀介于20~40之間。兩組資料并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2組給予常規治療,1組給予冠向復位瓣術治療,手術前一小時給予患者三克阿莫西林,找一個適當的位置做一個內切口,注意不損傷牙齦邊緣。為了翻起組織瓣,應做一個垂直切口。將全厚瓣翻起,朝著根尖方向翻起半厚膜。應用工具在牙骨面鉆孔,刺激細胞遷移,并把骨面完全暴露出來。再把組織瓣蓋到釉牙骨質界冠方兩毫米縫合固定,在手術區塞制劑。
1.3 評定標準
第一,對比1組與2組的治療效果;第二,對比1組與2組的臨床指標;第三,對比1組與2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有效為患者癥狀有所好轉或是顯著改善,無效為患兒癥狀無變化甚至嚴重,而有效率則是有效人數除以總人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2.0 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并進行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進行X2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1組與2組的治療效果
1組的無效人數3例,2組的無效人數9例,相比來講,2組的無效人數更多,1組的有效率更高,兩組數據差距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
2.2 對比1組與2組的臨床指標
通過下述數據可知,1組的臨床指標變化情況相比于2組更甚,且1組與2組的數據差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2.3 對比1組與2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組并發癥發生人數3例,2組并發癥發生人數10例,相比來講,1組的并發癥發生人數更少,兩組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治療牙齦退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公眾的外觀需求,而常用的治療方式是冠向復位瓣術,其不但可以保證患者外觀完美,還能提高加強患者的治療效果,作用顯著,是理想的治療方式。為此,相關醫護人員需給予行冠向復位瓣術治療牙齦退縮高度重視,通過有效的方法,將其存在的實效性發揮出最大化。本文研究結果表示,1組的無效人數3例,2組的無效人數9例,相比來講,2組的無效人數更多,1組的有效率更高,兩組數據差距較大,有統計學意義。通過下述數據可知,1組的臨床指標變化情況相比于2組更甚,且1組與2組的數據差較大,有統計學意義。1組并發癥發生人數3例,2組并發癥發生人數10例,相比來講,1組的并發癥發生人數更少,兩組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總而言之,行冠向復位瓣術治療牙齦退縮的臨床效果更甚,既能保證臨床療效,又能減少并發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值得廣泛利用。
參考文獻
[1] 閆福華,李凌俊.牙齦退縮及微創隧道治療技術[J].口腔疾病防治,2019,27(06):341-349.
[2] 張慧敏,李銳,孫慧.改良側向轉位冠向復位瓣聯合結締組織移植對單牙嚴重牙齦退縮患者美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療美容,2019,9(06):89-92.
[3] 張改仙.濃縮生長因子纖維蛋白對牙齦退縮的臨床治療作用效果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07):1110-1112.
[4] 蘇文豪,黎祺,王肇興.冠向復位瓣法或側向轉位瓣術聯合牙齦瘤切除治療牙齦瘤美學評價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8,11(07):686-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