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 要】目的:對兒童預防接種中引入安全預防接種護理措施進行全面分析;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來我中心接受預防接種治療的兒童中任意抽取82人進行研究,并分為二個小組,對照組應用一般護理措施,觀察組應用安全預防接種護理措施,對比了二個小組的護理情況;結果:觀察組兒童取得了突出的護理成果,對照組達不到觀察組水平;結論:在兒童預防接種治療中引入安全預防接種護理措施可以防止發生不良事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安全預防;接種護理;兒童
【中圖分類號】R47.1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兒童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自身免疫系統還不具備完善的功能,一旦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則易感染外界病毒,因此利用預防接種的方法可以預防兒童感染各類病癥,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預防接種指的是將人工培育并經過特殊處理的病毒病菌注射到人的體內,刺激人的免疫系統并產生某種抗體的過程[1]。由于兒童年齡較小,本身害怕注射,因此在預防接種過程中存在著哭鬧等不良情緒,不利于預防接種的順利開展。筆者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來我中心接受預防接種治療的兒童中任意抽取82人進行研究,主要探索了安全預防接種護理措施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來我中心接受預防接種治療的兒童中任意抽取82人進行研究,并分為二個小組,對照組41人,男23人,女18人,年齡處于3個月-4歲之間,平均為1.84歲。觀察組41人,男24人,女17人,年齡處于4個月-4歲之間,平均為1.98歲。對比二個小組兒童的基本情況不存在顯著不同,表明此研究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1.2 方法
二個小組應用不同的接種護理措施,對照組兒童應用一般護理手段,檢查兒童身體后為其注射有關疫苗,完成注射后進行觀察。觀察組在應用上述護理手段的同時引入安全預防接種護理措施,主要包括下面內容:第一,穩定兒童情緒。不管是家長還是兒童在接種前均會出現緊張、擔心等不良情緒,要求護理人員及時講解預防接種的重要性,以及預防接種的操作過程,利用與家長、兒童加強交流,打消其存在的疑慮心理,穩定其心情,促使兒童在接種過程中態度輕松,能夠主動配合醫護人員操作[2]。第二,創建適宜環境。接種前護理人員要清理接種室,并控制好室內溫度與濕度,防止室內光線過強或過弱,保證兒童進入接種室不會產生不適感。接種時必須要實行無菌操作,接種室每天要消毒一次,防止兒童出現感染并發癥。為了給接種后的兒童提供充足的開水,護理人員要提前準備大量一次性水杯與溫度適宜的開水,兒童完成接種后及時提醒家長與兒童飲水[3]。第三,開展知識教育。兒童開展預防接種前,護理人員要將當天參與接種的兒童家長與兒童集中在一起,為其講解預防接種的有關知識,保證家長掌握豐富的疫苗有關知識,認識到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并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講解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不得使用專業性語言,要做到淺顯易懂,并反復強調預防接種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幫助家長提前做好應對措施,防止出現并發癥[4]。第四,安全接種護理方法。注射疫苗前,護理人員要認真詢問兒童以前的生病情況,看其是否存在藥物過敏問題。拿到疫苗后首先要認真檢查疫苗的完整性,主要內容有生產廠家、生產時間、生產批號、質量情況等,疫苗保存時要嚴格依據說明書進行,運輸疫苗不得劇烈顛簸。使用疫苗時間要控制在半小時以內,才能使疫苗充分發揮作用。為兒童注射疫苗前再次核對其姓名等基本材料,觀察其手臂是否正常。注射時不得過猛,進針與推注時動作要緩慢,同時與兒童交談,使其注意其它事物[5]。第五,接種后的護理。完成注射疫苗后為了保證兒童安全,要求家長陪護兒童在觀察室內留置30分鐘,一旦發現兒童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采取合理措施進行處理。護理人員要利用此段時間與兒童交流,消除其存在的害怕心理,為下次接種打好基礎。同時及時提醒兒童家長接種后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注射部位出現麻癢等癥狀,不得用手抓撓,這是由于指甲內存在大量病菌,抓撓針眼處極易出現感染問題。兒童離開我中心24小時后,護理人員要通過電話與家長聯系,并要求家長觀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現了紅腫問題,并反復強調此屬于預防接種后的普遍現象,不需著急與驚慌,假如紅腫問題在二天后依然存在則需來到我中心處理。
2 結果
觀察組41人,39人接種情況較好,占95.12%。對照組41人,31人接種情況較好,占75.61%。觀察組沒有發生不良事件,對照組發生不良事件5起,占12.20%。觀察組40人認為護理情況較好,占97.56%。對照組33人認為護理情況較好,占80.49%。對比上述二個小組各方面數據,均存在顯著不同,表明觀察組取得了突出的護理成績,對照組達不到觀察組水平。
3 討論
為了保證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每一位家長均關注兒童的預防接種工作。同時預防接種也是我國政府部門推出的一項公益活動,有利于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護理人員不但要掌握高超的護理技術,而且還需善于與家長、兒童交流,高度重視安全預防接種護理操作,防止兒童在預防接種過程中發生意外情況。
在兒童預防接種過程中開展健康知識教育可以幫助家長掌握大量預防接種知識,沉著應對注射疫苗后出現的各種反應。對于護理人員來說,不但要在護理過程中穩定兒童情緒、創建安全穩定的接種環境,而且還要做好注射后的觀察工作,防止兒童出現不良反應。
本研究當中,觀察組兒童在接種情況、發生不良事件、護理情況等三個方面均比對照組成績顯著,進一步證明了在兒童預防接種過程中應用安全預防接種護理措施可以保證預防接種情況較好、防止發生不良事件、得到兒童家長認同等,是一種適宜大范圍推廣的護理方法。
總之,將安全預防接種護理措施引進兒童預防接種過程中可以保證兒童預防接種工作的妥善開展、防止發生各種不良事件、得到兒童家長的普遍認同,有效保障了兒童的身心安全,是一種具有較高安全性與實用性的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田立茂.精細化管理對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效果評價[J]. 中國農村衛生. 2019(12)
朱宇甦,周秀紅.優化護理干預對學齡前兒童乙肝疫苗接種不良反應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9(09)
汪有蘭.系統護理對小兒預防接種的接種及時率和疼痛感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 臨床醫藥實踐. 2019(05)
陳小珠.兒童安全預防接種護理的應用價值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 2019(15)
劉艷君.精細化護理干預對兒童水痘疫苗接種及時率的影響[J].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