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華

【摘 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復治療對腦梗塞患者腦血流量的影響。方法:選擇117例腦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組、早期組,給予兩組常規治療,早期組接受早期康復治療。結果:治療后早期組病灶處及大腦總腦血流量均高于常規組(P<0.05)。早期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狀況及生活質量均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治療用于腦梗塞患者,可提高其腦血流量,改善其預后。
【關鍵詞】 腦梗塞;早期康復治療;腦血流量
【中圖分類號】R364.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271-02
前言:作為一種以中老年人為高發群體的腦血管疾病,腦梗塞的發生可對患者的腦組織、運動及語言等功能產生一定影響[1]。結合既往腦梗塞管理經驗可知,腦梗塞患者容易出現不良預后,嚴重影響其社交功能及生活質量。早期康復治療主張于患者病情穩定早期,運用完善的康復干預方案,促進患者的康復。為了驗證這一方法的價值,本研究主要針對117例腦梗塞患者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8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17例腦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治療方法的異同,分為常規組(55例)和早期組(62例)。常規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59.2±11.5)歲。早期組男35例,女27例;年齡(58.9±11.4)歲。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兩組均接受常規治療。早期組接受早期康復治療:(1)初期肌力鍛煉。于腦梗塞患者病情穩定1周內,開展早期康復治療。根據腦梗塞患者的活動障礙狀況,定期調整體位,以鍛煉腦梗塞患者的患肢肌力,減少痙攣的發生。同時,引導腦梗塞患者進行主動、被動活動鍛煉。康復鍛煉內容以患肢伸縮、關節外展及內收鍛煉等為主。初期鍛煉頻率設定為每日15-30分鐘,每日1-2次,具體鍛煉頻率依據腦梗塞患者的病情、活動功能恢復狀況確定。(2)平衡能力鍛煉。待腦梗塞患者的肌力達到恢復良好標準后,引導腦梗塞患者開展平衡能力鍛煉。鍛煉內容的設置遵循先靜態平衡鍛煉、后動態平衡鍛煉的原則。靜態平衡鍛煉期間,注意做好因鍛煉效果不佳而出現不依從行為或依從性不足患者的引導,為其講解經靜態平衡鍛煉后恢復活動功能的病例,提升其自信及依從性。動態平衡鍛煉時,注意做好腦梗塞患者的保護,減少鍛煉損傷的發生。(3)生活自理能力鍛煉。隨著腦梗塞患者平衡能力的恢復,可逐漸將生活自理能力調整為早期康復治療的主要內容。鼓勵患者堅持自主完成穿衣、簡單家務活動等任務,逐步恢復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4)理療及按摩干預。腦梗塞患者接受康復鍛煉期間,依據患者的康復狀況,設計個性化的理療方案,選用專業理療設備刺激腦梗塞患者局部組織、皮膚,促使其快速恢復正常功能。同步給予腦梗塞患者按摩治療:重點按摩腦梗塞患者的患肢部位,借助適宜的按摩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肌力,減少痙攣及皮膚損傷的形成風險。
1.3 評價方法
腦血流量評價方法:經CGEM2000型號腦圖成像系統評估腦梗塞患者的腦血流量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21.0軟件統計。P<0.05: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腦血流量變化
治療后,兩組腦血流量均明顯升高,但常規組病灶腦血流量(41.32±5.61)ml·100g-1/min、大腦腦血流量(50.16±5.93)ml·100g-1/min,均低于早期組(P<0.05)。
3 討論
目前,腦梗塞已經發展為一種全球性問題。當前我國腦梗塞發病率正處于不斷升高狀態,腦梗塞帶來的危害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事實上,腦梗塞發病后,患者多因局部腦血管持續缺氧、缺血而造成腦血流量減少。
早期康復治療方法是一種以改善患者預后為目標的治療方法。在腦梗塞管理中,這一方法主張于腦梗塞患者病情穩定早期進行康復干預,以縮短患者的康復耗時。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塞患者中的應用流程為:于腦梗塞患者病情穩定一周內,按照循序漸進原則逐步引導腦梗塞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同時借助理療、按摩干預等措施的促康復作用,加速腦梗塞患者受損神經功能及活動功能等的康復。
與單純常規治療而言,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塞干預中的應用優勢為:(1)恢復腦血流量。腦血流量減少是腦梗塞帶來的主要不良影響之一。現代影像學技術的進步,為腦梗死患者腦血流量變化狀況的評估提供良好的支持。基于腦血流量與腦梗塞患者之間的關聯,可將腦血流量參數作為評估治療方法應用價值的標志之一。本研究提示:治療后,早期組病灶、大腦腦血流量均高于常規組(P<0.05)。上述差異的形成原因在于:早期康復治療于腦梗塞患者病情穩定1周內實施康復干預,此時,腦梗塞患者的腦組織軟化、壞死嚴重程度較輕,活動功能障礙恢復的可逆性較強,該治療方法中的個體化康復治療方案可對患者的腦血管微循環形成良好的改善作用,盡快幫助患者恢復正常腦血流量。(2)改善神經功能。神經功能損害是腦梗塞的主要癥狀之一。于腦梗塞患者的治療中引入早期康復治療后,理療刺激、按摩干預、肌力鍛煉等措施,可抑制腦梗塞患者神經功能損害的持續,并對其神經功能的恢復形成一定的促進作用。本研究證實:治療后,早期組神經功能評分(9.22±3.91)分,優于常規組(P<0.05)。(3)提高活動功能。常規治療模式下,腦梗塞患者活動功能的康復速度相對較慢。相比之下,早期康復治療模式則為腦梗塞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獲取專業康復鍛煉知識的途徑,腦梗塞患者可在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下,規范進行康復鍛煉,因此,其活動功能的恢復時間較短,恢復效果良好。本研究證實:治療后,早期組活動功能評分(97.81±2.12)分,高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宜于腦梗塞治療中,推行早期康復治療。
參考文獻
[1] 高蘭.腦梗塞患者早期康復治療對腦血流量影響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8):25.
[2] 孫廣珍.早期康復治療對腦梗塞的治療作用及腦血流量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7,26(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