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娟
【摘 要】目的:評估三維超聲對胎兒顏面部結構異常的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性分析我院實施超聲檢查的480例孕婦的臨床資料,其中55例胎兒經分娩或引產確診為顏面部畸形。分析上述面部畸形胎兒孕期檢查超聲診斷符合率,評估診斷價值。所有孕婦均接受二維及三維超聲檢測診斷。結果:三維超聲檢測對胎兒顏面部結構異常的檢出率高于二維超聲檢測,組間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三維超聲檢測對胎兒顏面部結構異常的診斷符合率高于二維超聲檢測,組間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三維超聲檢測技術可對胎兒是否存在顏面部結構異常進行無創、快捷檢測,檢測圖像清晰度高,診斷準確度及安全性高,是產前診斷與篩查畸形的重要影像學檢測方法,臨床應用前景廣泛。
【關鍵詞】三維超聲;胎兒顏面部結構異常;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7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1--02
為了滿足我國人民群眾對于優生優育的需求,孕期超聲檢查被廣泛應用在胎兒畸形的早期篩查檢測中,二維超聲檢測技術雖能對胎兒顏面部結構是否異常做出診斷,但對于胎兒面部全貌及畸形特征的展現存在缺陷,三維超聲檢測技術的推出,可以直觀立體的展現胎兒面部結構,對胎兒顏面部結構畸形的診斷價值更高[1]。本研究觀察了三維超聲檢測技術對胎兒是否存在顏面部結構異常的診斷價值,現將研究結果匯總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婦產科接受超聲檢測的480例孕婦的臨床資料,其中55例胎兒經分娩或引產確診為顏面部畸形。上述孕婦均接受二維及三維超聲檢測,超聲影像檢測資料完整。入組孕婦年齡20~37歲,平均(27.14±3.59)歲;初產婦306例,經產婦174例;孕周15~25周282例,孕周26~35周98例,孕周36~42周100例;平均孕周(28.51±)。入組孕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內容經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無中途退出研究及資料缺失孕婦。
1.2 檢測方法 所有孕婦均擇期行二維及三維超聲檢測。首先應用美國GE-E8彩色超聲診斷儀對孕婦實施二維超聲檢測,利用高頻探頭對胎兒的頭部及面部進行掃描探查,觀察二維超聲影像檢測結果中存在疑似異常的胎兒顏面部結構。對疑似異常的胎兒實施三維超聲檢測,對胎兒顏面部實施三維重構掃描,重點掃查二維超聲影像中的疑似畸形位置。運用三維超聲檢測技術,通過調節立方體數據箱大小,對胎兒頭面部疑似畸形區域掃描探查,指導孕婦改變體位誘發胎動,完成多角度立體超聲圖像采集,將影像資料傳送至工作站分析得出最終檢測結論。
1.3 觀察指標
分析所有疑似顏面部結構異常胎兒的二維及三維超聲影像檢測結果,將影像檢測結果與最終分娩或引產后胎兒實際畸形發生率做對比,評估二維及三維超聲影像檢測技術的診斷價值。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軟件對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比較應用檢驗;計量資料應用±均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超聲檢測技術的檢出率比較 三維超聲檢測對胎兒顏面部結構異常的檢出率高于二維超聲檢測,組間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超聲檢測技術的診斷符合率比較 三維超聲檢測對胎兒顏面部結構異常的診斷符合率高于二維超聲檢測,組間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及設備的不斷推陳出新,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應用到醫療診斷中,三維超聲檢測技術就是將二維超聲掃描成像的結果數據,經過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將其通過合成轉化為三維立體圖像數據[2]。產婦的三維超聲圖像數據中胎兒在宮內活動情況被直觀展現,較二維超聲圖像數據更有立體感,有助于臨床對胎兒面部少見畸形的檢出,三維超聲圖像呈現的畸形診斷結果更加符合胎兒的實際情況[2]。
超聲檢測技術通過形態學角度對胎兒的顏面部結構進行評估,可以對胎兒的解剖結構類畸形做出較準確的診斷[3]。三維超聲探頭分辨率高于二維超聲技術,對于胎兒畸形的早期檢出與準確診斷提供技術支持,三維超聲檢測技術可以直觀體現胎兒顏面部的組織器官的具體形態,還可以對胎兒在子宮內的運動情況直觀展現出來,圖像呈現更加真實具立體感[3]。二維超聲技術通過切面圖像展現掃描位置組織器官的結構,無立體性,對于少見或復雜形態結構的顏面部畸形診斷符合率低,易出現漏診現象[4]。三維超聲技術檢測時,可直觀展現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情況,具立體及直觀性,三維超聲檢測技術對于胎兒顏面部結構是否存在異??赏ㄟ^多方位立體圖像呈現,提高圖像檢測結果的診斷符合率[4]。
我院對來院產檢孕婦采用三維超聲檢測技術診斷是否存在顏面部結構異常,三維超聲檢測對胎兒顏面部結構異常的檢出率為10.21%高于二維超聲檢測的8.96%;三維超聲檢測對胎兒顏面部結構異常的診斷符合率為89.09%高于二維超聲檢測的78.18%。
綜上所述,三維超聲檢測技術可對胎兒是否存在顏面部結構異常進行無創、快捷檢測,檢測圖像清晰度高,診斷準確度及安全性高,是產前診斷與篩查畸形的重要影像學檢測方法,臨床應用前景廣泛。
參考文獻
葉璐,楊太珠,羅紅,等.二維及三維超聲診斷胎兒顏面部少見或復雜畸形的價值[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0,11(9) :92-93,117
楊承平,李金英,粟澤平.胎兒顏面部畸形的產前超聲診斷價值[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5,11(1) :96-97,134
焦陽,范海波,林琪,等.三維超聲表面成像對胎兒顏面少見畸形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2,30(6) :655-657
顧莉莉,李勝利,文華軒,等.經前囪側腦室橫切面尾側偏斜法在11~13+6周胎兒顏面部篩查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5,12(12) :94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