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君
【摘 要】中醫藥師帶徒是培養中醫藥優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其培養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目前,縣級中醫藥師帶徒存在考核機制不健全、考核落實難、成效不顯著等問題。本文對我院中醫藥師帶徒考核方案、工作成效進行分析,供其他醫院參考。
【關鍵詞】師帶徒;考核;困境
【中圖分類號】R6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中醫師承教育模式悠久1,主要以跟師學習、經方學習、口傳面授為主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實施,使中醫師承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重慶市從2014年開始啟動區縣級中醫藥師帶徒工作,主要從繼承表現、繼承實績、發表論文三個方面進行考核。
1 我院中醫藥師帶徒工作現狀
我院中醫師帶徒工作始于2014年,第一批師帶徒指導老師共12名,學生13名。目前醫院擁有國家級師帶徒項目1個,國家級師帶徒指導老師1名,區級師帶徒指導老師12人,院內師帶徒指導老師6人,擁有名醫傳承工作室3個。醫院師帶徒形式主要包括跟師學習、獨立臨床實踐、理論學習三個方面。理論學習為《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溫病學等中醫經典和《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等中藥典籍。文件明文規定繼承人撰寫跟師筆記,指導老師對繼承人的跟師筆記和心得體會進行針對性的批閱和指導。繼承人結業出師時,需提交1篇不少于5000字反映指導老師臨床經驗或技術專長的結業論文。同一位指導老師的繼承人不得撰寫同一主題的結業論文。按照以上指標,師帶徒工作考核合格率高。
為了作好師帶徒工作,醫院著力改善辦公環境,高薪返聘高級中醫人才帶教,大力宣傳中醫文化,營造中醫氣氛。在繼承教學期間,指導老師和繼承人的工資、獎金及福利待遇均保持不變。經考核合格的指導老師和繼承人分別獲得2000元和1000元的獎勵。繼承人在指導老師高尚醫德、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的指導下,中醫理論及臨床診療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醫院院刊特設增刊匯報師生“月記”和“批語”,以饗讀者。醫院每月召開一次學習沙龍,以“傳承、弘揚、創新”為宗旨,圍繞“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進行學術討論。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促進岐黃之學薪火相傳。
2 縣級中醫醫院師帶徒工作考核困境
2.1 考核機制不健全
目前師帶徒工作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和結業出師考核。指導老師和繼承人層次不齊,考核主要以專家評審和查閱學習筆記、心得體會、論文撰寫情況為主,考核程序化,流于形式2。
2.2 考核落實難
部分學員參加師帶徒項目是為了在評先評優、職稱晉級、職務晉升方面可以加分。繼承人的選擇流于形式,遴選出的繼承人資歷尚淺的態度更認真,相反高徒工作繁忙,跟師時間少,跟師質量不高。師帶徒項目物質獎勵較少,較于業務收入更是九牛一毛,許多學員存在“工學矛盾”,無法實際完成跟師門診時間,學習質量。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繼承人須潛心學習,不可急于求成。考核主要以查閱跟師考勤、學習筆記等資料為主,注重數量的完成情況,并未對學習質量進行量化考核,無法真實反映師帶徒工作質量。同時原始資料還存在照抄照搬經典,醫案記錄少,心得體會不夠深刻,發表論文質量不高,學術成果產出較少等問題。目前,沒有統一的可反映“師帶徒”工作成效的量化指標,考核落實難。師帶徒經費使用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經費總量少,配套激勵政策滯后。二是學員完成度低,許多學員無法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經費發放滯后。同時,學員職稱晉升加分政策落實難。職稱晉升、職務晉升屬于組織人事科主管,師帶徒工作由科教科主管,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大部分的考核方案只是提到繼承人可以在職稱晉升、職務晉升的時候優先考慮。但是,并未明確具體的加分政策,未對具體的加分數進行明確,也未對不同的考核等級實行差別加分制,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
2.3 成效不顯著
師帶徒項目實施以來,醫院中醫藥學習氛圍得到加強。但是,成效并不顯著,繼承人的中醫門診量、中藥處方量、中醫藥科研項目數、優質學術論文數并未得到提高。
3 建議
3.1 繼承人嚴入嚴出
師帶徒作為“師承教育”的方式之一,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指導的老師的遴選相當嚴格,學生的選擇也應當嚴格,同時不能一味的追求遴選業務骨干、碩士研究生為主的繼承人,應以自愿為第一原則。老師愿意教,學生不愿意學,學習自覺性差,浪費師帶徒資源。繼承人的選拔應“嚴入”,結業“嚴出”,以提高中醫藥師帶徒工作成效。
3.2 優化考核指標
應將繼承人門診量,中藥處方量、患者滿意度、中醫藥科研項目、優質學術論文、專著等實績指標做為師帶徒考核指標的一部分。目前的考核主要停留在筆記、心得體會數量,跟師考勤的檢查。跟師考勤無法真實反映跟師實際時間,而跟師時間不能代表業務能力、學術水平的提高。
3.3 豐富學習形式、學習落到實處
目前繼承人實際跟師時間少,僅以跟師次數、考勤表、筆記及心得體會來考核是不科學的。因為繼承人完全可以照抄經典、補寫心得體會,而檢查也會流于形式,數量的完成不等于質量的提升。師帶徒學習應豐富學習形式,可以開展中醫教學查房、遠程學習、“中醫學習沙龍”等活動,將學習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陳亦人.傷寒論譯釋[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9.
高宗躍.淺談中醫師承教育.光明中醫,2019,22(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