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華

【摘 要】目的:觀察產婦接受心理護理模式后的疼痛等級影響。方法:研究對象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產婦46例,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優質護理、心理護理兩組,各23例。優質護理組產婦采用優質的護理辦法進行產婦護理干預;心理護理組在優質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的方式。對比優質護理、心理護理兩組的產婦各等級疼痛發生概率。結果:心理護理組產婦分娩期疼痛0級及I級發生概率較優質護理組高(4.34%vs0.00%、82.60%vs34.78%),心理護理組產婦分娩期疼痛II級、III級及IV級發生概率較優質護理組低(8.69%vs34.78%、4.34%vs26.08%、0.00%vs4.3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自然分娩產婦接受心理護理模式較優質護理模式,降低了產婦的高等級疼痛的發生概率,對產婦的恢復有極大的幫助,推薦使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分娩期疼痛;疼痛等級;影響
【中圖分類號】R5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分娩的過程相對較長,受諸多因素影響,產婦通常伴有生理不適及心理恐懼。產婦的過度精神緊張或出現負面情緒,會導致宮縮疼痛加劇,從而影響胎兒安全[1]。自然分娩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分娩形式,但患者容易因恐懼等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或可導致患者出現疼痛加重的狀況。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及時有效的引導產婦進行心理調節,通過聯想、鍛煉、慰問等方式進行心理護理。本研究對比優質護理方式和心理護理,轉變護理方法,達到減少分娩期高等級疼痛發生概率的目的,結論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產科自然分娩的產婦46例,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優質護理、心理護理兩組,組間分布為優質護理組(n=23)與心理護理組(n=23)。優質護理組產婦年齡范圍為23-41周歲,平均年齡(32.25±8.75)周歲,初產孕婦為16例,經產孕婦為7例,體重為55-90kg,平均體重(72.25±7.75),孕周33-40周,平均孕周(36.51±3.25);心理護理組產婦年齡范圍為24-42周歲,平均年齡(33.28±9.72)周歲,初產孕婦為15例,經產孕婦為8例,體重為57-93kg,平均體重(73.25±7.75),孕周32-40周,平均孕周(35.42±3.58)。產婦年齡、體重、合并疾病等統計結果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可比性校準結果合格。通過講解,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研究治療方法。
1.2 方法
優質護理組運用常規的護理方式:(1)查明產婦身體不適情況,并對患者進行臨床的指導。引導產婦利用分娩球助產,并給予患者適當按摩,指導產婦呼吸減痛,利用聯想訓練等方法,減少產婦的不適感,通過豆袋熱敷保證產婦的體感溫度;(2)加強環境的保持,保證室內的清潔無菌,避免陰道側切產婦切口感染,引導產婦做好產后的康復運動工作[2]。對產婦產后的飲食進行科學規劃,對產婦的心情進行積極引導,鼓勵產婦在家屬陪同下做簡單的下床活動,并進行科學的鍛煉,促進產婦的腸蠕動正常,避免因手術愈合導致腸粘連等出現的疼痛反應,實現產婦的盡早康復。良好的室內環境可以有效降低產婦的負面情緒出現。
心理護理組在優質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1)術前準備:對產婦進行產前檢查。對產婦及家屬進行順產的相關知識講解。降低產婦對生產流程中的恐懼感,提升產婦的配合度;(2)胎兒自然娩出后及時對產婦及胎兒予以贊美,激發產婦的母愛,提升產婦的信心恢復。加強對產婦的慰問關懷,與產婦家屬相配合,引導產婦保持良好的心情狀態;(3)對產生孕期綜合癥的產婦進行有效及時的心理疏導,對產婦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進行科學的引導。均對產婦分娩期各等級疼痛發生概率記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分別接受優質護理方式和心理護理的分娩期各等級疼痛發生概率,將分娩期疼痛等級分為4級:0級為身體未發生任何疼痛;I級為輕度短暫性疼痛,經過適當休息即可緩解;II級為中度持續性疼痛,經過護理調整即可緩解;III級為重度持續性疼痛,需經藥物治療才可緩解;IV級為劇烈持續性疼痛,需要配合多種治療方法進行進一步治療干預。分娩期出現的疼痛等級越低,護理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研究46例產科接受分娩的產婦在進行優質護理干預方法和心理護理所有相關數據錄入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形式校準,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分娩期各等級疼痛發生概率)用(n%)表示,行x?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反之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的分娩期各等級疼痛發生概率比較
心理護理組產婦分娩期疼痛0級及I級發生概率較優質護理組高,心理護理組產婦分娩期疼痛II級、III級及IV級發生概率較優質護理組低。差異對比明顯,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分娩過程一直有著較高的危險性,產婦容易產生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產婦的情緒變化直接影響著產程長短及分娩后的恢復,并直接關系著疼痛的出現強度。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可以根據產婦的不同心理狀態,進行護理方案的調整,對產婦進行心理安慰及分娩方式介紹,降低產婦的心理壓力,對產婦進行及時溝通和交流,減少產婦高度緊張情緒的出現,引導產婦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及飲食習慣,緩解產褥期出現的疼痛。
本文研究表明,在優質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降低了產婦出現的疼痛等級,對分娩期疼痛的產生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綜上所述,為自然分娩方式產婦提供心理護理可以讓產婦及家屬更好地對分娩過程及環境進行了解,從而緩解產婦及家屬的心理壓力,提升產婦的配合度,降低了產婦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導致的疼痛,縮短了產婦恢復時間,值得普及使用。
參考文獻
李銳. 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疼痛及焦慮心理的影響[J]. 中國醫藥科學, 2016(2):95-97.
楊樂. 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疼痛及焦慮心理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18):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