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

【摘 要】目的:目前關于優質護理在婦產科的臨床預后干預的研究較少,本文擬彌補相關空白。方法: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共在婦產科進行生產的孕婦,包括順產和剖腹產,共計200例。通過傾向評分匹配出實驗組(優質護理)80例,對照組(常規護理)80例。結果:觀察組的產婦和新生兒的臨床預后均優于傳統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對提高婦產科的護理質量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婦產科;產婦;新生兒;優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R71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產婦和新生兒因為免疫能力較為低下,抵抗力較弱,容易出現一系列臨床不良預后,如孕婦在產后出現出血、產后抑郁和乳腺炎癥、陰道感染等。新生兒容易出現小兒肺炎、皮膚濕疹和其他感染,目前針對相關問題的護理措施主要以常規護理為主,即以醫生為主導的護理模式[1]。雖然該模式經過臨床驗證有一定提高孕婦和新生兒疾病的預后療效,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故本文主要從優質護理的角度出發,探討其在婦產科的疾病預后上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主要采取回顧性的研究方法,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共在婦產科進行生產的孕婦,包括順產和剖腹產,共計200例。然后通過傾向評分患者一般的社會學特征,我們匹配出實驗組(優質護理)80例,對照組(常規護理)80例。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婦平均年齡分別為28.38±2.35歲和27.01±2.58歲。新生兒男女比例匹配適當,對照組和實驗組中男性分別占比52.15%和54.78%。
1.2 研究方法
產婦在對照組采用婦產科常規的護理模式,即定時進行會陰沖洗、測量體溫和進行催乳治療以及遵醫囑使用補充電解質藥物。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的相關理論。在實驗前,通過護士長和責任護士開展組會討論,并利用PICOS模式對孕產婦和新生兒常見臨床不良預后進行分析,并通過魚骨圖分析其內在問題,最后利用PPT討論的方式進行解決,形成程序化的護理模式。主要優質護理方向如下:(1)環境護理:我們發現產婦首優的問題就是產褥感染,因為產婦在生產后常常伴隨免疫能力的低下和滲血滲液的問題,容易出現病原體生長和細菌感染。因此我們加強了對床單位的管理,如晨間和晚間護理加強對床單位的巡視,及時更換床單和墊單。根據孕婦的情況對床單位進行適當調整,保證居住舒適性。(2)會陰護理:以往的會陰護理,比較注重于形式,護理人員和產婦缺乏對其重要性的認知。在教學查房中,我們著重強調了會陰護理在防止惡露帶來的產后感染的重要性,明確和規范了會陰護理操作。(3)健康教育:我們在產婦住院期間,開展了相關小講課,提高產婦的相關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包括母乳喂養、飲食保健、自我清潔、心理調節等。通過具體的例子提高了產婦對相關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4)家屬教育:同時我們也加強了對家屬的健康教育,告知家屬在對產婦的圍生期間的重要支持作用。(5)角色轉換:護理人員協同產婦,盡早進行母乳喂養及和新生兒接觸,讓產婦能更好適應母親角色。
1.3 觀察指標
比較產婦和新生兒的臨床預后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簡明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的臨床預后比較
觀察組產婦在分娩后出現產后出血、乳腺炎、產后抑郁和會陰部感染的構成比為2.5%、3.8%、0.0%和7.5%,均顯著優于傳統護理組(P<0.05)。
2.2 兩組新生兒臨床預后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出現新生兒肺炎、皮膚濕疹和其他感染的構成比分別為2.5%、5.0%和5.0%,其顯著優于傳統護理組(P<0.05)。
3 討論
本文通過回顧性研究發現優質護理在婦產科臨床預后上確實更加有效。這與前人的文獻較為一致。優質護理是綜合護理的一種,彌補了傳統的護理模式的缺陷,更加注重個性化護理和人文關懷。例如產褥感染一直婦產科同仁需要解決的首優問題,但是該護理不良事件總會反復出現的原因,則是護理人員缺乏預警意義。通過優質護理,可以篩查出可能出現產褥感染的高危產婦,然后可以通過在記錄本和床頭加強標識,以提高警惕性。另外,產后抑郁也一直被護理人員所忽略。產后抑郁一定程度上與產婦生產后缺乏內部和外部的社會支持有一定的關系[2]。通過優質護理,形成了一個社會支持圈,包括內部家屬層面和外部的護理人員層面,可以給予產婦更多的人文關懷,減少產后抑郁的發生。最后通過積極的健康教育,如小講座等,提高了產婦和家屬的健康知識和健康信念,從而形成一個積極的健康行為。
參考文獻
周嵐. 婦產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孕產婦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15):732-733.
林劍清. 新生兒肺出血的早期觀察及護理[J]. 基層醫學論壇, 2018(6):78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