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敬麗


【摘 要】目的:觀察血府安神湯治療中風后遺癥期痰瘀互結型不寐的臨床療效。方法:70例中風后遺癥期痰瘀互結型不寐患者為觀察對象,收治時間2018年1月-2019年1月,隨機分組,對照組行西藥治療,實驗組行血府安神湯治療,觀察兩組療效。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效率為97.14%,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效率為77.14%,治療后,實驗組患者PSQL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0.00%,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17.14%,P<0.05,有統計意義。結論:血府安神湯治療中風后遺癥期痰瘀互結型不寐,可顯著提升臨床療效及睡眠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可作為首選治療方案。
【關鍵詞】血府安神湯;中風后遺癥;痰瘀互結型;不寐
【中圖分類號】R2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2
失眠是中風后遺癥比較常見的一種,中風后失眠對患者神經功能具有嚴重影響,一定程度增加中風復發風險,增加致殘率和死亡率。現代醫學治療失眠多采用鎮靜催眠類藥物,雖然起效快,但容易出現藥物依賴,損害肝腎功能。中醫將失眠稱為不寐、不得臥、不得眠,治標的同時不忘治本,使機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1]。本文旨在觀察血府安神湯治療中風后遺癥期痰瘀互結型不寐的臨床療效,70例中風后遺癥期痰瘀互結型不寐患者為觀察對象。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70例中風后遺癥期痰瘀互結型不寐患者為觀察對象,收治時間2018年1月-2019年1月,隨機分組,每組35例,實驗組男患16例,女患19例,年齡在40-78歲之間,平均年齡(59.0±1.6)歲,病程10-60d,平均病程(35.0±3.5)d;對照組男患17例,女患18例,年齡在41-77歲之間,平均年齡(58.8±1.4)歲,病程10-65d,平均病程(35.3±3.3)d。兩組中風后遺癥期痰瘀互結型不寐患者臨床資料對比無統計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西藥治療,藥物選擇艾司唑侖片,生產企業: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3816,每次1mg,每日1次,持續治療30d。實驗組行血府安神湯治療,組方:甘草5g、赤芍10g、桔梗6g、當歸10g、桃仁10g、枳殼6g、酸棗仁15g、牛膝10g、紅花5g、龍齒30g、遠志6g、石菖蒲15g、柴胡10g、川芎10g、琥珀4g、熟地黃30g。水煎取汁400ml,早晚各200ml口服,連續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治療總效率,治愈:睡眠恢復正?;蛞归g睡眠時間>6h,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顯效:睡眠質量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h,睡眠深度提升,有效:睡眠有所好轉,但睡眠時間增加<3h,無效:失眠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治療總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2)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PSQL)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含入睡所需時間、睡眠總時間、夜醒次數等[3];(3)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如頭暈、口干、乏力等。
1.4 數據統計分析
對以上數據行統計分析,軟件選擇spss20.0,睡眠質量行t檢驗,治療總效率、不良反應發生概率行卡方檢驗,以P小于0.05作為有統計意義的標準。
2 實驗結果
2.1 治療總效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效率為97.14%,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效率為77.14%,P<0.05,有統計意義,詳見表1。
2.2 睡眠質量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PSQL評分對比無統計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PSQL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意義,具體如表2。
2.3 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0.00%,未發生任何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17.14%,1例頭暈,3例口干,2例乏力,P<0.05,有統計意義。
3 討論
艾司唑侖是治療失眠的一種常用藥物,該藥物主要作用為抗焦慮、鎮靜,可有效延長失眠患者睡眠時間,改善睡眠結構,但與大部分抗失眠藥物一樣,其存在與藥物不良反應相關的耐藥性,并不推薦長期服用。中醫角度認為,中風后失眠多與大腦損傷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相關,失眠不僅會引發精神失調,還會進一步加重中風后軀體癥狀,如未及時進行糾正,將加重病情[4]。血府安神湯中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赤芍、當歸養血安神,柴胡疏解肝郁,琥珀清心除煩,黃連清心瀉火,龍齒定驚安神,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化瘀養血、化痰陰精、氣血并調之功效[5]。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效率為97.14%,高于對照組77.14%,治療后,實驗組患者PSQL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0.00%,低于對照組17.14%, P<0.05,有統計意義。綜上,血府安神湯治療中風后遺癥期痰瘀互結型不寐,可顯著提升臨床療效及睡眠質量,減少不良反應,可作為首選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鄭萍紅,李潔,郝宗霞等.血府安神湯治療中風后遺癥期痰瘀互結型不寐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z1):480-482.
姜穎.中醫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8):148-149.
任德啟,劉志勇.中醫綜合療法治療中風后遺癥74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8):48-50.
任云鋒,胡雨華.針刺十三鬼穴治療中風后失眠的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40(3):32-34.
杜玉梅.失眠(中醫不寐)癥的中醫辨證治療探討[J].心理醫生,2017,23(1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