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勇

【摘 要】目的:探討支氣管鏡吸痰輔助治療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療效。方法:參照區組選擇100例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相關基礎資料進行收集整合并納入本次研究中,遵從隨機抽樣原則等分分為兩個組別,即50例患者為參照組、50例患者為研究組。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基礎治療,研究組患者常規基礎治療+支氣管鏡吸痰輔助治療,統計整合參照區組與治療的相關性數據指標情況并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參照組治療有效率明顯低于研究組,P<0.05;研究組炎性指標和動脈血氣指標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以支氣管鏡吸痰進行輔助治療,治療效果佳,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感染情況,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支氣管鏡吸痰;輔助治療;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
【中圖分類號】R5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2月~2019年01月于該院就診的100例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相關基礎資料進行收集整合并納入本次研究中,遵從隨機抽樣原則等分分為兩個組別,兩組各分為50例,參照組中,性別之比為2:3,最大年齡與最小年齡分別為75歲、52歲,平均年齡(66.15±8.25)歲;研究組中,性別之比為3:2,最大年齡與最小年齡分別為78歲、51歲,平均年齡(68.52±10.31)歲。經檢驗發現組間基礎資料無P≤0.05的統計學差異值,即P>0.05,可開展統計學處理。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采取常規基礎治療,包括但不限于:抗感染治療、化痰治療、患者采用機械通氣、營養支持,并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及時進行吸痰,吸痰管從深部氣管取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查。研究組以此為基礎加上支氣管鏡吸痰輔助治療,采用床邊支氣管鏡對患者進行吸痰灌洗操作,根據患者的情況,支氣管鏡吸痰輔助治療一周可使用2-3次。
1.3 評價指標
(1)對比組間治療有效率;(2)對比組間炎性指標和動脈血氣指標。炎性指標和動脈血氣指標包括:白細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血清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動脈血氧分壓(PaO2)、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組間對比均運用統計學軟件包(版本:SPSS20.0)對組間統計數值加以輔助分析,當P<0.05即表明數值比對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組間治療有效率
研究組50例患者,顯效25(50.00%)例,有效23(46.00%)例,無效2(4.00%)例,總有效率為96.00%;參照組50例患者,顯效22(44.00%)例,有效19(38.00%)例,無效9(18.00%)例,總有效率為82.00%,P<0.05。
2.2 對比組間炎性指標和動脈血氣指標
由表1得知,經過治療后,研究組炎性指標和動脈血氣指標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
3 討論
本次研究中支氣管鏡吸痰輔助治療實施方法如下:在對患者進行吸痰操作前應停止鼻飼2小時,對患者胃潴留程度進行詳細評估與分析,從而防止誤吸的可能性,患者體位采取仰臥位,并取下枕頭墊于肩下,頭部向后仰。呼吸機吸入氧濃度調整為100%,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異丙酚0.1g,使患者得到充分鎮靜,支氣管鏡沿氣管插管緩慢插入氣道,依次觀察支氣管段,按照肺部影像學所呈現情況,把支氣管鏡的末端放在患者支氣管的開口部,為了培養細菌而采集了分泌物。在濃痰支氣管葉,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20毫升,沖洗稀釋,劑量為100-200毫升,然后充分吸出灌洗液。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在操作時單次操作時間不得超過2~3分鐘,操作總時長需控制在15分鐘以內。密切觀察吸痰過程中生命體征的變化,如血氧飽和度低于80.0%,心率大于每分鐘140次或嚴重心律失常,然后暫停手術[1]。
綜上,參照組治療有效率明顯低于研究組,P<0.05;研究組炎性指標和動脈血氣指標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以支氣管鏡吸痰進行輔助治療,治療效果佳,可有有效控制患者的感染情況,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榮麗媛,陸靜波.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中西醫結合護理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8,16(16):1934-1936.